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

2009-03-09周耀宏

桂海论丛 2009年1期
关键词:整体性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周耀宏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整体性集中表现在该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和系统性,涵盖内容的广泛性和完整性,价值追求的坚定性和一致性以及理论发展的连续性和相承性。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09)01-0016-0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概括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容、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否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个体系,是当前必须予以正确回答的理论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一、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科学的理论体系,一般都应包含三个建构要素:一是哲学基础,二是中心主题或核心主题,三是重大课题。理论体系的存在无非是要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系统地阐述;而围绕中心主题解决要由实践发展中提出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理论课题来完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都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这一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鲜明的中心主题,即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我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来看,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都围绕这一主题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入新的境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既有利于把握它的整体性,也有利于理解它的开放性和发展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三大理论课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理论课题不是孤立的,其共同特征是:着眼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中心主题,探索和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中心主题的进一步展开。三大理论课题之间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

二、涵盖内容的广泛性和完整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三大系统和众多而完整的概念、范畴、观点和原理构成的内容广泛的理论体系,各个部分之间彼此联系、相互渗透,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进行断章取义的理解和把握都是错误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涉及范围广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其内容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所有内容相互衔接、相互贯通,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起点,以解放思想为逻辑起点,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系统回答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逐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为基石,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为总体布局,涵盖祖国统一构想与外交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内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实现祖国统一的构想和外交战略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彼此联系、不可分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理论,都是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处理重大问题得出的正确结论,因此这些理论具有全面、辩证、发展的特点。这一特点又决定了它的内容是完整的。例如这一理论体系中的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民主与法制、加快发展又要讲求效益、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反右又防“左”等等理论内容,无不体现着由辩证法所决定的完整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遵照实事求是原则、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实践才形成的,因而它具有首尾一贯的特点。这种首尾一贯的特点决定了它前后统一、不可分割,体现出它自身的完整性。它的理论内容,有的是一开始就提出而后一贯坚持的。例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就是从一开始提出后一贯坚持的原则。有的是一开始勾画出粗线条,到后来又按这些线条逐步增加内容使之完备起来的。例如关于特区理论,从提出试办到成型,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不管上述哪种情况,其精神和主要内容都一样。

三、价值追求的坚定性和一致性

(一)价值追求的基本原则坚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赋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鲜明的

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公有制的基本原则,提出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思想;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提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原则,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坚持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的原则,提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原则,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提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等思想。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内在要求,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价值追求的目标一致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虽然带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却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它们都是以是否符合并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规律,是否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是否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和潮流,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基本价值原则,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价值原则。邓小平提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并把人民利益标准与生产力标准和综合国力标准一起作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江泽民强调,全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胡锦涛提出,要以人为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四、理论发展的连续性和相承性

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在逻辑上必然要求我们,不仅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要以整体性的方法、态度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连续性内在地包含了开放性;相承性表现了发展的一贯性、整体性、不可分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一致

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发展过程的阐明。”要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要对这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一个整体性认识。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看,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利: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艰辛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源头,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从这个时候已经产生。从整体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初发端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由邓小平开创的。邓小平理论第一次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实践已经证明了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以发展的观点、开放的视野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正是其整体性特征的必然要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相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个人的独创,而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和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继续探索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提出并充实了许多重要理论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陈云、李先念等许多领导人作为这个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意见、主张。这些思想、意见、主张,或单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或被邓小平吸收后加以阐述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此外,经党中央领导集体讨论形成的中央文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实践中又提出了许多重要方针、政策。例如,关于密切联系群众和反对腐败的举措,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论证,关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张,关于新形势下特区建设工作的方针等等,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新实践的新成果。这些新成果的取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前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到引导全党继续胜利前进的指针地位,并对其理论内容进行了全面概括。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邓小平就说过: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自己搞起来的。此外,利润分成、层层承包等是一些企业和工人们在实践中的创造,科研项目承包等是科研人员的创造。关于经济发展速度、效益和控制人口的主张,是吸收了许多经济专家意见后形成的,特区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化,则是特区的领导和群众在实际工作中提出来的。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内容,对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三个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密切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脉相承、与时俱进”,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是把握这些理论成果之间关系的一把钥匙。在认识三个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性时,既不能把这些理论成果相互割裂开来,更不能把这些理论成果相互对立起来。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三个理论成果要有整体性认识。这种整体性认识体现在这三个理论成果之间有着内在统一的有机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概括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一脉相承”概括了这些理论成果的共同性和承续性,这个“脉”体现在:第一,这些成果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共同的指导理论;第二,这些成果都是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的理论主题:第三,这些理论成果都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这一理论基点;第四,这些成果都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共同的思想方法;第五,这些成果都是以人民利益至上为共同的价值取向;第六,这些成果都是坚持以领袖与群众结合、个人与集体结合为共同的创造主体。正是由于有这些前后一致的“脉”相贯通,这些成果才具有同样的性质,成为一河之水、一脉之山。“与时俱进”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发展性和创新性,这个“进”主要体现在:第一,作为相对独立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三个理论成果之间的与时俱进;第二,各个理论成果中作为相互贯通的重大理论问题之间的与时俱进,如:党的思想路线内涵的丰富、发展与深化;第三,重大创新观点形成过程的与时俱进,如: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和提出,就经历了从毛泽东提倡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主张让人们满意,到江泽民提出执政为民,再到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这样的发展轨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正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完整的,我们就应该全面把握它的体系、理论内容和精髓,避免错误理解和割裂宣传。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征,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这个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完整地把握它的内容,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防止出现任何形式的片面性。从整体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既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有利于它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责任编辑任浩明

猜你喜欢

整体性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