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1-20杨继龙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试卷考试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大幅调整,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的考试也日趋受到重视。然而,目前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却存在诸多问题,如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迫于就业压力,人为地降低大学英语考试要求,使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难以得到客观、准确地测量和评定,不利于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制约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英语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想更好地发挥语言测试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积极的反拨作用,继续提高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水平,提高高职高专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对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对策是当务之急。

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是指大学阶段除了全国统一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之外的,专门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其他英语考试,包括入学摸底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补考、重修考试、口语考试等。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保证和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测试理论的匮乏及相关制度的残缺,导致其存在以下问题。

指导思想不合理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的基本功能是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测量和准确评定,从而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分流、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以及为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然而,从现实来看,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校内公共英语考试的功能已违背了其初衷,如不少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内公共英语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管理的例行公事,只是把考试结果(分数)作为学生过关、评先、获得学分或教学部门应付教学检查的依据,这就过分地扩大了评价功能,异化了考试的功能。再者,不少教师和学生都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或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来衡量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在校内公共英语考试命题时,缺乏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情境真实性和材料实用性。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很显然,这种英语试卷设计的指导思想偏离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的重在语言技能应用能力和实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考试设计不科学目前,高职校内大学英语考试在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第一是命题随意性大。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无疑是《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但是许多教师由于缺乏语言测试和测量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命题时并未严格按照规定确定考试目标和要求,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命题,随意性较大。第二是试卷设计质量不高。现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不想在考试上难为学生,特别是在外语考试方面,往往通过降低难度来提高过关率,这会导致区分度的降低;同时,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为了提高考试信度和降低评卷工作量,大量采用客观题型,这样,信度是提高了,但效度却难以保证。第三是考试形式单一。由于人员、技术等原因,目前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形式仍以闭卷笔试为主。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既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妨碍了我国英语教育事业和英语人才的培养。

质量分析不规范考试质量分析是促使考试走向科学化的必要措施。考试质量分析通常分为试卷质量分析和学生成绩分析。试卷质量分析是学生成绩分析的基础,只有试卷的各项指标基本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成绩分析的结果才能准确、有效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和实践能力水平,才能准确地探讨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然而,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却对考试质量分析重视不够,即使有些学校在考试结束后进行了试卷分析,但是由于缺乏试卷质量分析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培训,一些教师也只是简单地进行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的统计以及其他简单的描述,对试卷的难度、区分度,考试成绩分布的偏度、标准差等定量分析不够,对其定性分析不规范,易从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判断出发下结论,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表层上,缺乏教学的自我反思,常常将考试成绩不佳归咎于学生不努力、基础差或学时不够等原因,从而导致考试对教学的诊断和反馈功能难以发挥。

信息反馈不畅通考试是一个阶段教与学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阶段工作的开始。如何避免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出现上一阶段出现过的问题,这就需要信息的反馈。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即便是上述十分简单的试卷分析信息也没有进行中观层面的汇总、分析及反馈,而是作为教学档案存入大学外语教学部或外语系,被束之高阁,相关部门并没有对试卷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和问题加以研究,并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促进以后教学活动的发展,同时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鼓励教师开展考后的试卷分析,这就使得很多对外语教学管理和质量考核有价值的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也难以通过试卷分析达到对英语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激励的目的。

评价制度不健全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缺乏科学性,相关制度不健全,如有的教师一学期只进行一次考试(通常为期末考试),并把这唯一的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没有健全形成性评价制度。《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显然,仅仅靠一次考试是难以达到这一目标的。此外,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忽视口语会话能力,没有建立起口语考试制度,造成学生对口语学习不够重视,部分学习英语多年的学生仍然处于“哑巴”英语状态。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个人和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上是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在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校内公共英语考试中还存在着作弊成风、“考教不分”、题库未建、重校外英语考试(指四、六级考试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轻校内公共英语考试等问题。

完善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的对策

鉴于上述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建立科学的语言测试观,以现代教育测量理论为指导,从试题命制、评价方式、质量分析、信息反馈、考教分离等方面入手,完善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不断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

