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细节变化,品味语言魅力

2009-03-18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于勒柳枝孔乙己

王 委

【摘要】文章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能透过细节,品出作者构思的巧妙,用语的精彩。

【关键词】细节景物变化人物变化品味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79-01

一些文章善于通过细节的变化,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在阅读中,如果能抓住这些细节变化。就能快速走进文本,把握作者的意图,从而品出作者构思的巧妙,用语的精彩。

那么在阅读中要抓住哪些变化呢?

一、抓住景物的变化

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常见的作用有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它所起的作用往往有所不同。特别是当它有了些许的变化后,它的作用就更值得推敲了。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有多处对于树(枝、叶)的描写。第二节描写了柳树:“街上的柳树像得了病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此处描写表现了天气的炎热。第二部分有多处描写:“看看路旁的柳枝,的确微微地动了两下。”“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这些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暴雨从来临到落下的过程。“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这一句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祥子的命运就像这风雨中的树叶一样难以自持。不仅如此,柳枝在文中反复出现,在结构上还起到了穿插的作用,使得文章结构显得非常紧凑。

二、抓住人物的变化

人物的思想、情感常常表现在他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方面。阅读中如果能从这些方面纵向比较,就能很快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1语言变化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对于勒的称呼有这样一些:当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而且“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时,他被视为“坏蛋”、“流氓”、“无赖”;后来因于勒在他的来信中说,“赚了点钱”,“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而且表示“发了财”就回来,和我们“一起快活地过日子”,菲利普一家人对他的称呼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母亲也极力称赞他是“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当菲利普全家在去哲尔赛岛旅行的游船上,巧遇已沦为穷水手的于勒,母亲立刻“暴怒起来”,破口大骂,“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立刻成了“贼”、“那个讨饭的”、“流氓”。这些称呼的变化,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和金钱至上的心理。

2动作变化

如《孔乙己》里两次描写孔乙己拿钱买酒的动作,第一次用了“排”字,第二次用了“摸”字。“排”这个动作出现的背景是酒客们嘲笑孔乙己偷了东西。这些酒客里有短衣帮,他们散了工的时候每每花四文铜钱温一碗酒,热热的喝了休息。孔乙己面对他们的嘲笑并不回答,而是将能到买两碗酒和一碟茴香豆的九文大钱排在了柜台上,这是一种炫耀,是对嘲讽他的人的一种回击,孔乙己以此来掩饰内心的尴尬。“摸”这个动作的出现背景是中秋过后,孔乙己拖着被丁举人打折了的断腿来酒店喝酒,此时的孔乙己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面对掌柜的取笑却不十分分辩。这一“摸”字表明了孔乙己陷入了穷困潦倒的境地。掏钱动作由“排”到“摸”的变化,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艰难处境,也含蓄地交待了孔乙己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无可挽回的悲惨命运。

3心理变化

如《荔枝蜜》一文中“我”对蜜蜂的感情出现了三次变化:因为儿时被蜜蜂蛰过,所以对蜜蜂总不大喜欢。当来到从化温泉吃到荔枝蜜后,不觉动了情,产生了想去看一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的愿望。在参观养蜂大厦,了解了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种崇高品质后,心中“不禁一颤”。于是发出了对蜜蜂由衷的赞美“多可爱的小生灵啊”,最后以自己梦变成一只小蜜蜂而结尾表达了决心向蜜蜂学习的愿望。这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既赞颂了蜜蜂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又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情趣。

4外貌变化

如《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而中年闰土外貌的变化太大了:“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的眼睛周围肿得通红,“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早先“红活圆实的手”,也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外貌的变化不仅是岁月的流逝造成的,更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多子、饥荒、兵、匪、官、绅,苦的他像木头人了——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农村日趋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艰难困苦。

5神态变化

如李济深的《丰碑》一文对将军的神态描写出现了四次:当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人冻死了”时,“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二是将军看到冻死的老战士,“脸色顿时严肃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三是将军叫军需处长来,没人回答他,“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十分可怕”:四是将军得知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眼睛湿润了”,“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作者不惜重彩浓墨描写将军的神态变化,目的是以将军的感情变化侧面烘托军需处长的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刘勰在《在文心雕龙》里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若能抓住不断变化的细节,往往就找到了解读文本的钥匙,领会作者的意图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猜你喜欢

于勒柳枝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推理:柳枝篱笆墙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生命力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孔乙己(下)
柳枝词
孔乙己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柳枝,柳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