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韦桃花和她的“桃花马尾绣”

2009-01-28

时代人物 2009年11期
关键词:水族背带绣品

石 湾

说起中国民间刺绣,人所共知,苏、蜀、粤、湘四种地方绣,素有“四大名绣”之称,其中尤以苏绣最负盛名。我出生在江南,自小就见苏绣运用普及于日常生活,对绣品上种种喜庆、吉祥的图案至今记忆犹新。至于马尾绣,我则闻所未闻。2009年9月下旬,我随中国作家采风团来到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才得知这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族县,有3项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水族端节、马尾绣。热情好客的主人,在采风活动的开幕式上,就将一幅精美的马尾绣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了组织这次活动的中国散文学会。采风团团长、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王巨才在开幕式讲话中特意提到,他来三都的头天晚上,到北京展览馆参观为庆祝新中国60华诞而举办的《辉煌六十年》大展,第一次看到了马尾绣,没想到第二天就来到了马尾绣艺术的发祥地,真令他感到喜出望外!与他一样,我也是首次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对水族这特有的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我们在三洞乡板告村的一座家庭博物馆里看到了数百件马尾绣藏品,但终因时间仓促,未能见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而感到些许遗憾。因此,在两天的采风活动临近尾声时,都想抽时间到土特产商店看看,买一两件马尾绣工艺品留作纪念。主人领我们去的第一家土特产品公司,竟未能如愿以偿,只得转寻第二家一一“桃花马尾绣”。

一进店门,我就被正墙上一幅招贴画所吸引,只见在“桃花马尾绣”5个红色大字下的大幅彩照上,是一位右手托着奖杯、左手举着获奖证书的绣花女一一“贵州名匠第—人韦桃花”。转身一看,柜台里的店主,正是彩照上的韦桃花!我立即明白,这里销售的马尾绣工艺品,均出自店主韦桃花之手,“桃花马尾绣”在当地己打造成一个知名品牌。据陪同我们采风的主人介绍,以个人命名的马尾绣专卖店,在三都以至贵州仅此一家。这是因为,2006年9月在“开磷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总决赛上,韦桃花凭借精湛的马尾绣工艺夺得“贵州名匠”特等奖,位列100名“贵州名匠”之首。“桃花马尾绣”果然名不虚传,一幅幅古朴典雅、华美精致的绣品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团长满心欢喜地指着一幅他相中的绣品询问售价,韦桃花回答:“70元。”兴许是这幅马尾绣的艺术价值在团长心中相当高吧,他竟然问:“150元买两幅行吗?”逗得大伙儿都开心地笑了起来,忙提醒他说:哪有你这么讨价还价的呢?他随即掏出140元买下了两幅桃花马尾绣,说:“真值啊!”是啊,这位水族同胞太淳朴善良了,像这样令人赏心悦目的“桃花马尾绣”是完全可以开出更高售价的呀!

因光顾“桃花马尾绣”专卖店是行车途中的临时动议,所以我们只在她店里逗留了十来分钟。离店之时,我不免有些后悔:假如是早一天得知三都有这样一位“贵州名匠第一人”,我就会事先请主人安排专程采访她了。令我感动的是,没想到当为我们采风团一路打前站的县民族研究所的潘兴文先生得知我这一心愿时,在我们返京的前晚,就把韦桃花请来,并陪她在都柳江宾馆接受了我的专访。

韦桃花一见面就很歉意地向我解释,她去贵阳的省博物馆现场表演马尾绣3天,上午刚回到三都,我们下午去她店里时,她根本不知我们是从北京来的作家采风团,一点准备也没有。店的门面很小,好多独具特色的马尾绣工艺品没能展示给我们看。吃过晚饭,她一接到通知就随潘兴文先生赶到都柳江宾馆来了,只带来了一件深蓝色的水族女上装给我看,说:“这是我亲手绣的。”

我接过一看,绣在领边、袖口和衣角的图案生动活泼,漂亮极了。我问她这由鱼、凤凰、蝴蝶、蝙蝠、花草、闪电等串联成的复杂图案是谁设计的,是否有底样?在我的记忆里,江南姑娘做女红,都是要先拓样。每到农闲时节,总有流动小贩穿村走巷,把用白纸剪成的花鸟鱼虫各式底样(俗称“花样”)送来给绣花女挑选。我见我小姑每买到好看的“花样”之后,总是用印蓝纸把“花样”拓到绷起的丝绸面料上,然后才一针一线地精心绣将起来……没想到韦桃花回答说:“图案都在我心里,我都是直接绣上去的。”事先不拓样,连中线都不画,要做到两边图案完全对称,如天衣无缝,该要多高超的艺术天赋啊!我暗暗惊叹之余,就围绕着马尾绣的沿革和传承给她提了一连串的问题。她讲普通话很吃力,较简单的问题尚能直接回答,而稍复杂的问题,她则说:“我心里明白,但表达不出来。”于是她就先用水语讲给潘兴文先生听,然后由潘先生逐一向我转述,通过近两个小时的访谈,不仅使我了解到水族马尾绣工艺如何独树一帜,而且也为韦桃花艰苦攀登艺术高峰的精神而深深感动。