试题命制科学化考试是手段,命题是关键,合理的命题是教育测量的基础。一套合格的英语考试试题一定会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能对英语的教与学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在命题时,一定要由熟悉教育测量、现代考试、英语语言测试等相关理论且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命题组,而不是临时指派个别人快速拼凑而成。同时,要想获得较为理想的信度和效度,在命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试卷要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内容要有一定的覆盖和侧重点。二是所编试题应各自独立,各试题之间不得互有联系,试题和答案的文字表述不能有重复现象,也不能给本题或同卷其他试题提供正确作答的线索。三是考试限时要合理,如果考试时间是120分钟,而大多数考生半个小时就交卷了,就应在考前深入研究试题的覆盖面及难易程度。四是主、客观题比例适当,客观题虽然具有题量大、覆盖面广、评分客观等优点,但不易测试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效度较低;而主观题虽然有综合程度好、易测试学生的高层次认知能力、效度较高的优点,但覆盖面窄、评分主观随意性大、信度较低。因此,命题时应注意主、客观题比重,科学搭配,尽量获得较为理想的试卷信度和效度。

评价方式多元化目前,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形式仍以闭卷笔试为主,这既不能全面反映大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也不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校内公共英语考试方式进行改革,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多种评价手段来评价学生。为了使学生具有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当务之急是实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实行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平时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法等。同时,建立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在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科学地、合理地进行评价。要结合校内的总结性考试与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要实行百分制、等级制、评语相结合的评分方法。要进一步完善形成性考核的制度建设,增强形成性考核的科学性、有效性,严格形成性考核的控制与监督,充分发挥形成性考核的导向作用,最终实现考核目标多元化、考核内容多样化、考核方式灵活化、考核评价个性化的目的。

质量分析规范化对考试进行质量分析是不断提高考试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质量分析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参与人员实行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评估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专职管理人员相结合,分析内容实行全面规范分析与重点专题剖析相结合、共性分析与个性需求相结合的原则。试卷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总体水平;二是分析教师教学质量;三是评估试卷质量。从试卷分析的三个主要目的出发,理论上可选择三类量化指标。一是反映学生成绩分布状态的描述性统计指标: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频数分布(表)、成绩分布(表)、偏度、峰度等;二是评估试卷质量的指标:信度、效度、相关度等;三是度量试题质量的指标:难度、区分度等。但是,从教育测量学理论角度看,定量分析的数据是不完全客观的数据,由此产生的定量分析的结果需要通过定性分析来加以判断和解释,脱离量化分析过程的定性分析是片面的,没有定性分析的量化分析是教条的。定性分析的规范化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情况分析,考试的有效性分析,试卷质量与试题质量分析,反思与改进。

信息反馈畅通化这里的信息反馈主要是指试卷分析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汇总与反馈的过程及流向。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使考试信息反馈畅通、便捷,更好地为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工作服务。为使信息反馈畅通,需要做以下六方面的工作。一是学生考试成绩数据,由任课教师录入,系统自动进行试卷定量分析处理,供任课教师参考。学生成绩同步进入学生个人信息系统,供学生查阅;二是学生对试卷的评价,由学生通过个人信息系统提供,系统进行汇总处理,供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等参考;三是按班按课程的试卷分析报告,由任课教师提供,进入课程数据库供课程负责人参阅,同时进入教师个人信息系统中的教学档案,供教师查阅;四是按课程汇总的试卷综合分析报告,由课程负责人提供,供院、系负责人参阅,同时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课程评估及后续课程安排的参考;五是按学科课程群进行纵向比较分析的试卷分析与课程质量自评报告,由院、系负责人提供,进入课程数据库与教学质量评估库,供学校决策层参阅;六是全校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和课程质量分析报告,由学校教学信息评估中心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和总结前五类试卷分析信息数据,参考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记录的其他教学过程动态数据,对全校的考试质量、课程质量及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与报告,向学校各决策层、组织层及操作层反馈。同时,完善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信息反馈制度,组织有关领导、教师、学生代表参与考试质量管理,保证考试管理信息收集、反馈渠道的畅通。

考教分离制度化实行科学、合理的考教分离制度对于加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管理,提高教学反馈可信度,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都会产生正面的反拨效应。实行考教分离制度可以促使教师认真备课,围绕《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全面而细致地组织教学、辅导学生,也可以避免考前学生对任课教师的依赖性。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要将考教分离制度化。实行考教分离应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成立考务组,确定监考人员,任课教师回避;由出题专家组卷,试题保密;统一安排考试;集中判卷,流水作业。同时,可考虑建立试题库,这样可以减轻英语教师超负荷的工作负担,同时促进考教分离,科学地检测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管理的调控职能,把握教学目标的实现,保证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英语测试对英语教学有正、负方面的影响。只有发挥其正面影响,才能促进英语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层动机。因此,要以现代考试理论为指导,完善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胡春洞,王才仁.英语测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廖平胜.考试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4]张芊,汪利,等.高校课程试卷分析的管理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5]徐鹏飞.高职英语教考分离试卷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杨继龙(1979—)男,湖北荆州人,硕士,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测试研究。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试卷考试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