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成熟”选修课育德活动方案

2009-02-25葛立慈

中国德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性病异性艾滋病

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性心理成熟与否事关个人一生的祸福,事关社会的安定和谐。我们的家长、学校、全社会,必须把青春期性教育视为人格教育的重要部分,帮助高中生把性人格化、审美化,引导正确的人生追求。作为拥有医师资格、教师资格、国家Ⅱ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过来人,葛立慈老师认为,自己有义务为此尽绵薄之力。于是,走向成熟——一门以青春期性教育为主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华东师大二附中开设起来。得益于这门课程的孩子们说:

“‘走向成熟,一个令人激动不已的词语,一门让人受益匪浅的课程,一扇指引我们人生明路的大门。当我经历了一个学期的课程之后,我,成熟了。”

一、缘起

1.何为“成熟”

一个学生的成熟,既包括生理的健全发育、心理的健康发展,还包括在社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我们在社会中所处的角色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即“社会成熟”。比如预防性侵犯,在羞于谈性的封闭之下,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女生,因为这方面的无知,缺乏积极的防范意识,一旦遭遇,或因不知所措致使可以不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或因极端抗争失去花蕾般的生命,或因事后的忍气吞声坠于痛苦深渊。上述无论哪一种,都是不珍惜生命的非理性行为。能够机智乃至艺术地应对各种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是学生走向成熟的表现。

2.“成熟”的育德

人的生命最为宝贵,是因为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而生的健康与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春期的身心呵护,发育强则一生壮,因而,提高生命质量,当从走向成熟时养护。而生命质量的提高,需要优质的生命养护环境,人人都是生命链中的一员,珍惜自己的生命,往往也是在呵护他人的生命,这是生命的伦理,也是公共的道德。

对人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莫过于艾滋病。在上海,艾滋病感染以性传播作为主要的传播方式,其次是吸毒。青少年的成长伴随着性的成熟。青春期的性教育任务是学习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律,是学会用正确的性道德观来控制自己的性行为,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是以正确而坚定的性法制观念,预防和避免发生性违法犯罪的行为。

二、目 标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诸方面科学认知“成熟”,学会走向“成熟”的一些基本技能,培育“成熟”的正确情感和责任态度,提高成长的质量,为今后生命境界的提升奠定基础。这既是身心健康方面的基础课程,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铺垫课程,是学生眼前成长的需求,也是他们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它既有生物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性是敏感的话题,让我们用平常心态看待异性问题,利用“异性效应”塑造自己。

2.人是性生活实践的产物,性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与进步的主题,让同学们在两性共存的环境中,使性能够健康、自然地发展。

3.性,不会因为难以启齿而取消,也不会因为难以启齿而减少困惑,或阻止性冲动、性犯罪。树立正确性道德观念,了解性法律,形成负责任的性行为,这是育德立德的基本点。

三、策 略

一个曾经没有系统进入课堂的课程,一个难以启齿、难以接受的话题,大方、坦然、科学地、循序渐进地从下列几方面展开。

1.基础部分:从走向成熟的三个方面入手,引申心理成熟在生理成熟基础之上,剖析生理上的解剖特点、发育过程,进而达到心理成熟,包括性心理成熟。从人类的繁衍,了解“九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过程。从人体的结构,了解人类相关疾病的防治。

2.性基本问题:依据青春期生理特点,处理各方面的性卫生保健问题;利用对异性爱慕心理,感受与异性交往的平常心态,促进塑造自身特质形象,以利在社会成熟之中逐步完善自身。

3.性核心问题:排除各种性困惑、性心理障碍,纯净性心理卫生;强化性道德性法律,以利于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掌握性法律知识;依据特定年龄易遭受到的一些性侵犯、性骚扰,提供抵御性骚扰,防止性侵犯技巧;有效抵制性病、艾滋病、拒绝毒品及掌握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它是避孕的有效措施,是拒绝性病的底线。

4.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贯穿于一切课程之中,中小学生学习常见病的防治,传染病的防治,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类健康的基础知识;常用急救技术,是人类保存自身的本能,然而,它是有方法的、是科学的,是可以习得的。

四、过 程

活动一

1.方式:图片、VCD。

2.内容:了解各组织结构、动物性行为、九月怀胎、水中分娩、青春痘防治、艾滋病防治、远离毒品。

3.目标:认知生命结构,培养生命意识,启发珍爱生命自觉。

活动二

1.方式:模型操作。

2.内容:用人体标本模型,让同学自行拆卸,讲解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预防措施、治疗原则。

3.目标:认知患病原因,培育防病意识,启发保健自觉。

活动三

1.方式:模拟表演。

2.内容:在异性同学面前介绍自已,与异性同学握手、打招呼,评比最佳形象大使;表演在办公室、公交车上抵制性骚扰的正确做法。

3.目标:学会展示生命风采,优雅地与异性交往;演示性骚扰方式,提高公共场合的生命自卫能力。

活动四

1.方式:分组讨论。

2.内容:艾滋病、性病有什么区别?它们是怎样传播的?哪些方式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怎样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毒品有哪些分类?有哪些吸毒方式?吸毒者有何表现?给家庭、社会带来哪些危害?

3.目标:明确认识青少年性行为的审慎重要性,学会预防艾滋病,宣传、关爱艾滋病感染者,组建红丝带爱心志愿活动;认识毒品的极大危害性,不受骗,终生远离毒品。

活动五

1.方式:实验探索。

2.内容:知晓艾滋病除性传播外,还可通过静脉吸毒迅速传播。而性乱更易交际坏朋友,从而更易走向吸毒的道路。静脉吸毒传播性病的机率多大呢?试用氢氧化钠加酚酞显红色的原理,以每十人中有一人为艾滋病患者模拟,分成两组分别实验,换水4次,所有供给者和接受者都不相同,最后给每个试管滴酚酞试剂。比哪组同学操作顺利、熟练。据实验结果分析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途径与速度。

(相关链接:注射器的正确使用——无菌操作,肌肉注射时使用技巧,使用后注射器的正确销毁。)

3.目标:认知禁欲和远离毒品不可能染上性病,交友不慎,思想意识松懈,易接近毒品,启发洁身自爱,杜绝性病,远离毒品。

活动六

1.方式:讲解展示。

2.内容:事先征求同学意见,再带安全套到课堂,分组领取,让学生了解怎样正确使用,讲解其功能、使用注意、失败处理。下课回收。

3.目标:让青少年认识到,安全套既避孕又防病,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与品德紧密相关。会使用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爱护他人,是一种基本的德性。很多不该蔓延的艾滋病,是艾滋病患者恶意转嫁他人的缺德行为,无异于杀人。

活动七

1.方式:实践操作。

2.内容:用止血带、绷带、夹板、担架、心肺复苏模拟人,现场学习扎止血带、骨折固定、病人搬运、学习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等初级急救技术。

3.目标:救死扶伤是倡导人道主义精神,关爱自身和他人生命是育德前提,学习急救知识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让人间充满爱。

五、评 估

1.及时性印象评价。课后分组征询同学的听课感受与批评建议,首课及课程中填写征询意见了解学习兴趣及状态,及时修正、调整和补充。及时性评价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占40%。

2.终极性认定评价。同学于课程修完之后,将过程性的感受,由量化到质化,写一份对本课的体会、看法,提出建议、希望,不少于900字,以备下一轮的修改完善。终极性评价占学生修课成绩的60%。

【作者单位: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201203】

责任编辑/孙 陆

猜你喜欢

性病异性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异性齿轮大赏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你有让异性心动的本领吗
外教新词堂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
你善于结交异性吗?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