马尾绣是水家妇女世代传承的在刺绣艺术方面的独具匠心的创造,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一种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已有数千年历史。但由于社会变革、环境变迁等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到了所谓“破四旧”的“文革”年代,马尾绣工艺传承出现严重断层,绣品质量下降,已很少有人愿意使用。这种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分布在三都境内的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1968年出生在三洞乡板告村的韦桃花心灵手巧,从小就酷爱马尾绣,13岁开始向奶奶学习绣花技艺。奶奶是水乡远近闻名的马尾绣高手。桃花每天放学回家或下地归来,就痴迷地坐在奶奶身边,聚精会神地观察、琢磨,一丝不苟地模仿、练习,往往绣得连饭都忘了吃。据她介绍,马尾绣制作工艺十分繁杂,首先要对刺绣用的白色丝线进行处理,一根洁白如雪的丝线要用纺车纺细,分成3股,再取马尾2~4根做芯,绕裹起来,做成状似一根根精细匀密的小提琴琴弦的预制绣花线。第二步再将这种白丝马尾芯的绣线盘绣于传统刺绣或剪纸纹样的轮廓上。第三步用7根彩色丝线编制成扁形彩线,填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第四步再按照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绣出其余部分。第五步是在绣品上订上闪亮的小铜片以增加绣品亮度,称之为订“金钱”。由于这一道道制作工序很琐细,每一道又都是纯手工制作,为便于操作,水家绣花女往往将绣品分解成若干小片,待每一片都完工后,再用针线将它们按次序订在一起。这样,一件完整的马尾绣工艺品犹如一幅美轮美奂的彩色浮雕,才算大功告成。

韦桃花告诉我,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虽历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号基本不变。其中,以民间传统的马尾绣背带最能集中体现这一古老工艺的精湛水平。由于其手工精细复杂,要经过52道工序,往往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绣成。因此,水族人常把拥有马尾绣背带看作是体面和富有的标志。马尾绣背带主体部位由20多块大小不同的马尾绣片组成,周围边框在彩色缎料底子上用大红或墨绿色丝线平绣出有严格数序规律的几何图案。上部两侧为马尾

绣背带手,下半部为背带尾,有精美的马尾绣图案与主体部位相呼应,“歹结”成为通体绣花的完整艺术品。水族女子出嫁后,生育第一个孩子,马尾绣背带是娘家探视新生孩儿的必备礼物。每个水族女子的一生中都只能得到娘家送的一副马尾绣背带,就算婚姻变故另嫁再生,娘家也不会再送。个中缘由,一是因为马尾绣背带制作工序繁杂、价格昂贵、经久耐用。二是娘家人希望自家女儿从一而终,婚姻稳固,幸福美满。三是母亲对自己女儿及她的孩子们的良好愿望。在无数个水族家庭里,兄弟姐妹都是由一副马尾绣背带背大的。孩子们长大后,马尾绣背带的色彩依旧娇艳如故,只是更加柔软了。这时背带就会藏入箱底,作为祖传的“子孙背带”了。这些“子孙背带”浸润着母亲辛勤的汗水,也记载着兄弟姐妹的欢歌笑语,是水家人幸福生活的象征。

对技艺娴熟美妙的韦桃花来说,绣制马尾绣背带绝对是拿手好戏,出自她的马尾绣背带也深受水家乡亲的喜爱。她说,在她创作的马尾绣背带上,蝴蝶图案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在古老的传说中,一位勤劳的水族妇女背着自己的孩子去找水,太阳晒得母子俩几乎昏死过去,就在这时飞来一只大蝴蝶,遮住了阳光,使母子俩得救了。所以,世世代代的水家人都把蝴蝶当代本民族的远古图腾和祖先的化身。出于对祖先的氏族崇拜,她总是把被视为祖先化身的蝴蝶作为的主题纹样,绣在背带最突出的部位上,以示祖先对下一代的赐福与庇护;带有吉祥寓意的龙和蝙蝠,则绣在背带的下方,以示多福和望子成龙。在她18岁时,农闲时绣的一床背带拿到三洞场坝就卖了300元。那床背带,她在煤油灯下绣了4个月。当时她父亲在县水电局工作,一月工资也只有30多元。到她21岁的时候,她绣的背带就卖到了500多元。如今,一床马尾绣背带的售价比20年前翻了几番尚供不应求,可惜她没有充裕的时间来精心绣制了。

