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2009-03-18李冬培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评价语文课堂教学

李冬培

【摘要】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语文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浸润着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从“导入,激发兴趣;问题,引导探究;活动,加强理解;评价,激励进步”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效率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67-01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向每节课要质量就成了语文教师所追求的共同目标。那么,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向导。导课的目的就是通过鼓励学生,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就是说,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成功驾驭一堂课是至关重要的。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首先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歌曲《泰坦尼克号》(英文版的)中的主题歌曲,大家喜欢吗?”美妙动听的旋律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轨道,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泰坦尼克号》,教师教得趣味盎然。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再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绿》时,有位老师讲了一个小故事:欧洲有个叫摩根的商人,长的高大魁梧,他的夫人却小巧玲珑,他们夫妇俩运了一大批鸡蛋到非洲去卖,到了非洲,丈夫先去卖,一连三天都卖不出去。于是他的夫人接着去卖,不到一天就卖完了。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引起学生诸多猜想,但多不得要领,教师便托出谜底,摩根人大手大,鸡蛋在他手里便显得小,他的夫人人小手小。同样一个鸡蛋在她手中就显得大了。所以人们争着买,这就体现出衬托的道理。

二、问题。引导探究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联系课文重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出问题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力求精当,还要紧扣文脉,紧扣文章的思路,可以是由整体到部分,先提出一两个大问题,再按重点词、句、段设计若干小问题,来说明大问题;也可以由部分到整体,根据重点词、句段先设计若干小问题。再提出总结性的大问题,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出概括;也可以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构成整体——部分——整体。

如教学《变色龙》时抓住“变”提出了一连串问题让学生思考,奥楚蔑洛夫有几变?怎么变?因何而变?有哪些表现力强的动词?人对狗的哪些称呼体现了主人公的一次次变化?请找出来。学生听了这几个问题,探究兴趣极浓,都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到具体的场景中、事物中和人物的对话中寻求答案。在老师的因势利导、及时点拨之下,学生顺利回答了问题,完成了教学目标。这样的提问有浅有深,富有启发性,有效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学习、积极配合,在浓厚的兴趣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如阅读时对书中所写的人、事、物等勤于思索,即“质疑——破疑——再质疑——再破疑”。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先大概翻阅一下书的内容,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或“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细读全书,边问边读、边读边答。学生如能养成设疑自答的习惯,阅读就必能有所悟、有所得。

在教学《向沙漠进军》这类课文时进行,如: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怎样?也可在教学《核舟记》这类文言文时进行。如:船头、船尾、船背都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等。学这类文言文要先让学生边读文章边看注释,结合文前提示、文后练习,设疑研读,自求其解,再由教师点拨归纳,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更应帮他们设疑激思,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活动,加强理解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地选择。提出的问题,应该富有内涵的背景,开展多样有创意的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活动可采用讨论、辩论、评论、演讲、新闻发布、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引导、鼓励学生善于动脑、动手。

如采用电化手段设计活动(学生自制投影图片,配乐录音等),课内竞赛活动(知识小竞赛,朗读背诵、讲演小竞赛等)。如讲《伞》一文时,让学生编排小型课本剧。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引起学生浓厚兴趣,使之在20分钟之内掌握知识,完成了目标,提高了努力;讲《消息常识》时,把学生分成男女组进行比赛,识记消息五要素、结构五部分,比赛看哪一组既快又准。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和竞争意识,而且掌握了知识,完成了目标。

四、评价,激励进步

语文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议,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评价同学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时,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既要注重对合作成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积极性、特长(音乐、诗歌、嗓音等方面)以及配合协调能力等,通过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来点燃学生生命的火花,唤醒学生们的潜在的自尊、自爱,从而在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学生活动时,老师要做认真的听众,带头为每组鼓掌,用眼神、微笑鼓励每一个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保证客观、公平、公正对对待每个小组的每次活动。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及时“抓彩”,随机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通过评点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次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相信只要我们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在创设情趣、扣点提问、机智评点、巧设练习、智慧拓展等几方面积极努力地进行探索,语文课堂一定会生机勃勃。

猜你喜欢

评价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