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让“严禁开大处方”的承诺变成一纸空文

2009-03-14杨令勋

家庭医药 2009年2期
关键词:药价医患服药

本人患高血压多年,总想得到专家教授的精心治疗。一次,去一公立医院心脑血管专家门诊处就诊。我的病情还没说完,“专家”也不看我的病历资料,就把处方输进电脑里了,叫我去缴费,并再三叮嘱取药后再来听取服药的方法。我唯命是从,交费590元,这相当于我半个月的退休费。我取药后拿到专家处听候面授机宜,谁知服药的方法早已在电脑处方上写得一清二楚。原来如此!“专家”是要检验我是否真的在医院取药,以免白开处方了。

我对此耿耿于怀。1个月后我特意再去这家医院另找心血管专科的主治医生门诊,同样的病,只开了2种药,1个月的药费共120元。于是,我按照这个方法坚持治疗,一年来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这就让人读懂了吃药贵的一些奥妙。从此后,这位“专家”的形象在我心中大打折扣。

时下药价高,看病贵,仍然是民生的焦点。报载,因医院药价高得离谱,北京市老年人患病后到医院就诊的仅占45.7%。要让群众看得起病吃得起药,既需政府的政策扶持,也需深化医院体制改革。眼观不少医院许下“严禁开大处方”等公开承诺,无不令人叫好。但承诺不是客套话,而是一诺千金。既然承诺了,又不照办,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监管具体措施跟不上。要有对违禁者具体的检查、监督、惩处措施,才能沟通医患关系,取信于民,促进医患和谐。(四川 杨令勋)

猜你喜欢

药价医患服药
集采药价“痩身” 护航患者“钱袋子”
服药禁忌
服药先分阴阳
药价谈判敲定第一单
药价机制:重建≠放开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欧盟国家的药价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