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方联动构建饭店管理人才可持续发展培养新模式

2009-01-20徐春红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知识型饭店国际化

近年来,浙江宁波的饭店业已成为商业资本、房地产、跨国饭店集团和民营投资者的投资热点。2008年在建的豪华五星饭店达21家,投资总额117亿元。洲际、凯悦、万豪、卡尔森、雷迪森、香格里拉等国际酒店品牌均已落户宁波,饭店业国际化水平大为提高。面对饭店业的井喷式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支持,培养与国际饭店业发展接轨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实施人才可持续开发与发展,需要学校、饭店企业和国际品牌饭店教育机构三方联动,共同构建高素质、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性

饭店管理人才培养滞后于饭店行业发展需求在过去的20多年里,旅游院校发展迅猛,为行业培养了100多万专业人才,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饭店行业内专业人才却呈现出学历层次低、综合素质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现象。笔者就宁波地区15家星级饭店(三、四、五星级各5家)506名在岗知识型员工所做的调查研究表明:具备高职、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分别占知识型员工总数的30.63%、52.96%、15.61%和0.8%,员工以高职和大专学历为主。现代饭店业更需要大量具有国际饭店经营管理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线服务人员和管理人才。研究表明,宁波地区7家高校及高职院校饭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重基础技能与一线岗位服务能力培养,轻国际化服务意识和理念及国际饭店业操作技能和素质培养的倾向。由于饭店管理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与饭店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不能适应行业需求,致使饭店人才紧缺,发展潜力受到制约。饭店业国际化发展趋势需要大量熟悉国际饭店行规、法规、运作模式,具有较高外语应用能力,具备世界前沿饭店岗位服务技能与服务意识的知识型员工。

饭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率逐年下降目前,尽管旅游院校规模在扩大,层次结构不断完善,但并没有改变或缓解饭店业人才紧缺的现状,制约了饭店业的发展。笔者调查的15家星级饭店,在2003~2007年间,知识型员工平均流失率为27.26%,各年流失率分别为15.02%、24.14%、35.29%、27.27%、34.62%,呈上升趋势。为什么各星级层次的饭店均留不住知识型员工?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饭店企业未能从专业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方面精心培养人才,缺少战略性人才培养计划,大多采取实用主义的短期行为;二是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缺乏对饭店业认知与行业忠诚度的培养,忽视或未能突出学生的服务特质和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教育;三是饭店一线岗位的薪酬福利偏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缺少事业发展空间、管理者层次较低等。因此,校企紧密合作,三方联动共同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稳定率和成长成才率的重要手段。

三方联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方联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是简单的校企合作,而是将旅游院校、饭店企业和国际饭店教育机构三方资源紧密结合,共同参与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国际化饭店实践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可持续发展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全过程培养模式,旨在为饭店集团提供真正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并使之在可持续的“后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过程中成为饭店行业的精英和骨干。

指导思想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饭店管理专业探索的三方联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原有的职业岗位能力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国际品牌饭店管理教育机构——香港理工大学饭店管理学院的教学课程设置和师资,与高端化、国际化饭店管理人才培养实行“无缝对接”,同时,与浙江省第一家五星级饭店——南苑饭店合作实施“双轨—定向式”人才培养计划,吸收优秀学生,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发展方向,具备饭店文化和理念,注重实践经验与综合能力积累,以合作“双赢”为目标。学校与南苑饭店集团的教育“双轨”并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且在饭店集团定向培养的人才中挑选优秀学生,推荐进入香港理工大学饭店管理专业接受“专升本”学习,饭店集团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助学金资助,香港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将南苑饭店作为顶岗实习单位之一,优秀学生实习、毕业后直接进入南苑饭店集团的中高层人才储备库。这样,三环紧扣,打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动态发展的可持续人才培养模式,为饭店集团的发展定向输送符合其经营与管理特点的、具备企业文化与理念的国际化高端应用型专业人才,进而使其发展成为饭店集团的高级管理人才。由此达到院校树立教育品牌、提升竞争力,饭店集团培养人才、稳定人才,国际教育机构拓展教育市场和学生实习、就业领域的“三赢”目标。

