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精神与责任意识

2009-02-12

电影文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谢晋责任意识

黄 滨

[摘要]谢晋导演的电影具有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其现实主义艺术思想在作品中不仅体现为对现实,对人性的批判,还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使他着重宣扬民族精神,呼唤人性中的真善美,这种批判精神和责任意识永远值得后人发扬。

[关键词]谢晋;批判精神;责任意识

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谢晋导演离去了。但他留下的作品却是中国电影事业一笔宝贵的遗产。著名作家余秋雨在《足迹为中这样评价谢晋:“回想一下,在这风风雨雨的半个世纪中,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如果没有谢晋,如果没有他导演的那一大批电影可看,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失落?……他早已成为了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重看谢晋电影,一是缅怀大师,二是对谢晋导演的电影再思索也有助于未来的电影艺术创作。

谢导电影生涯可分成五个阶段:1947年——1956年,1957年——1964年,1964年——1978年,1980年——1987年,1988年——2008年。1947年到l 956年是他的学徒时期,是艺术经验的积累时期,这一时期他拍摄了《几番风雨》(1948年),《望穿秋水》(1949年),《控诉》(1950年),《鸡毛信》(副导演,1951年),《一场风波》(1954年),《水乡的春天》(1955年),《春节大联欢》(1956年)。通过这些电影的拍摄,观众逐渐开始了解谢晋导演,1957年到1964年是他艺术创作的一个高峰时代,这一时期,他拍摄了《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这三部电影都不约而同地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表现了新旧社会中国女性生活的天壤之别。1964年到1978年是“文革”期间,这段时间谢晋导演中断创作七、八年,只拍摄了《海港》(1974年与谢添合导)、《春苗》(1975年)、《青春》(1977年)三部电影,这是谢晋导演艺术生涯的一个黑暗时期。即便如此,这三部电影在当时也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1980年到1987年是谢导的另一个辉煌时期。谢晋透过镜头对中国10年动乱进行了深刻反思。拍摄了《牧马人》、《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和《芙蓉镇》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贴近时代与政治,贴近生活,反映上个世纪70年代来的反右扩大和“文化革命”的十年内乱对人性的影响,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不正之风。1988年到2008年是他继续的一个创作时期。谢晋导演拍摄了《最后的贵族》、《清凉寺的钟声》、《鸦片战争》、《女人谷》等作品、这一时期谢导做了许多新的尝试,作品虽然一改以往对政治的关注,但却反映了他对人生、对人性、对历史的思考。“谢晋以他的执著与细腻,以他的真摯与匠心,捕捉了人性更加细微的脉动和搏跳,表现了人道更加广博的胸怀和衍爱。”

谢晋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和丰碑。在谢导50年的拍摄生涯中,谢晋导演的电影继承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并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始终如一地将自己的目光对准生活,对准现实。谢晋在谈到自己的艺术理想时说:“电影说到底是一个大众化的娱乐品,而且要跟时代能够结合。”对现实题材的关注不可避免地给谢晋电影打上了现实主义的烙印,这也正是谢导电影生命力的源泉。谢晋导演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用自己的独特拍摄视角关注现实,无论是女性题材、战争题材体育题材,还是关爱题材。无不反映了他对中国现实的关注。他自己说:“艺术家的心灵伸向社会重大矛盾和人生机遇,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现代的忧患意识,对人类的前途、祖国的前途、祖国的命运和群众的命运作出准确的、非常动人的判断的作品,一定会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的欢迎。”正是这样的观念,“使谢晋从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中国通俗文艺传统与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传统和好莱坞通俗情节剧传统中,获得了主流电影的定位”。

谢晋电影表现出批判精神。其批判意识表现为对现实的参与,对灵魂的自省,对社会的多重剖析,批判视角并不是单一的,呈现出多元的特点,从开始的《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等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到后来《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等作品对“文化革命”的反思以及对极“左”思潮的抨击;还有《高山下的花环》中对社会弊端、人性弱点的冷静剖析;尤其是《芙蓉镇》将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传达出深广的社会内涵,揭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灾难;《鸦片战争》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反思,直面民族悲剧和历史不幸,即使在“文革”时期拍摄的《春苗》也正面的、相当深刻的揭露了我们社会的某些黑暗面,特别是敢于揭露某些领导干部的严重官僚主义作风,这一切无不反映了谢晋在创作过程中的批判精神。谢晋锲而不舍地以自己的艺术创作,执著关注干预社会生活,忧思民族前途命运,谢晋在谈及自己的创作时说,“面对人民的不幸,面对人性的蒙羞,我不准备也不愿意掉转头去视而不见,更不对昨天的邪恶,丑陋采取宽容态度,而是将强烈的爱憎感情倾注在作品中。”正是这种批判精神记录了一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觉悟。

批判并不是艺术家唯一的责任,展现美更是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的应该所为,谢晋电影被人们看做主流电影,虽然他的摄像机也聚焦那些社会的黑暗面,但谢晋的电影更会带着我们从生活中去发现温暖。在他的电影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对事实真相的忠实反映和对社会弊端、人性弱点的冷静剖析,更可以感受到他对人性中美的一面的不懈追求。他的电影就像一双睿智的眼睛带领人们去发现生活中感人的事儿,发现普通人身上的美,去唤醒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谢晋说“我拍影片更多地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希望对祖国、对人类贡献美!”这就是谢晋作为一个艺术家而具有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体现在他对陷入逆境的弱者的关爱和不幸人生的同情以及负责任的深刻思考。《老人与狗》、《启明星》、《青春》这三部电影都将镜头对准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孤老、弱智和残疾人。他的责任意识也使他的电影特别注重渲染崇高的民族传统,《牧马人》中李秀芝这个农村姑娘的善良人性,《天云山传奇》中冯晴岚忘我奉献,《高山下的花环》中为国家牺牲了自己生命却还留下一张账单的战士,梁三喜和玉秀间的淳朴忠贞的爱情,媳妇孝顺婆婆的美德……正是在这种对美德的颂扬中让人感觉到温暖和做人的幸福,使人发现了美、体会到真、感受到善。回顾自己的电影作品,谢晋曾经充满深情地说:“我每导演一部影片,都是我一次生命的燃烧。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要呼唤自己的英雄,都要为自己的民族塑造形象。如果20世纪中国电影还没有美好的形象留下来,并且被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话,那我们这一代电影人就没有尽到责任。”谢晋正是这样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他在漫长的50年艺术探索道路上,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执著呼唤可贵的人性,呼唤被遗忘的高尚和正义,正如谢导生前所说,他追求的是较大的思想深度,历史内容的生动性和莎士比亚的情节的丰富性相结合的一种电影,正是因为他作品中这些美好形象以及以情动人的故事使他的作品具有无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使他的作品在新中国的电影百花园中独放异彩,引人瞩目。

“在创作态度上,谢晋无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在继承传统和超越传统、在承认现实和改造现实、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谢晋电影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凡是现实性,都有局限性。”谢晋的电影也必然有其局限性,这是历史的局限所形成的,但谢晋在艺术创作中面对现实时所表现的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永远也不过时,永远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谢晋责任意识
与谢导合作是我艺术生涯最大的喜悦和骄傲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谢晋寻子
谢晋的《寻人启事》
谢晋的《寻人启事》
谢晋的“寻人启事”
广播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缅怀谢晋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