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2009-01-20朱理鸿朱焕桃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课程体系理论

朱理鸿  朱焕桃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各高职院校也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探索。我们认为,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并结合认知理论来进行。

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认知结构已具雏形,能自觉进行自我认知结构的构建与更新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认知内容,依靠认知和推理判断,对问题做出某种解释,并能把引起学习兴趣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自觉地融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自我认知结构的构建和更新。

认知发展进入新阶段,对自我认知活动的监控和调节能力有待提高高职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有较清楚的认识,而对自我认知活动的监控和调节能力较差。也就是说,能较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以及与他人相比的优势与短处,但对认知活动的监控和调节能力明显欠缺,不知道如何依据学习材料的不同性质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不了解知识应用的具体条件与情境,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作业与考试中的错误等缺乏补救意识,很少反省自己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缺,使问题越来越多。

认知主体性意识开始增强高职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升学压力,自由时间相对较多,便开始思考和深入探索自我,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独立性倾向,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减弱,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求知欲,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能全面地分析问题,易于接受新知识,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认知对象偏向于可视事物,注重情绪背景大部分高职学生不愿意进行纯理论的抽象思维,而偏重于对可视事物所进行的动手实践与操作训练。特别是在认知过程中,如能创设一定的认知情绪背景的话,则更能引起他们的认知兴趣,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

认知学习理论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

基于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认为,建立在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基础上的认知学习理论无疑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要结合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内容。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人对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选择、转换、存储和应用的活动,并在这种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也就是说,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其中,学习情境和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是两个决定性因素,学习情境为学习者提供的丰富、良好的多重刺激是促使认知结构完善和发生变化的根本条件。因此,认知学习理论既是指导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直接影响到高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和预期效果。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与学习过程的性质联系起来,必须注重高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与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等因素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组织和课程体系设计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活动特点,高职教育教学只有契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有效地构建其认知结构,将外在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内化为学习者自我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不必与本科教育一样过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组织都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创设教学情境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让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中通过感受、体验获得知识,实现自我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是学习的最好办法。因此,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性环节。首先,要选择真实性的学习任务,这种任务最好是来源于学生今后职场的现实生活实践,以便使学生有完整的职场体验。其次,各情境中的学习过程要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并让学生理解该情境中的限制规则,以便对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结构的构建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

推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动态失衡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学习过程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认知结构发生不断改变,是学生获得新知识或用新知识代替旧知识的过程。在认知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在高职学生原有的正确观念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引导高职学生探求新知识,注重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不断强化高职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其持续学习动机,使学生不断反思和修改自己的原有经验和认识,从而逐步实现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因此,在教学中,要让高职学生在既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其认知结构由失衡到平衡,又到新的失衡,再到新的平衡,从而实现认知结构的螺旋式上升和发展,从而有效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高职教育教学“三元”改革模式

在探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组织和课程体系设计是“一元”,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是“一元”,学生认知结构的动态失衡是“一元”,这“三元”也就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三要素。

所谓“三元”教学模式,就是指依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高职专业所对应岗位群的技能需求和职业能力发展顺序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课程体系的设计,通过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完成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引起学生认知结构的动态失衡,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获得螺旋式上升和发展,最终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在“三元”教改模式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课程体系的设计,还是教学情境的创设,都必须以高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特点为基础。

在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组织上,以项目和产品制作为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项目和产品制作来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构建直接的、动态的、双向的学习路径,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和认知渴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般原理,促使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同化和顺应活动,不断把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结构的重构。

在教学环境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创设全新的职场工作环境,让学生获得直接的职场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认知学习规律的角度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景——建立专业适合的系列产品开发的工具平台和综合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和方法,还能使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工具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总之,“三元”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就是以引导和帮助高职学生完善自我认知结构作为切入点,引导和触发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动态失衡,不断把新知识融合到自我的认知结构中,并更新和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学习新知识、养成新技能。这种建立在认知学习理论和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基础上的“三元”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无疑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慧玲.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教学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谢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概述[J].文教资料,2006,(10上).

[3]范高明.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职教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0).

[4]叶玲,欧阳心力,覃兵.高职学生认知心理因素比较分析及其意义[J].成人教育,2006,(9).

[5]魏锡山.认知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6,(6).

作者简介:

朱理鸿(1972—),男,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朱焕桃(1970—),男,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课程体系理论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