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诚信之伤

2009-01-29李震海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塑料桶乞讨者施舍

李震海

有人概括小小说的特点是新、深、辣。所谓新,就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感。所谓深,就是作品具有深度,启迪思想、引人回味,从而使人得到哲理的享受。作品除了要以情动人,还要以理喻人。哲理是情节的内核,它使人震惊,发人深省,引人思考。哲理是作家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它渗透在情节之中,引导读者去思考并作出判断。所谓辣,则包括以情动人,震撼人心;尖刻辛辣,一针见血。《伤口》就是一篇兼具以上特点,并且悬念丛生、波澜起伏的上乘佳作!

小说开头颇具特色,以旁观者的视角、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旁观者的视角更能反映出场面的真实性和对场面的感受。

开头的特色不仅如此,作者还铺设了悬念:他到底是谁?他为什么在正午太阳的暴晒下吹口琴?他是不是就是一个乞讨者?他为什么既有抱歉,又有感激的表情?种种疑惑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作者交代了他是一个残疾人,这或多或少把读者引向了残疾乞讨者的定向思维。

继而,施舍者顺理成章地在读者的视线中出现了,一切似乎朝着读者预期的方向发展,一切似乎朝着平平淡淡的方向进展。但是,在施舍中,却出现了波澜。一对父子——施舍者对施舍发生了分歧。分歧一:是施舍“一张零钞”还是“一枚硬币”,男孩提出了要十元钱,这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分歧二:怎样看待乞丐的“演奏”?男孩认为“他”是在认真地“演奏”,“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男人则认为“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小男孩的内心是天真无邪的,是纯洁无暇的,小男孩的话敲打着每一个读者。扪心自问,现实中,我们只会把这些残疾人的演奏当作他们乞讨的“标志”,当作引起施舍者注意的工具。谁会去认真听他们的演奏?谁会去想到为他们的劳动付费?

更何况,“我们大家”对这些乞讨者都怀着同样的怀疑。男人的怀疑自然而然地提示着自己,要求“看一看乞讨者的胳膊”,“他”脸上呈现出紫黑的颜色,“他”的话更令每个读者惊讶:“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小说再起波澜。一个残疾人,身边放着塑料桶,桶里丢着钱,这样的人却说自己不是乞丐,而是艺人。这显然大大出乎读者的意料。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两个词的不同,“乞丐”是以乞讨为生的人;“艺人”是靠自己的演艺谋生的人。“乞丐”是没有尊严的,但是“艺人”却可以挺起胸膛面对所得。

古人有不食嗟来之食之例。“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个故事是说人都是有尊严的,得到食物就能生存,可是面对那种炫耀爱心、居高临下的救济,饥饿贫穷的人是宁肯饿死也不愿意接受的。对于一个略有自尊的人来说,有的时候,他们宁愿靠自己微薄的劳动获得微薄的回报,而不是白白接受施舍,这样他们才会在接受救助时昂起头颅,没有任何羞耻之感。读到此处,我们不禁要从心底佩服“他”的自尊了。

之后,男人在尴尬的场面里,丢下了五元钱而离开。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刚刚不肯脱下衣服的“他”却叫住了这对父子,当着面脱下T裇衫,“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更令人没想到的是“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最令人震惊的话还在最后,“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这句话鞭笞者每个读者的心。

古人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生命摇摆不定,放上它,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而在当今社会,诚信只能被抽象地尘封在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或只是敷在表面的一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之中,所谓的为人之本——“诚信”二字早已被那些拥有现代化文明的人们抛之脑后。

小小说《伤口》将世间诚信的缺失无情地暴露在读者面前,发人深省,引人思考。

“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结尾照应开头,飘荡开的不仅是曲子,更是每个读者内心的反思。

[作者单位:湖北襄樊五中]

【附】

伤 口

周海亮

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它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声却并不停歇。旁边放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塑料桶里扔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有了感激,对好心人,对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了马路。他们站在不远处听他吹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

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对他说。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分不清是因了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了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证明你是乞丐……请你原谅我……

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他迟疑着,愣怔不动。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往回走。他们需要重新横穿马路。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裇衫,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裇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非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

他埋下头,再也不肯说话。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塑料桶乞讨者施舍
The Best Day of This Year
嗟来之食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打水的少年
偶见某扫码乞讨者(新韵)
连体垃圾压缩箱翻转架掉桶问题处理
善良的妈妈
冰箱空间巧利用
The Circus
奉献与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