命运对韦桃花很是不公。11年前,她丈夫农闲时做木材生意,她帮着记账。闲时,她也琢磨怎样把花绣好,卖个好价钱以补贴家用。那时她绣的花十里闻名,许多人慕名前来订货,常常是在取货人的等待中绣完最后几针。婆婆对她疼爱有加,包揽喂猪做饭等家务活,还帮她带孩子,好让她一心一意绣花。未料,好景不长,婆婆去世后,1999年丈夫也因脑溢血突发撒手人寰,全家的生活重担一下落到了她一人身上。一个30刚出头的农家妇女,拖着5个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仅4岁),日子过得如何艰难可想而知。丈夫去世后,孩子们要念书,承包的地单靠她—人种,绣背带耗时长,哪还顾得上?为了供孩子念书,她只得添置了一台缝纫机,开始做衣裳、包包卖,起早贪黑,含辛茹苦,一连做了七八年,还几乎年年都落下了亏空。就在她的命运跌入最低谷时,忽然有了重大转机,那就是2006年6月,濒临失传的水族马尾绣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品录。仅过了两个多月,她就在2006年“开磷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总决赛上,以一幅吉祥的马尾绣带来好运,中了头名“状元”!

谈起她那次参加“两赛一会”,韦桃花夺冠的路并不平坦。丈夫突然去世后,她成年累月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奔波劳累,绣得少了,难免手生,2006年“开磷杯”三都分赛区选拔大赛,只拿了个优秀奖,奖金仅100元。赛前,水族乡亲都说她的花绣得好,去参赛肯定拿第一。可怎么会只拿了个优秀奖呢?她很有些想不通。但她并没有就此而气馁。随后参加的黔南赛区选拔赛中,不服气的韦桃花,又是只拿了个优秀奖。幸运的是,她被州组委会选人黔南赛区向省组委会推荐参加复赛的名单。在能工巧匠分现场比赛和作品评选中,经由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复赛作品进行独立打分,她得以人选总决赛。参加总决赛,要求每个选手递交两幅成品,两幅半成品,在3个小时内,现场将两幅半成品绣完。总决赛前,韦桃花不仅认真挑选了两幅最能体现她风格和水平的绣品,而且一连好几宿睡不着觉,琢磨在决赛现场如何把花绣得更好看、更能打动评委…有志者事竟成,这一次,她终于众望所归地捧回了特等奖奖杯!

通过“两赛一会”,韦桃花和水族马尾绣的名气一下子冲出了三都和贵州!获奖归来,她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鼓励下,将家从边远的山寨搬到了三都县城,用参赛所获的5万元奖金作本钱,开了一家民族工艺品经营部,正式打出了“桃花马尾绣”的品牌。最令韦桃花难忘的是,2008年她3次进京:第一次是奥运会开幕的第二天,她应邀进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的贵州祥云小屋,参与《中国故事》大型文化展示活动,现场表演马尾绣绝活。这也是她的马尾绣第一次在来自五大洲游客面前公开亮相。一位老外一进祥云小屋就看中了一幅她的马尾绣工艺品,问她要卖多少钱?她回答:“5000元。”外宾惊讶地反问:“怎么这样贵?”她解释说:“这不是一般的刺绣,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族马尾绣,可以说是刺诱艺术的活化石。”她边说边当众演示了做马尾芯的高超技法……当那位老外看明白奥妙所在之后,连声说5000元不贵,毫不犹豫地付款买走了那件马尾绣工艺品。

韦桃花颇有些懊悔地对我说:“进京通知上说,表演者要多带几套民族服饰,我就一只行李箱,只带去十几件马尾绣,没想到在现场全卖光了。”我问她卖得最贵的一件是什么,她捧起带来给我看的水族女上装说:“和这件一模一样,7000元。那次一共卖了两万多元。”她还告诉我,她的马尾绣工艺品,底布用的都是水家妇女自纺自织的深蓝色土布。她出嫁的时候,嫁妆里有40匹土布,20多年下来,全都绣完了。而如今水家织土布的人已越来越少,土布的价格也涨上去了,质地好的水家土布比高档丝绸还贵。因此,在祥云小屋,老外都夸她的马尾诱工艺品货真价实,没一个讨价还价的。展卖所得,全归了她自己。活动举办方奥组委和国家文化部,不仅没让她上交分文,而且还给了她2000元生活补贴。最令他感到振奋的是,奥组委和国家文化部还在8月24日给她颁发了大红的《荣誉证书》。证书上写着:“作为北京2008奥运会参与者,您的出众才华和完美工作使得‘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圆满成功,为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流弘扬做出了积极贡献。鉴于此,特授此荣誉证书予以表彰。”

