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慎研究《风骨》篇述评

2009-03-13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圈点杨慎风骨

周 攀

[摘 要] 杨慎批点《文心雕龙》,在《文心雕龙》研究史上,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标志着较为体系地研究《文心雕龙》的开端。他对《风骨》篇的颇有研究,是杨批中圈点字数最多的一篇。本文主要从杨慎的文学观出发,来分析他研究《风骨》篇的状况。

[关键词] 杨慎;《风骨》;圈点

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是明代的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他的著作颇丰,《明史·杨慎传》称:“明世记诵之,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其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

杨慎批点《文心雕龙》,在《文心雕龙》研究史上,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标志着较为体系地研究《文心雕龙》的开端。在凌云本卷首之闵绳初《刻杨升庵先生批点<文心雕龙>引》说杨慎批点:“若夫握五管,点缀五色文,则吾明升庵杨先生实始基之。”日后曹学全、梅庆生等人的校注,都是在杨慎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杨升庵先生与张禺山公书》说:“批点《文心雕龙》,颇谓得刘舍人精意,此本亦古有一二误字,已正之。其用色,或红或黄或绿或青或白,自为一例,正不必说破,说破又宋人矣。”杨慎采用了五色笔对于《文心雕龙》里一些精妙的语句作了圈点,但并没有对其解释,只是偶尔地作了些注,他强调不能说破,要让后人自己去体悟。杨慎对《风骨》篇的批点也是一样,《风骨》篇是一篇很富争议性的文章,杨慎对于这一篇也是情有独钟,《风骨》篇共577字,而杨慎所圈点的就有330字,占全篇的57%,是他所圈点《文心雕龙》中最多的一篇,像《原道》篇仅30余字,《宗经》篇90余字,创作论部分相对多点,《神思》篇160余字,《体性》篇160余字,《通变》篇近100字。由此可见,《风骨》篇杨慎是非常喜欢的一篇。为什么杨慎如此喜欢这一篇,我想是因为《风骨》篇里所阐述的文学思想和杨慎的文学观很接近。因此,杨慎在读起来颇有感触,而圈点了很多语句。

首先,杨慎对《风骨》篇所提到“情”的地方都进行了圈点,这主要是和他的文学有关的。杨慎的文学观,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主情。他在《升庵诗话》中说:“六经各有体,《易》以道阴阳,《书》以道政事,《诗》以道性情,《春秋》以道名分。”认为不同文体有不同功能,诗歌的功能就在于言情。他继承了我国诗论传统的观点,从诗歌的本源论述了诗歌的抒情特性。

其次,杨慎还对“气”圈点,杨慎的哲学观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为“元气者,天地之极”、“万物中皆有元气”,认为“气”是客观存在的,也将物质性的“元气”当作是宇宙最初的本原,构成了天地万物,万物之中都有“气”。但是杨慎的“气”和刘勰所提倡的“气”并不是同一内涵,刘勰继承的是曹丕的“气”,是先天的,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刘勰的“气”是作者在创作时所需要的一种精神状态,而杨慎的“气”却是客观世界的构成基础。

第三,杨慎肯定文采的重要性,因此他又作了如下的圈点。翚翟备色,翾翥百步,肌丰而而力沈也。鹰隼乏采,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若风骨乏采,则雉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

刘勰的这段话的意思是只有风骨和辞采兼备才是“文笔之鸣凤”,才是一篇好文章。这里杨慎也是十分赞同他的这一思想的,他在《升庵集》中,提到了朱熹高度评价《大招》一事,朱熹认为“不为词人浮艳之态”、“近于儒者穷理之学”。杨慎却批评朱熹的“无识”,以为“论词赋不当如此”。他认为不同的体裁的批评标准是不一样的:《春秋》文字要求“谨严”,《诗》则要“正而葩(华丽);哲学要穷理”,文学则要“取艳词”。杨慎用了一种很客观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文体,这种思想是很有价值的。

第四,强调继承与晓变的统一。他在《风骨》篇进行如下圈点: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而跨略旧归,驰骛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

在杨慎生活的时代,前后七子倡导复古思想,以唐诗为宗,提倡学习杜甫的诗,“学诗必须学杜,诗至杜子美,如至圆不能加规,至方不能加矩矣。”这种向唐诗学习的思想,日趋恶化,变得由学习而成为剽窃,使得文风不正。杨慎对于这种风气极为不满,“盖窃病近日学诗者,拘束蹈袭,取妍反拙,不若质任自然耳。”针对这种照搬硬抄的文风,杨慎提出了“晓变”的思想,认为诗人应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不同流俗,标新立异,这样艺术才会进步。但是,他在强调“晓变”的思想的同时,还提倡诗须“则古昔,效先王”,学诗要“学乎其上”“上亲风雅”,而不能“学乎其中,日趋其下”。这种继承和“晓变”的思想,是对刘勰的“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思想的一种继承发展。因此,杨慎在读到这段话时,颇有感悟,将其圈点。

参考文献:

[1]张少康.文心雕龙研究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丰家骅.杨慎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周攀,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圈点杨慎风骨
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黄侃读书
笛卡尔乘积图的圈点连通度
社交媒体受众点赞行为的经济效益——以微信朋友圈点赞为例
论杨慎词学思想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小杨慎智对先生
杨慎:这个状元郎没有情趣
利用VBA实现PowerPoint课件的规则图形圈点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