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依托行业创新体系

2009-01-20陈光海施泽全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煤矿课程体系

姜 雷 陈光海 施泽全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分三年在全国1100多所高职院校中遴选100所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强调:要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二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国家加快了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已被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人们不仅将计算机作为通用的信息化处理工具,而且将计算机技术与生产经营过程和业务操作流程等结合起来应用。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要办出特色,必须依托行业,充分挖掘办学资源和行业资源,借我国传统工业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谋求自身的快速发展。

煤炭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煤炭行业为我国工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煤炭行业人才大量流失,随着煤炭行业的复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2003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6177人;2004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6027人;2005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5986人。这些煤矿死亡事故的原因,约76%是瓦斯爆炸。

随着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要求所有煤矿必须安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且做到监控有效。煤矿安全监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技术人员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技能,同时需要熟悉采煤、掘进、通风、运输等系统的工艺流程,了解煤矿生产规律,掌握煤炭生产中存在危险的环节和灾害防治技术。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煤矿主体专业门类较为齐全的高职院校。从2007年开始,学院将煤矿安全监控网络技术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重新构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依托川渝两地1000多家煤炭企业,培养煤矿安全监控网络安装、调试和维护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8年,学院对重庆市所属小煤矿1000多名在职人员进行培训,缓解了煤炭行业对安全监控网络人才需求的压力。

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改革

在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坚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技术领域及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

归纳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在多次对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系专业建设现状,学院举办了“典型工作任务研讨会”,聘请IT企业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及工程师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提炼出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表1所示为煤矿安全监控网络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

归纳职业岗位行动领域在分析提炼出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学院邀请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专家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归纳,依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及工作任务是否适合于教学,将典型工作任务配置转换为15个可行动领域。表2所示为煤矿安全监控网络安装、调试和维护的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配置转换。

课程体系描述结合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将学习领域配置成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专业技能课程,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使课程间具有连贯性和递进性。专业技能课程分段设置,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课程体系以“2+1”工学交替模式进行设计。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并参加生产实习,第三年被派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和企业培训。教学组织上采取分段排课,第二、三、四学期分上半期和下半期组织课程教学。期中和期末安排相应课程为期一周的生产实习,以减轻学生同时学习多门课程的压力。图1所示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

学习情境设计归纳出的每个学习领域对应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在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学院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学习领域分解为若干学习情境,并选择设计载体(项目、任务、产品、设备、构件、现象、场地、工作对象等)。图2所示为《煤矿监控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每个学习领域分解成若干学习情境后,根据学习情境的目标和内容,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再次对学习情境进行细分,构建出若干学习子情境,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以实际工作任务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学习。图3所示为《煤矿监控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学习情境的子情境设计。

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要制定出科学、合理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应结合学校的行业背景及优势,根据地区经济、行业企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策略。同时,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打破原有的学科教育体系,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浦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18(4).

[2]吴永斌,任照富.谈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3]卓伟,任两品.关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08,(9).

[4]刘益洪.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2).

[5]朱元忠.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

[6]路建彩,褚建立.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08,(26).

[7]陈天训,刘正怀.高职汽修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9,(1).

作者简介:

姜雷(1977—),男,四川名山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系统集成、计算机教育。

陈光海(1964—),男,重庆合川人,硕士,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工程。

施泽全(1970—),男,四川德阳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煤矿安全。

(本文责任编辑:洪雁)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煤矿课程体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煤矿党支部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