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处理信息技术课中的错误信息

2009-03-03郭晶晶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小刚妙用鼠标

郭晶晶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所限,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个别学生的操作并没有按当堂教学计划进行,有的操作出现错误,有的则是进行了还未讲解知识点的操作……面对学生的这种“出错”现象,或许我们觉得这样很影响教学。但我们知道学习是从问题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没有“错”,哪来“正确”、“比较”和“研究”?因此,如何处理错误信息,利用好这些所谓的“错误”,如何将这些“错误”资源变“废”为“宝”,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研究的问题。

一、妙用软硬件产生的“错误”

这往往是由计算机的硬件故障、软件冲突引起的,它可能在教学一开始就出现,比如开机时,学生纷纷举手或跑过来告诉你,显示器没显示,鼠标不会动了,电脑打不开了……这样的错误经常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是否困扰着你、影响着你的教学呢?其实,只要我们稍作应对,还给学生主动权,他们还是能够应对自如的。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口诀先自行判断处理:一看,二听,三动手,即看看错误的界面,听听电脑的声音,动手试试键盘、鼠标的反应,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通过以上途径基本就可以解决了。

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发现故障原来并不可怕,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刻意让学生去研究怎么修理计算机,但类似这种常见的问题还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处理的。就拿电脑死机问题来说,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判断的:首先确定鼠标指针能不能动,小键盘的数字锁定键有没有反应?如果都没有的话,那就表示可能死机了。应让学生用键盘上的Del+Ctrl+Alt重启或按主机上重启的按钮。这样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自己解决了。

二、妙用课堂随机生成的“错误”

这类错误是指因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引起的,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加以有效解决,就可能是一次教学事故。遇到此类“错误”时,可能教师也会不知所措,特别在公开课上,教师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操作自如”,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其实,这样很可能就丧失了一次辨错、纠错的大好机会。错误也是一种机遇,就看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教学机智去灵活把握、沉着应对了。例如,四(1)班的一节电脑课,上课铃声还没响,这群孩子就争先恐后地拥进了网络教室,一个个端坐在电脑前,准备学几招新的本领。我刚走到教师机前,准备喊“上课!”,忽然听到从一个角落里传来:“老师,小刚的显示器变脸了。”声音不大,却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有几个调皮的学生立即跑下座位,充当我的先遣队去“查看”情况了。我走了过去,只见小刚面前的显示器屏幕成了一个大花脸,不但图像扭曲,连颜色也不正常了。我让小刚站起来,走到一边去。咦?显示器马上恢复正常了。可一坐到座位上,显示器立刻又“变脸”了。我略作沉思,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笑问他道:“是不是口袋里有吸铁石啊?”小刚有点害怕,默默地点了几下头。“拿出来吧。老师先帮你保管好,下课后再还给你。”果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大块磁铁,显示器“变脸”变得更厉害了。我急忙把磁铁放到了一个“安全”的位置,宣布正式上课。

问题终于解决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问题的发现、思考、解决过程中,老师不应简单制止,而应将“出错”作为一个简单的引导,使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处理。让学生体验过程,享受成功,这比老师简单的说服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三、妙用学生操作导致的“错误”

对于那些大多数学生会出现的错误,通常情况下它们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师课前就应该精心预备,这样上课时才能从容应对。例如在教学《插入图片》这一课时,学生对如何插入图片并不感到吃力,但经常是插入的位置安排不好,图片和文字互相遮挡,问题就出现了。这里涉及到我们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所采取的策略。一种做法是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前安排一个环节重点加以讲解示范,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种做法就是在学生出错后再进行引导,师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由于让学生体验了“错误”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会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是可以变“废”为“宝”的,这“错误”中蕴含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重视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允许并有效利用他们出现的各种“错误”,共同给课堂带来涌动的生命力和最真实的美丽!

猜你喜欢

小刚妙用鼠标
Progress in Neural NLP: Modeling, Learning, and Reasoning
余数的妙用
“二”的妙用
不足为奇
小刚的理想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
即兴写作的妙用
45岁的鼠标
超能力鼠标
鼠标也可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