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公平

2009-03-03陈学敏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公平教育

陈学敏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世纪之初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和谐社会就难以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它要求社会各阶层在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通过民主手段,遵循法制原则,避免零和博弈。另一方面,它要求社会各阶层之间,必须有足够自由、平等、公正的竞争机会和互动空间,避免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摩擦与冲突。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自由与公平,往往直接取决于教育公平。

一、教育公平的定义

教育公平包括三个方面,即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

教育起点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的基本人权,即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包括在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构造。

教育过程公平,既指公民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等所接受的全部教育,也指公民所受的教育在资源投放(包括师资力量、物质设施等)、教育内容、师生关系、受关注、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数量和质量。

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教育产出上的公平、收益或回报的公平,即学业成就均等。指的是每个学生在某一教育过程结束后,都能获得与其智力水平相符合的学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道德修养程度,其个性与潜能也获得充分发展。

还可以从经济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理解教育公平。

经济学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就是指社会应为每一个成员提供平等的参与一切教育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它往往与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享有联系在一起,具体表现为个人获得教育资源的多少与其对社会的贡献相称,或教育资源分布公平和教育机会分布公平。

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平实质是对前者的弥补,即国家通过赋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调节,为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补偿措施,如国家对社会低收入、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边远落后地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其缩小差距;建立和完善面向学习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它强调的是结果的平等。

但教育公平并不是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并不是平均主义。平等更多的指向是“均等”,它偏重数量、程度、品质上的一致,它的基本内涵是相等或无差别,重具象表达;而公平是一个含有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概念”,是在满足、激励、满意、保障原则条件下,承认合理差异的存在,重抽象表达。公平比平等更具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意义。

二、教育公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教育公平是社会基本的公平,在人的生存问题和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以后,教育就成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教育公平对社会的影响是潜在的、长期的。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他在受到社会影响的同时,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会影响其终生的发展。因此,抽掉了教育公平这个基础和前提,和谐社会将难以实现。

(二)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包括教育公平在内的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首要的、内在的、基本的内容,没有或者缺少公平正义的社会谈不上是一个和谐社会。

(三)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任何社会都是有差别存在的,但是只要更多的人有了教育机会的平等,有了教育过程的平等,社会的弱势群体才有可能通过努力和奋斗,流动到经济、政治、社会地位更高的阶级,就有可能造就千千万万具有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技能的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从而保证和促进社会正常流动,为社会提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教育不公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一)表现

在义务教育普遍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我国教育的公平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我国教育公平现状并不完全令人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投入不足。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要求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世纪末达到4%。这个目标未达到。正是由于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得教育出现了普遍的乱收费现象。

2.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中央政府财政拨款过多用于高等教育,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现象,即便同在农村,城镇和边远贫困地区以及重点与非重点学校之间也不均衡,使农民在基础教育上负担过重,其子女的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率远远低于城市。

3.教育政策不尽合理。

一方面,高考录取中的“分省定额”、“划线录取”,人为地造成高考录取线的地区差异,违背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神圣原则,这是一种省际间考生的“教育不公平”;另一方面,公立中小学的重点学校制度,把学校、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就近入学”以及愈演愈烈的“择校”大战,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在经济实力和社会背景上的竞争,固化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别,使教育资源配置人为倾斜。

4.各种教育差别日益凸显。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教育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教育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教育差别;由于身份和户籍限制,流动人口的子女受教育权问题;由于学校有重点和非重点的区分,造成学校教育的差别,等等。

(二)影响

教育不公与建立和谐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它不仅有违社会公平,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加速矛盾尖锐化,对建立和谐社会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危害。其具体表现如下:

1.严重影响社会正义的实现。

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将不利于建立起社会成员之间公平的分配原则,此问题如若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必将动摇民众对社会公平的信心。

2.导致价值缺位与价值模糊。

近几年来,教育资源的严重倾斜,教育腐败的凸显使得教育公平问题浮出水面。目前,考试舞弊、权学交易和钱学交易,以及学术腐败等现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容忍、漠视教育不公现象的存在,使得无论是学界还是教育界抑或是社会上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是非判断标准。

3.阻碍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良性流动。

居于较高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阶层成员的子女拥有更多更好的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育公平的缺失将使社会阶层的分化变得持久和固化。这也加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阶层两极分化。

4.造成青少年辍学率的升高。

教育过程的不公平,特别是初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主导模式,直接造成了青少年辍学率的升高,其结果是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高。这是各地教育机构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而让社会所付出的代价。

5.造成社会人才的畸形结构。

现在的小学、中学的教育培养方式被称作素质教育,而高等教育却依然沿袭传统的计划体制的办学模式。在人才的培养上缺乏一个合理的搭配结构,其结果造成理论性人才过泛,技术实践性的操作人才缺乏的局面。

猜你喜欢

公平教育
公平对抗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必须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