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规模经营下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分析

2009-01-20张仁贵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经营生产农业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民增加收益、富裕起来的一条康庄大道,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吸收外资、增大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的高效的强质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方面。发展规模经营已成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发展规模经营的首要因素就是人力资源的保障问题。要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一是靠引进技术人才,二是靠培训当地农民。农业高职培养的是复合型的职业角色,是技术型人才,是现代“农民”,是职业技术的传承者、科技成果的转化者、生产组织者,是农业的投资者和生产者,是中小企业、家庭企业的创业者和接班人,是农业经济人、产业工人、农场主人或打理企业的管理人才。因此,加强对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力度,使之成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才能有效解决其自身的就业问题,解决农业发展人力资源限制的问题,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对农职类学生的技能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对政策法规的理解与执行能力

对农业政策法规的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及时对国家或地方的农业政策法规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并对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关联性的学习,掌握农业政策法规制定的规律与发展方向,提高对农业政策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积极有效地开展农业生产的产业结构调整。

惠农、支农政策的落实能力学习并能够准确把握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惠农、支农政策的内容、标准、申办程序、申办途径和应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等,对于种粮“三补贴”、退耕还林补贴政策、购置农机补贴政策等应清楚,直接减少农业规模经营中的生产成本。

农业信息化能力

由于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求从事农业信息工作者有一定农业知识,而且要求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懂互联网信息技术。

农业信息的获取能力农业信息人才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农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和处理,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辅助服务。农业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包括种植业的种子繁殖、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环境保护及农副产品的加工、贮藏、保鲜等技术。只有具备丰富的农业科学知识,才能明确处理的数据对象的性质,才能在各种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准确有效地收集、处理和利用各种农业信息。

农业信息的发布能力信息价值的利用和开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处理人员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产业化对市场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工作者必须了解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按照市场规律收集、分析和发布信息,并能实现农业信息的交流与合作。

建设方向在原有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加入农业技术知识、农业经济知识方面的课程,如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中加入种养殖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等课程,增加学生农业技术和农业经济方面的知识。同时,开设一些IT技术与农业、管理相结合的课程,如计算机农业监控技术、农贸电子商务等课程。

农业机械化管理能力

了解机械基本性能通过基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当前农业规模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各种机械的功能、操作质量标准以及运用机械的时期与方法方式。不仅要掌握农作物耕、种、收等环节的机械化要求,还要学习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知识,掌握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管理的水平。

能做到因作择机、因地择机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合的农业机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对农作物的损伤,减少农产品的损耗。根据不同的土壤状况,进行合理的农机操作与管理,提高农田耕作的可持续性。

农资管理与鉴别能力

对于农药、种子、化肥等关系到农业规模经营成败的物资的管理与鉴别能力,应成为学生参与农业规模经营管理的一项基本能力。一方面,从购买渠道来讲,能够掌握一般采购渠道分布,并能进行合理的筛选,建立质量过硬、成本核算优质的产品供应渠道。另一方面,对于农资等产品的应用能够做好相应的质量验证工作,能够为可能发生的农资纠纷提供足够的、有效的证据和证明材料,减少农业规模经营的风险。第三,通过实践或实习锻炼,提高学生对各种农资基本质量要求的掌握能力与检验能力,如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测定、化肥肥效测定、农药质量评估等能力。

农业经营管理能力

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在农业规模经营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作为市场的一个主体来经营与管理,以企业、合作社等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使学生了解经营管理的原理,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方法,资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组织与管理,农产品营销管理等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按经济规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对规模化生产进行科学管理以获取最佳效益的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能根据农产品市场变化合理确定经营项目;学会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方法与技能;初步学会合理配置与组合各种农业生产资源的方法;基本掌握农产品推销的方法和技巧;初步具有管理规模化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基本掌握经济合同的签订方法和经济合同纠纷的处理程序等。

无论是作为产业技术人员,还是作为经营管理人员,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能以经营的思路和头脑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必将是被动式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必将削弱对农业风险的抵御能力和规避能力。

农业生产管理能力

首先,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应积极研究当前农业发展的模式和对岗位技能的需要,并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在理论学习方面,更加强调的是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应以“够用”和“适用”为原则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突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实践培训,即使做不到面面俱到,也要根据学生可能的岗位方向确定一个或几个优先专业技能。

其次,知识要相应宽泛。因为在农业规模经营下,技术指导人员或管理人员面临的不光是一个专业的问题,有可能是各种专业问题的交叉,对于复杂性、综合性问题的处置和解决也需要宽泛的知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示范能力。有时,对一些特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有相当的即时学习能力。

最后,农业经营管理是群体协同工作,要求学生具备与人共事、处理好人际关系、组织协调群体活动的能力。不光要以身作则,还要做好组织工作、沟通工作,具备建立和管理一个工作团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业高职院校要在课程设置、技能模块安排、实训操作、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条适应自身条件的发展途径,实现学校、学生共同的价值目标。通过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农业现代化生产要求的基本岗位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陈世启.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必要性探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3,24(6).

[2]何明东,田应华.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研究[J].社会主义论坛,2007,(11).

[3]熊发涯.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分析与培养[J].农业网络信息,2007,(8).

作者简介:

张仁贵(1974—),男,江苏金湖人,硕士,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职业教育、作物生产与生态农业。

猜你喜欢

经营生产农业
雷人画语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食品与水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