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困难与突破

2009-03-18沈玉玲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助词含义赏析

沈玉玲

【摘要】文言文和现代文有很多的不同,这些不同往往给中学生造成学习的困难。学习文言文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这些困难并不是不可克服的,相反只要我们有信、有毅力,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我们是一定可以学好它的。

【关键词】文言文学习困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75-01

初一学生刚进入中学阶段,智力水平并没有突飞猛进,但学习要求却有很大提高,其突出标志就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文言文学习。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有古代寓言两则、《幼时记趣》、《三峡》、《梦溪笔谈》两则等六篇文言文。本文笔者着重从学习文言文的困难处人手,介绍学习文言文的几点方法以供同仁探讨。

文言文学习的困难之处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文言文和现代文有很多的不同,这些不同往往给中学生造成学习的困难。

倒装:“何不试之以足?”——“何不以足试之”——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郑人买履》)

省略:省主语,“观之正浓”——“我观之正浓”——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省宾语,“心之所向”——“心之所向是鹤”——心中想象的是鹤(《幼时记趣》)

倒装与省略一起出现:“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曰:‘我宁信度,无信自足也”——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郑人买履》)

通假字,“而置之其坐”中的“坐”同“座”,“反归取之”中的“反”同“返”。(《郑人买履》)

用词习惯不同,“而置之其坐”中的置是放的意思,“而忘操之”中的“操”是带的意思。(《郑人买履》)

其次,学习文言文的困难还在于,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一词多义,“先自度其足”中的“度”与“吾忘持度”中的“度”含义就不同,前者是量的意思。后者是尺码的意思。

最后。文言文中经常出现文言助词,同样的文言助词在不同的地方用法往往不同。这些都影响了初中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至之市”、“而忘操之”、“是吾剑之所从坠”三句中都有“之”,但含义各不相同。“至之市”中的“之”是“到……去”的意思;“而忘操之”中的“之”是指示代词,指代鞋子;“是吾剑之所从坠”中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这些对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学习文言文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这些困难并不是不可克服的。相反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我们是一定可以学好它的。这里,笔者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切实有效的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方法——六步阅读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一,做好预习,找到拦路虎,并初步克服。预习过程中要作到这样几点:(1)找出生字,查字典,标好注音;(2)读好句子,知道在哪儿停顿,把握好节奏,借助课文中的解释,搞清各句的含义;(3)查阅工具书,了解作者生平,有哪些著作及著作的特点,他人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4)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5)找出文章中的文言虚词,注意其用法,不懂的标出,等待老师讲授,或向老师请教。

第二,慢读课文,抄写课文。古人说,书读千遍,其义自现。读书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三到”有利于我们领悟课文,因而领悟古文的好方法就是慢读和抄写。抄写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及其注音和解释,边抄边读,“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读几遍后,就会觉得朗朗上口,不仅培养了语感,便于长久记忆,也会初步懂得它的含义。

第三,精读课文,具体感知课文。任何作品都要放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理解,因此要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变化趋势,及作者的生平际遇,从而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趋向;任何句子都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因此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把握作者语言的风格;任何词语都要在一定的句子中理解,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的含义是不同的,因此要搞清每句话的含义,在老师的指导下翻译成白话文。精读的过程要落实到位,字、词、句、章都不容放过,构成立体的知识网络。

第四,赏析课文。选人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精选的,思想上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艺术上有典型的示范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位。赏析文言文首先要注意它的思想价值。任何文章都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选人教材的文言文更有其正面的教育意义,选人七年级上册的两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郑人买履》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我们学习古人的经典文章就要领会其思想,把握它的精髓。赏析文言文又要注意其艺术价值,文言文读起来往往琅琅上口。显示出一种美感。如学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时,注意其中的“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细察纹理”、“物外之趣”,一边读,一边领会其文章中隐含的对仗,思考其产生物外之趣的重要原因是观察细致,更是由于作者的童心、童趣。文章的美了然于胸。

第五,及时总结、巩固,做好笔记。一个时代的文章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一个时代的文章有其共性。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都有其共性,因此学习文言文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归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把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整理出来,写在专门笔记本上,不时回顾,会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

第六,背诵。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文言文需要积累,而积累需要记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争取把经典的范文背下来,从而达到加深对古文理解的目的。

学习是没有任何捷径好走的,唯有刻苦和认真是取得成绩的不二法门。

猜你喜欢

助词含义赏析
格助词“に”と“で”的使用区分
贵州方言先行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及地理分布研究
湖北天门方言“的”的用法探析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助词“给”的发展变化研究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
鼹鼠牌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