人才培养新理念(1)动态发展观。现代饭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动态发展的饭店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与国际国内知名饭店集团的紧密合作,构建随国际饭店业动态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饭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与时俱进地发展旅游教育,促进旅游教育改革。(2)可持续发展观。采用三方联动,应一改过去校企合作中企业单纯提供实习场所和就业机会、学校单纯向企业输送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模式,将学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人才培养对象,在学校教育环节中融入地区高星级饭店集团的实践性素质培养要求,在专业层次上借助香港理工大学高端化、国际化、前沿化的教学平台,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提升到国际化高度。学生进入饭店集团就业之后,仍应借助香港理工大学的学历晋升和培训进修平台,构建“后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使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巩固提升人力资本的目标得到落实。(3)国际视角观。现代饭店业的经营管理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化,旅游院校不能再闭门造车,必须引进国际化专业教育机构的教学模式,根据国际饭店企业的人才需求,重新构建适应国际化饭店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4)饭店服务特质观。饭店业需要具有饭店服务特质的人才,即具备良好行业综合素质的人才(包括心态、性格、沟通、知识、技术、协作、应变、能力等)。因此,中高级饭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对象必须具备饭店服务特质,热爱饭店业并忠诚于饭店企业文化。必须使行业特性与企业文化在学校教育阶段深度融合,不断强化,从而培养出具有高度行业认同感和忠诚度的专业人才。(5)理论与实践结合观。要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或重实践、轻理论的人才培养思维,打造新型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三轨制”教育模式,在注重学校教育的同时,加强专业实践教育,注重实践训练,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为饭店集团定向输送具备宽厚的理论知识、前沿专业技能、优良饭店特质、丰富国际高星级饭店实践经验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和经营管理型人才。

三方联动教育模式的实施

校企结合,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院校在学生进校之初就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不仅在教学上要引进行业标准和规范,而且要在办学理念、始业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学校环境(教风、学风、校风建设)、言谈举止、礼节礼貌等方面,时时处处体现行业要求。由饭店各部门经理、职业培训师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开设讲座,使饭店从业人员素质培养通过各种活动深入到学生中,提高学生对饭店行业的认识水平,培养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热情,增强职业忠诚度和职业道德,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为培养优秀的、具有职业道德情操的、具备国际性饭店发展战略眼光的人才打下基础。

工学结合,实施“实境耦合式”人才培养模式院校应根据国际饭店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实习计划。企业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主动为学校提供周期性参观、专业技能课程授课、短期融入式学习、假期带薪实习、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方案,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操作密切结合。可将专业课程设置于饭店各部门,进行现场教授,与现代高星级饭店运作模式接轨,在学生中树立企业文化意识、饭店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顶岗、毕业实习可采用轮岗制,进一步提升学生基础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饭店人才储备做好前期工作。学校可以承担饭店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饭店内部培训师的培训工作,为饭店知识型人才的再学习服务,从而确保知识型人才“后续教育”的开展。

借助国际教育机构平台,提升院校专业教学的国际化水平我院在与香港理工大学饭店管理专业的合作中,要引进国际先进饭店管理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及优秀的师资力量,加强学生的国际化饭店服务意识、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为宁波乃至省外、国外培养个人修养好、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外语沟通能力强、熟悉国际饭店业的行规法规及操作模式、具有国际性服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

借助国际教育机构平台,制定企业知识型人才可持续发展方案企业应通过资助定向培养优秀学生进入香港理工大学饭店管理专业接受“专升本”学习或短期业务培训进修,为企业人力资本的可持续发展和储备奠定基础,增强企业对知识型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香港理工大学学生的顶岗实习也可为饭店企业人力资本注入活力。企业借助国际教育机构平台,不仅可以稳定、提高饭店知识型人才储备,而且也可以从根本上提升饭店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升行业竞争力。

三方联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三方联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围绕现代饭店业人才需求变化的动态培养系统,是校企有效紧密合作、理论与实践对接、引进国际先进饭店管理理念和经验、定向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端国际化服务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浙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饭店管理专业与南苑饭店、香港理工大学三方联动,不仅使高星级饭店管理集团与国际饭店教育机构共同参与学校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为学校提供认识实践、专业实习、国际化前沿知识技能学习,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与可持续发展机会,为学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为饭店建立稳定的高端人才储备基地,为知识型员工的知识技能更新与创新提供长期有效的发展机制,为打造华东地区饭店人才高地、营造人才集聚和交流的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三方联动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国际化饭店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它所带来的不仅是三方“共赢”,更是地区性饭店管理和接待能力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艳华.旅游高等院校饭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4,(S1).

[2]张建业,朱水根.论饭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双轨制—定向式”组合模式[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5).

[3]朱庆章,姜红.高职饭店管理专业产教结合“三步走”改革之路[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6(2).

[4]冯伟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23).

作者简介:

徐春红(1978—),女,浙江绍兴人,硕士,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讲师,研究方向为饭店管理、旅游经济。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猜你喜欢

知识型饭店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香香粥饭店
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管理研究
活动预告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策略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饭店”最早为方便纳贡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征与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