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适应期的调整

2009-03-18阳海庆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适应期业余生活新生

阳海庆

【摘要】初中学生进入中专学习,由于生活、学习、心理、人际关系、业余生活等因素,导致学生产生了不适应现象。那么如何对新生做好适应期的调整,本文笔者认为应从了解不适应的现象、掌握不适应的原因入手,从而做好新生适应期的调整。

【关键词】中专新生适应期调整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48-01

通过近十年的寒窗苦读与拼搏竞争,初中生们带着现实的喜悦和梦中的遐想,踌躇满志地闯入了静谧的中专校园,但由于他们心理、生理上的不成熟,当最初的惊喜与激情逝去的时候,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面前,出现了种种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具体表现在:

1生活上的不适应。大多数的新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中学时代就读的学校一般都是在家附近。尤其是一些不住校的学生,生活上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因此,入学以后由于需要自己在这陌生的环境里完全独立生活,时时感到力不从心、举步维艰。在这样一个阶段,表现出特别想家、失眠、生活无计划,开支无节度,不会理财的普遍问题。我校地处柳州市郊,家在柳州或附近的学生,常常流露出每周都要回家的想法,如果是新生入学后不久又遇上节假日,如国庆、中秋等。这种想家的感觉就特别明显,一些家远而无法回去的学生,还会自我封闭起来,伤心流泪。

2学习上的不适应。中专的教学教育方法与初中阶段的教学教育方法有明显的差异。教学内容增多,课容量增大。中学里对每一个教学内容可以讲得很细、很透彻,板书较多,举一反三。而在中专里老师的授课一般速度都较快,每两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较多,如此一来,一部分自学能力差的学生,与中学细嚼慢咽式的教学相比较,感觉无法接受,消化不了,陷入了“怕学—厌学—学习成绩下降—更怕学—更厌学—学习成绩更加下降”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学习生活。

3心理上的不适应。能够从中学阶段走进中专学习。应该说,在新生的心理,都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在中学阶段由于老师的青睐、父母的宠爱、同学们的抬举等,使他们在心理上都有良好感觉。步入中专后,强手如林,“一山更有一山高”,心理素质较差的新生,面对着其他学习、工作能力都比自己强的同学,心理那一点点的自尊和优越感荡然无存,表现出怀旧、失落、失宠、心理的困惑和迷惘等心态。

4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由于在中学阶段,中学生交往的范围仅局限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而显得狭小。步于中专之后,交往面随之扩大,除了在校内与教职员工接触以外。还更多地与社会接触,导致一部分原来性格有些内向的新生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交恐惧感,自我封闭,孤僻、冷漠。

5业余生活上的不适应。在中专阶段,课外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园里的各种学生社团经常开展各种活动。中学时代由于学习紧张,业余生活显得单调而贫乏,受这种惯性推动作用,一部分新生面对这眼花潦乱、丰富多彩的课外业余生活,加上对环境的生疏、社交障碍、学习不入门等,表现出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而一部分新生则认为经过近十年的寒窗苦读,该歇歇脚、喘口气,学习上松懈下来,过于热衷课外业余活动而使专业荒芜下来。

针对以上新生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适应,班主任只有及时了解情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明察不适应的种种表现,透视其产生的根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对症下药,才能帮助学生尽快渡过适应期,较好地完成适应期的调整,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

对新生要做好适应期的调整,了解不适应的现象、掌握不适应的原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和情绪变化,将新生的种种不适应现象尽收眼底。

2广开言路,听取新生的感受和来自各方面的反映。对新生的思想倾向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

3主动与新生多交流,询问其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在交流中发现问题、熟悉情况。

4注重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与学生的直接接触中,悟出不适应产生的根源,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对新生的不适应状况和根源有了根本的认识之后,如何进行调整,我的基本做法是:

1在新生入学初,请专业老师进行专业介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了解专业的课程内容及体系,教师的授课方法,使学生对专业学习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请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与新生交流学习体会、学习方法,传授自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制定学习方案,从而使学习上的不适应能很快调整过来。

2给学生灌输素质教育的思想,除了专业学习要巩固、加强外,找出自己的发展方向,培养自我,完善自我。如针对他们所学的“畜牧兽医”专业,从专业的角度。在将来要能很好的适应和开展工作,除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掌握计算机、管理、公关知识和技能等,使他们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第二课堂,使课余生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而更加充实和丰富起来。

3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开班会,组织集体活动,给他们创造交往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都能得到锻炼,相互之问的了解、理解、沟通,为以后的学习生活能相互帮助,共同解决生活上的不适应及引导学生跨越孤独、社交恐惧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障碍有良好的帮助作用。如笔者在第一次班会上,确定的主题是“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共创未来”,给每个同学5—10分钟的时间,以自愿的方式在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谈谈自己的想法等。在活动的过程中,尽管一部分学生紧张得胀红了脸,但面对同学们几十双期盼的目光,最终还是勇敢地走上了讲台。经过这一次的班会活动,同学们的相互关系更加融洽,为以后的团结互助奠定了基础。

4特别关注一些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交往、家庭条件较差、有强烈自卑感的学生。可以说,这些学生是班集体中的弱势群体,平时要与他们多交流。节假日,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小圈子与其他同学欢度节日之时,往往正是这些同学最伤感、最想家的时候。在这个时候,能适时与他们交流、看望、安慰,组织他们一起以各种集体活动的方式欢度节日,能使他们从中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培养集体的信念,有助于适应期的调整。

5抓好时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能将中学里的优越心理转变为中专里普通一员的心态,更好地实现角色转换。从而消除心理的不平衡,以“我要成才”为将来学习、工作的发展目标,摆正自己的位置,从零开始,才能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适应期业余生活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新生
借助折纸来解题
一年级小学生适应期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我的业余生活
我的业余生活
探寻高一学生如何顺利度过数学“适应期”
女教师产后返岗适应期的“危”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