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校长责任制的几点思考

2009-03-03李宏旭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负责制责任制校长

李宏旭

一、从社会发展变化看校长责任制的产生

建国以来,我国的校长职务先后经历了校务委员会制、初步的校长负责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新时期的校长负责制等七次变动和改革。

校长责任制是中央在1985年5月27日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中的党组织要从过去那种包揽一切的状态中解脱出来。”1993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要实行校长负责制。在此之后,全国的公立中小学基本上都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可以说,当时的校长负责制作为教育体制的重要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这种体制下,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负责人,处于学校的权力中心,对内全面领导学校的工作,对外代表学校,与各界进行交流。这样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使行政管理权,公立中小学行使办学权,促使校长采取措施提高办学质量,校长对其行使权力的结果要承担责任,促使校长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权力,使学校的办学效率得到了提高,给公立中小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校长责任制产生到现在已历时20余年,这20年也是社会发展最迅猛的20年,虽然其间中央也对其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但是这种调整和完善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校长责任制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二、从权力的本质看校长责任制的缺陷

权力的本性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单纯由上级去进行评价和认定校长责任制,必然导致校长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上级负责上,却鲜有对人民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发展负责。把校长的政绩交由教师去评价和认定,由教师担当校长政绩的检验者和裁决者,则会引导校长将主要精力放在想教师之所想、干学生之所需上。因此,谁真正有权利评价校长,往往影响着校长的行为,决定着校长为谁负责。

作为校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校长负责制”这个名称的中心字眼在“负责”二字上。强调负责并不等于教职工的民主权利缩小,而是为校长能真正、更好地履行职责,承担责任服务的,而有很多基层校长所理解的这种体制的内涵就是“校长说了算”。虽然我们总是提倡既要有高度的统一,又要有高度的民主。但是要真正实行民主治校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虽然我们在提倡学校要建立和健全民主管理体制,如党支部委员会制、校务会制、教代会制等。但在实施民主管理时,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制度。这必然会助长主观、武断的作风,脱离实际,造成工作中的失误,乃至发生权力变质或产生腐败现象。

三、以发展看校长责任制的创新

1.坚持依法治校创新校长责任制

在一个法制国家里,没有任何权力可以超出法律的限制范围。因此,必须改变校长权力的授权方式,由法律规定校长行使权力的职能范围,保证校长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行使权力;由法律对校长权力进行制约,防止越权及滥用权力现象的发生;由法律规定法律条款,对干涉校长行使权力的行为或者对校长的越权、扩权行为有明确的责任承担规定。虽然我国近几年来出台了《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但是我们也决不否认我国有关学校管理法律规定的模糊、法律法规的滞后。学校能否严格依法治校,落实民主监督,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合法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都有待于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来创新校长责任制。

2.以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来发展校长责任制

教育行政组织管理体制的专业化,主要表现在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两个方面。在这里我们主要说一说校长的专业化,校长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校长责任制是否能得到正确实施的关键,也决定着一个学校成败的关键。在美国各大学普遍设有教育管理专业,负责培养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同时还设有完善的在职进修制度,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提供进修的机会。法国教育部特设有行政人员教育科,专门负责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德国的州政府在教育学院、研究发展中心开设了教育行政人员管理课程,以供在职人员进修提高。各国都在管理课程上下工夫,教育管理原则与教育管理技术手段成为训练的主要内容。其次则是教育发展的基本原理,使受训练的人对管理理论、管理过程、行政管理权限具备充分的认识与了解,以适应科学管理工作需要。我国在培养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级各类的校长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家也为此投入人力物力,但是质量良莠不齐,其效果也是众所周知的。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原则,校长有其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服务,学校管理就是服务。校长不是官,而是一个彻底的服务者。校长责任制其责任就是提高服务质量。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资源,正是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决定了学生的发展。而这一切,都源自校长服务的水平。完整的校长责任制,要求校长全权负责的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全体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作用。只有全体教职工参与认同的决策,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拥护,才能调动教职工执行决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只有从校长的任命、法制法规的监督约束机制健全、校长专业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校长责任制才能发展得更完善。

猜你喜欢

负责制责任制校长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主审法官责任制论析
高校基层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初探
司法改革中合议庭负责制——走出“形合实独”的困境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
论校长的修养
杜润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幕后推手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