APP下载

对改革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2009-03-18杨大林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作文老师教师

杨大林

【摘要】本文结合自身作文教学实践,总结了体现新课改学生主体、师生互动教育理念的作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作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83-01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语文教学课堂打破了以前用那种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老师的观念要更新,教学方式也要转变。现在大力提倡课堂应存在师生平等,互相尊重、互相探讨、互相促进的和谐关系。我认为作文教学的课堂更须要做到这样,以下是笔者对改革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学生信息接受量

“言为心声”。写文章就是人们记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情、发表自己的见解的重要交际手段。怎样使学生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呢?这就是要按传统作文教学法让学生平时多读、多观察、多练笔,也就是平时说的作文能力“功在课外”。

我们常感喟学生的应试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教师及学生家长大都不提倡学生过多关注社会生活,怕因此影响考试成绩;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被囿于“三点一线”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以致孤陋寡闻,文思枯竭。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奔向社会,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要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眼”要多看。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实话实说》、《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看《中国青年报》、《语文报》、《语文世界》、《少年文艺》等报刊,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看街市上和校园内的广告与海报、通知与启事、墙报与板报、公约与制度。星期天不妨走出户外,看球赛、搞调查、观菊展、赏花灯;节假日可以三五结伴,游名山大川,观乡土人情,看云亭飞阁,品题咏镌刻。“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课文朗读带、听老师对时事的点评,听民谣、谚语、笑话、听相声、快板、评书,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口”要常开。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吟唐诗宋词,背现代名篇;尝试即兴采访,练习口头作文。作文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如此多看、勤听、常说,并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何愁写起作文来不左右逢源、言如波涛、风行水上?写出的作文又何愁不视野开阔、力透纸背、别具风格。

二、教师应设法促进每一位学生学会作文

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过去的教师忽视对学生作文兴趣、能力的培养,直接地教学生作文。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剥夺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获得信息广泛,他们的见识多了,变得敢于质疑,每一位学生都是有个性的人,有时他们提出来的见解真让老师感到惊讶,甚至老师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因此现在的作文教学方式要彻底地转变,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规范和技巧。让学生自己学会作文。

其次要善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帮学生消除厌惧心理。只有设法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学生才有写作的欲望、动力。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不要给学生泼冷水。当我了解到我班有很多学生怕作文,不会作文的情况后,我亲切地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知道爱恩斯坦小时候被老师认为最笨的学生,后来经过他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位举世瞩目的科学家。不会作文的同学用不着怕,也不要灰心,只要你们肯下功夫多练笔,老师完全相信你们将来一定会成为新世纪的名作家。”我从每一位同学的眼神中了解到,个个都充满了自信、希望。他们都变得喜欢上作文了。

三、以阅读教学促作文

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好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最大程度为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创造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重视朗读、背诵、复述、讨论等以加强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对课文关键性词语、句子和段落、中心句的理解,要一改过去奉送现成答案的做法,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积极参与,学生觉得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鼓励他们用摘录、做卡片的方法积累起来。材料多了,再要求学生把这些资料整理分类。阅读中要求学生口诵心感,对文字材料进行圈点、批注,写读书笔记。如学习《孙权劝学》、《伤仲永》两篇课文后,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情况写一篇心得体会;在《七根火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的讨论中。学生们思绪飞扬、情绪高涨,思想的火花碰撞着,各持一端。互不相让;当同学们惊叹于《大自然的语言》如此丰富奇特时,不失时机的让他们回顾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春》、《济南的冬天》;《挖荠菜》的学习过程中,让同学们互相倾诉和父母思想感情上的隔膜,课后,让学生访问自己的长辈,以《某某童年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日记。当同学们沉醉在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的《绝唱》、《在声音的世界里》时,启发学生仿照课文中正面描写小玉说书的部分。用语言文字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声音或一首乐曲,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些片段训练中既加强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同时又训练了作文能力,正是“花叶并茂两相宜”。

四、运用合作学习法。师生共同评改作文

“文从改中来”,可以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评改主要是老师的事,学生只是看看老师的评语和分数了事。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参与,评改开放,发挥学生在评改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努力克服过去“教师一人评阅,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作文评讲课也由学生唱主角,我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配角,如在评讲《母爱》这篇习作时,任意抽取一篇作文,由学生读、讲、评、议,最后学生总结,让学生尽情地“说三道四”、“评头论足”。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平时作文,我要求学生先拟草稿,反复修改,努力做到文从字顺,每次作文均由学生在班小组中公开读给大家听。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然后换个立场,请别人来读,自己听,删去多余的字、词、旬、段,将罗嗦的语句修改得简洁明了。将与中心无关或重复多余的材料删去,使语言通畅,文字简洁、精炼,注意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如果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积极地投身于作文教学的改革潮流之中,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就不会出现作文离题,甚至不会作文的严重现象,相反,每一位学生都将成为下笔如有神的小作家。

猜你喜欢

作文老师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