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统筹发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2009-02-16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城乡经济差距劳动力

张 璐 王 胜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二元经济结构现象是长期的历史问题,但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性和资源配置方面的矛盾。本文分析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现状和其产生的深层次矛盾,提出了体制性创新和优化城乡经济发展模式的城乡经济发展路径。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城乡统筹城乡差距 路径选择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收入也快速增长,城乡关系逐步得到改善。但是从部门经济总量、工农劳动生产率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方面综合判断,目前我国的城乡差距仍过分悬殊,城乡发展问题十分突出。

城乡经济的二元经济结构现状

(一)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经济总量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经济总量增长势头迅猛,从1978年到2006年,农业部门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465亿元,同期非农业部门年均增长5936亿元,非农业部门的年均增长量明显高于农业部门(见表1)。二元经济总量对比系数是衡量城乡差距的一个指标,其大小与部门差距呈反比关系,即系数越大,表明差距越小,反之则越大。

由表1可知,二元经济总量对比系数从1978年的0.62逐渐下降到2006年的0.25,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两部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说明我国工农业关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调整,还存在严重的失调现象,农业依然是弱质农业。

(二)农业和非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逐渐扩大

两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通常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来测定,二元生产率对比系数是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反映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呈反方向变化,二元对比系数越低,两部门的差别越小,反之,两部门差别越大。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从1985年的0.49降至2005年的0.30,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非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则从1.88降至1.67,而二元生产率对比系数从0.26降至0.18(见表2)。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基本符合经济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都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二元生产率对比系数的下降则表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协同性,说明两部门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扩大。

(三)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在提高的同时,差距也逐渐拉大。从1985年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39.1元增长了14倍达到10493元,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则从397.6元提高到3254.9元,只有8倍的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基本达到了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幅的2倍(见表3)。若是剔除价格变动因素,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6:1,1995年达到2.51:1,至2005年达到了3.22:1。如果将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转换为农民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则更大。

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长期以来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由城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所决定,主要体现在体制性矛盾和资源配置矛盾两个方面。

(一)体制性矛盾

发展战略方面的矛盾:农业支援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施的是以实现工业化为首要目标的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大规模的资本,而这些资本来源于农产品统购统销转移的农业剩余,从而进行工业化积累。这种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使得农业资本投入长期不足,致使农业发展严重滞后。1979-1984年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但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仍较少,农业的发展仍主要靠政策支持和自身积累。在政策的支持下,农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城乡差距一度缩小。1985年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国家对工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等,同时依靠农业的支持来发展工业,城乡差距又再次逐步扩大。城乡差距过大的现象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据测算,从新中国诞生到20世纪90年代末,农村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提供资金积累达2万多亿元,大约相当于同期我国社会资本存量的2/3。1995年以来所形成的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发展观,尽管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为重点,但对农村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自发的配置到效益高的工业,使农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空间上的矛盾:城乡分割体制。以实现工业化为首要目标的发展观不但导致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还造成了城乡区域分割的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工业化发展难以利用市场机制获得资本积累,农业剩余直接输送到城市进行再分配,空间上的联系难以形成,而城乡分割的体制却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各地区出于自身经济发展和利益的考虑,资源的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等现象日益严重,区域间的商品流通壁垒限制增多,严重制约了市场体制和城乡统一市场的形成,使得原有的城乡分割体制进一步深化,城乡分割的空间广度逐渐拉大。

(二)资源配置方面的矛盾

农村劳动力的相对富裕和城市劳动力的相对短缺。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农村人口为8.07亿,其中年龄在15-64岁的比例为70.15%,即农村劳动力人口为5.66亿。按照蔡 (2007)对农产品成本资料测算的结果显示农村需要劳动力为1.78亿,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07)统计农村劳动人口就地或外出转移是2亿人。实际上,农村剩余劳动力为1.88亿。而且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劳动力从农村释放出来。根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07年)调查,从1995年到2006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数量由5066万人增加到11891万人。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维持在500万至700万,增长速度为5%至6%。但与之相矛盾的是,2007年上半年数据显示,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2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0%,但全年劳动力就业缺口仍然有1200万。

城乡资本投入的矛盾。我国的城乡经济发展中,资本流动的规模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国家对城乡财政支出的规模有很大的差别。国家对农业部门的财政支出从1978年的150.66亿元增至2005年的2450.31亿元,增幅为16倍;而同期非农业部门财政支出从971.43亿元增至31479.97亿元,增长约为32倍。从二者的财政支出比变动情况来看更为明显,从1978年至2005年的27年间,从0.16:1到0.08:1,下降了1倍(见表4)。

由上可知,农业部门的资本投入规模要远小于非农业部门的投入规模,资本积累率的偏差导致农村经济增长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城市工业化发展汲取农业剩余,农业资本投入的过低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创新传统的户籍和土地制度

要解决影响城乡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就要在传统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上进行创新,理顺城乡经济发展的体制关系。第一,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梯度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拓宽城市落户政策,取消农民向城镇转移的限制,为城乡发展的劳动力流动和自由就业扫清障碍。第二,实行土地流转制度。一直以来,我国没有形成一个城乡统一的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难以享受城市土地市场流转带来的权益。城乡统筹经济发展,要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和农业承包地流转制度。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鼓励有条件的进城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二)优化城乡经济发展模式

1.完善城乡发展的空间布局。加强城乡经济发展的空间战略布局,统筹规划城乡区域结构,根据空间分布情况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全面发展的经济发展理念,完善城镇体系建设规划,着力推进大中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构建特色明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逐步形成特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为一体的市域城镇体系。

2.加快城乡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着重改变过去城乡发展上存在的粗放型发展格局,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制定城乡一体化的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农村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容量。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理念,利用工业化的发展带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以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延长第一、二产业的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和深加工链条。

3.促进劳动力转移。重视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加强农民差异化的就业培训,提高农民不同技能方面的优化,着眼于进城务工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化,大力加强农民工就业安居扶持工作。

4.加大农村资本要素投入。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农业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畅通的互动协调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要依托城乡资源,引导信贷资金向城乡基础设施倾斜,引导资本下乡参与土地规模经营,实施农工贸一体化项目和小城镇综合开发等,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农村,支持涉农项目建设。

参考文献:

1.赵丽霞.浅谈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J].经济研究,2005(5)

2.赵凌云,张连辉.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1)

3.夏耕.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证考察[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4(4)

猜你喜欢

城乡经济差距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从民国北平郊区的“留守”“空巢”现象看城乡经济流动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耦合与协调模型的分析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基于PCA-AHP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以鄂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