继奥运会之后,残奥会和“十一”黄金周期间,她又应邀进京在贵州祥云小屋作了马尾绣现场表演。这不仅使她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而且也使她增添了传承水族马尾绣的责任心。她的5个小孩全都是儿子,没一个女儿接班。我说:“你绣花不就是跟你奶奶学的吗?那就等你也当了奶奶再传授给孙女吧!”她回答:“还有4个儿子在上学呢,要把他们养活大,我在经济上困难可多啦!现在我开的那个店,地点有些偏僻,生意火不起来,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急于想把店搬到热闹的街面上去,可是缺资金啊!”

谈到此,潘兴文先生插话说:“要想把生意做大,她确实应该尽快把店开到县城的黄金地段去。现在,‘桃花马尾绣已经是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了。文化部2006年授予的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族马尾绣代表性传承人,是她娘家村上的一个90岁的老太太,现已去世。她和她的堂嫂宋水仙,是贵州省文化厅在2007年10月命名的两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族马尾绣代表性传承人。她又获得过‘贵州名匠第一人的荣誉,最近她携3件马尾绣作品到杭州参加‘锦绣中华·中国织绣精品大展,又分别荣获银奖、铜奖和优秀奖,名气更大了。前些时我到贵阳去,就见一家工艺品公司在销售‘桃花马尾绣。回三都后,我问她那是不是她提供的货源?她回答说不是。她从来没有委托和授权他人经营‘桃花马尾绣……”

听了“桃花马尾绣”品牌遭盗用和假冒的情况,我也很为韦桃花着急,对她说:“我们这次来三都采风,听县委书记、县长介绍,县上正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城建旅游活县、民族文化塑县的战略,随着途经三都的贵阳至广州的高铁、高速公路在不久的将来开通,三都的旅游业必将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到那时,“桃花马尾绣”将真正迎来一个盛开的旺季。看来要等你的孙女来接班,那就晚了。你应该尽可能寻求政府的扶植,把你的经营部开设到县城的黄金地段去,并招募一批水家绣花女,办马尾绣培训班,把你的技艺传授给她们,搞规模化生产,把‘桃花马尾绣品牌打出贵州、打出国门去!”

她笑着连连点头:“你说得对,我心里也是这样想的。”

潘兴文先生也表示赞同,说:“前些日子,县委办公室召开座谈会,县委书记、县长出席,特邀她参加座谈,讨论如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开发旅游产业产品。县经贸委已经拿出《三万件马尾绣民族工艺品开发项目报告》并申请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打算组织民间能工巧匠协会,采取农户加公司的模式,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把马尾绣产业做大做强。也许等到高铁和高速公路通车了,你们再来三都,她把‘桃花马尾绣做大做强的愿望就真的实现了!”

临近晚11点,采访才匆匆结束。韦桃花说,抱歉的是她只带来了一件绣品,要不明天一早她再送一批绣品来给我看看。我说,下午到她店里去时,因事先不知今晚能采访到她,所以也没在店里拍几张照片。干脆,还是明早我到她店里去看吧!就这样,26日一早,赶在早步前,由热心的潘兴文先生来为我引路,去她的店里作了补充采访……临别时,她执意要我选一件“桃花马尾绣”作为纪念,我不得不遵命选了一只绣有“吉祥”(水书)二字的民族特色鲜明的小背包。回到北京后,恰好有位阔别20年的好友从美国回来探亲,我就把这只“桃花马尾绣”小背包作为礼物,转赠给了这位好友。好友一看,爱不释手,高兴地说:“我女儿看到了肯定比我还喜欢,非抢占不可!”我知道好友女儿正在美国的一所名牌大学读书,就说:“那就转告你女儿,若来自世界各国的莘莘学子见了,问她这是什么工艺品,那就请她回答:这是传统刺绣的活化石——水族马尾绣,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世界一绝!”我坚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桃花马尾绣”一定能赢得越来越多的异国朋友的喜爱和赞赏!

(图\石湾)

猜你喜欢

水族背带绣品
日照水族舞蹈传承与发展模式研究
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止血效果与并发症的影响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民族文化有传人
我的背带裙,我十七岁这一年的夏天主持
上帝的水族馆
水族动物
时尚亲子DIY:卡通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