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平台 促进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

2009-01-20董绿英李庆原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董绿英 李庆原

所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其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职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的过程。这种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

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意义。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将有助于建立一支专业水平较高、能全面实施职业指导内容,开展全程职业指导服务的教师队伍。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就业与创业》课程建设,不断完善政策与激励机制,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使课程建设一次次跃上新台阶。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既依赖课程建设的前期积累,更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只有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教师才能不断积累教学经验,逐步熟悉和了解国家和地区的就业政策,掌握开展职业指导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同时使课程建设更完善。

首先,学院通过就业教育教研室,以国家精品课程《就业与创业》的5位主讲教师为主体,从各系(部)挑选7名教师为骨干,同时聘请了两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为兼职教师,组成了一支由14名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教研室负责《就业与创业》课程的组织与管理,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职业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同时为教师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专业进修与学习计划,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5位主讲教师除了承担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指导任务外,还承担了对其他教师的培训指导任务以及课程建设的研究工作;兼职教师则主要为学生解读和介绍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其次,学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和保障机制,根据职业指导人员的特点,加强对职业指导人员的管理,对他们履行职责提出严格的要求,研究制定客观、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优化考核奖励激励措施,将考评结果与职务聘任、津贴发放、各类评比挂钩,对工作不称职的教师及时予以警戒或调离工作岗位。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实现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建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结构

精品课程是高水平、高质量、具有较强指导性和示范性的课程。职业指导工作涉及学生切身利益,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社会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承担此项课程(工作)的教师在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和人员结构上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能承担国家精品课程或参与课程建设也是一种较高的荣誉和激励。学院和课程组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挑选了一批教师充实到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中来,使得由14名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职业指导队伍呈现出良好的结构。从学历和职称结构来看,教师队伍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占50%,获得硕士学位的6人,占42.9%,副教授(高级工程师)6人,占42.9%,教学队伍整体素质很高。从年龄结构来看,全部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年龄均在30~45岁之间。教学梯队合理,并逐步走向年轻化。从学缘结构来看,主讲教师分别是毕业于自治区内外五所不同院校的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工学等八个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从“双师型”结构来看,团队中拥有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培训师、工程师等“双师型”教师9人,占64.3%。从知识结构来看,14位教师分别侧重研究就业与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心理素质测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与政治教育、教育与课程研究等学科专业。

优良的师资队伍结构不但保证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使建设工作能持续不断,同时教师之间有机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有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校本培训平台。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与素质

精品课程教学应比传统教学有更明显的效果,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还应该将最新的理念、科学技术等引入课堂教学,打造具有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建设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一流的教师队伍。因此,学院和就业教育教研室根据职业指导工作对教师提出的能力要求,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和学院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的专项经费,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各地进修,提高教师的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有1位教师获“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荣誉称号,4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职称,5位教师获得管理学、教育学的硕士学位,6位教师取得了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创业培训师和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教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良好的职业发展通路,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有力地促进了学院职业指导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地开展,提高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2004~2007年4年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连续4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就业先进单位”,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十五期间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全力打造一支优良的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工程,头绪多、任务重,只靠某个人很难完成任务,其教学内容的锤炼优化,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教材的编写和完善,无不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如课程大纲、教案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录像等都需要教学团队来完成,精品课程建设已不是单一的工作。因此,只有组织起一支队伍,且长期坚持不懈,协同奋战,才能完成课程建设工作。同时,职业指导工作已成为一门严格的、独立完整的学科,它不仅是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体,而且是一项涉及社会、学校、家庭、企业等多个方面的复杂、系统的工作。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对涉及的所有学科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了解,遵循“术业有专攻”的原则,必须建立一支跨学科、跨专业和跨行业的教学团队,共同完成职业指导工作。

学院和就业教育教研室主要抓好了以下工作:(1)选拔好团队带头人。选择胜任的团队带头人是提升教师团队创新水平的第一步。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引导者、组织者、推动者,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和凝聚剂,在团队中起着学术引领和团队“脊梁”的作用,其学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决定着团队的兴衰。(2)合理配置团队成员。团队不必所有成员都是高层次、高水平,关键是能够互补,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方面趋于合理,在整体上形成强势。团队的设岗原则首先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其次为学术研究骨干和各类研究、技术人员。要考虑成员的学术背景、研究领域、个性特点等因素,并根据成员的智慧、能力、情商等优化组合,使团队成员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人才的知识互补效应和迭加效应。再次,要培养青年教师。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后继有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直接关系到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3)营造团队创新气氛。团队成员的创造力、成员之间的互动频率与互动质量决定团队创新的水平。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和学术思想的碰撞、切磋、渗透和融合,能互相启迪、激励创造性思维,能增强团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008年学院《就业与创业》课程教学团队被广西教育厅命名为“广西高等学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形成为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组织平台。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样本,提升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研究能力和水平

要实现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必须使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培养教师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研究能力。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反思是推动教师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不断成长的有效机制,是教师自我评价的核心。正是由于反思,才有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才有认知上的创新,把教师发展推向新阶段。

精品课程建设包括观念、师资、内容、教法和手段、评价、制度等课程要素,每一项要素都直接影响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只有全面分析、研究每一要素,才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顺利完成。精品课程建设过程实际也是一个对课程进行研究的过程。

学院和就业教育教研室多方开拓渠道,创造条件,鼓励职业指导教师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要素进行科研立项。课程组主讲教师先后主持的课题项目《就业与创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被确立为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2006年度精品课程改革与建设项目;《高职高专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被确立为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三批(2007年)立项启动项目;《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研究》被确立为2008年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项目;《高校就业与创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被确立为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四批(2008年)立项启动项目。学院通过项目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的及创新水平,提升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研究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了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项世红,范润宽,徐鲁晋.论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J].中北大学学报,2005,(5).

[2]李庆原,石令明,左妮红.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23).

[3]昌兵.试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4]付义,胡占奎,王国宏,等.精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

作者简介:

董绿英(1964—),女,河北唐山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承担公共关系学、就业与创业课程教学和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李庆原(1964—),男,壮族,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心理学、就业与创业课程教学和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