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探析

2009-03-18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工作学院

张 淳

【摘要】独立学院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随着独立学院规模的扩大,其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几年来在独立学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普遍特点最及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难点,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育管理理念,论述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38-02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不仅具有母体高校的资源优势,更具有民办高校的灵活机制优势,体现了“民、独、优”的特色。如何在这种新模式、新形势下做好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成为了影响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3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对原有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提出了若干规范意见和设置要求,提出了“独立学院”的新概念,即指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作为试办独立学院的申请者,利用自身人才资源与无形资产,采取民办机制,吸收学校之外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有形投资所举办的独立于母体高校之外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意见》特别强调,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要依靠社会力量增加高等教育资源,通过民办机制促成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创新。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从独立学院招生方式来看,独立学院因实行的是招生计划单列,由各省招生部门划定统一的分数线,考生统一填报志愿,按本科三批录取。其生源的特殊性,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一)学生文化基础总体偏差,而且个体与个体之间差异较大。通常情况下,各省级招办划定的第三批次控制分数线比第二批次控制分数线要少60分左右。这也就使得独立学院学生入学的平均分数远远低于校本部学生的平均分数。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学习习惯及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自律性差、毅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缺乏钻研精神和进取精神等。但由于分数跨度大也依然存在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甚至有极少数超过二本线的学生,他们由于高考临场发挥失常或填报志愿失误等原因而被独立学院录取。这些学生有较好的学习基础,能够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珍惜学习机会,有不服输的心理,着力于将来从专业学习上缩小或赶超二本学生的水平,他们表现出很强的进取心,学习刻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成绩优异。

(二)大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但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特长突出,交际能力较强。据调查,独立学院学生近65%来自城镇,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优越,经济基础较好。在中学阶段一般由父母、亲人监护,他们的行为有人干预和控制,但学生本人自律性较差。进人大学以后,他们对自己的不良行为缺乏正确的判断,而又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所以独立学院的学生自律性较差的表现更为突出。

(三)学生心理问题突出,自信心不足。虽然独立学院也属本科层次的教育,但由于录取分数线远低于二本高校,学生容易产生能力不足,低人一等的感觉。同时,高额的学费对这些学生形成无形压力,他们怕被视为花钱买分数,担心被其他学生瞧不起。对社会来说,独立学院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人们对独立学院还不是很认同,甚至有些地区在公务员录用时居然明确限制独立学院的学生。这就使他们对自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的待遇等都表示质疑,因而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缺乏自信心,容易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

二、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难点

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上述特点所致,在管理上比其他学生的难度更大。因为在学生身上,中西文化交汇,传统的和现代的发生碰撞,思想和文化影响呈现多元化趋势,他们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尽管学生管理工作者用心良苦,然而收效甚微。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独立学院学生不端行为的处理难以把握轻重。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生源的特殊性,独立学院学生中包含了不少自律意识较差、法制和纪律观念淡薄的学生。他们平时学习很不认真,经常性地逃课,而到了考试的时候却想尽办法作弊。他们的自制力不强,稍微遇到点小矛盾就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这在我院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独立学院的学生自我意识强,难以把握管理的深度。由于独立学院学生自我意识强,管得太多往往不受学生欢迎,遭到埋怨和指责,甚至被斥之为管理层次太低。但事实上,管理问题又不少,思想品德、行为规范、考证考级、体育达标、毕业就业等学校都必须管起来,少抓一项也不行,在深化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进程中,就业上不去更不行,于是出现学生不急学校急的现象。

(三)独立学院的学生心理问题突出,难以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如前面所述的,独立学院很多学生都有自卑心理,总以为自己技不如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不懂的又不愿意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很少能够主动找到辅导员谈心,也羞于向别人坦露自己的心迹,这样辅导员也就难以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

三、对建立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的几点思考

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要求必须形成自身的品牌,必须根据学院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在现代大学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加强并创造性地开展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独立学院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建立健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制度是组织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独立学院要制定出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要从大一开始杜绝旷课、迟到、夜不归宿等现象,坚决阻止不良习惯的形成和蔓延。为此,我院从学生一进校就下大力气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大一新生中推行晚自习制度,并要求辅导员每天到教室进行监督和管理。

(三)加强信心教育,注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虽然独立学院学生特长多、个性鲜明。但往往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缺陷,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应注重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同时,由于独立学院学生自律和自主能力较差。学习基础较薄弱,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过程中还要注重保护其积极性,采取以正面激励为主的工作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建立一支强有力且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班主任(或辅导员)队伍,切实做到尽职、尽心、尽力。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存在上述特点。必须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懂专业、懂心理的班主任(或辅导员)队伍,注重对学生专业方面的教育,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疏导。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基础,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决定着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劣水平。因此,挑选和任用班主任(或辅导员)是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我院辅导员管理中心的一员,本人在此方面的感受尤其深刻。

(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如上所述。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背景普遍较好,学生的个人职业期望值较高。因此,面临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他们很难感受到就业竞争的激烈性'很难正确定位自己,形成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作为学校而言,必须尽早在就业观念和形式上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形成合理的就业观念。另外,独立学院不应拘泥于母体高校的就业路径,应根据自身特点,另辟蹊径,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和学生家长的人脉资源来开拓就业路径。

总之,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是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基石,是培养合格的现代应用型人才的保证,独立学院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学生个性构建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框架,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促进独立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辅导员管理工作学院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辅导员所需素质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海盗学院(12)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