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模式的研究

2009-01-20刘厚钧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高职生专业课

高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后,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因为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人的摇篮,进入高职院校意味着高职生要在这个培养职业人的摇篮里成长,自己将加入职业人队伍成为一名职业人。所以,高职生在校期间要确立职业目标: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要实现专业职业目标,掌握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思路与方法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学院培养,由系、专业教研室、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二是学生自我培养,由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设计符合个人特点的职业能力自我培养方案。只有学院培养与学生自我培养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然而,目前的高职教育在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研、教改中,仅从学院、系、专业教研室、教师即培养者的角度研究如何对高职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而忽略了对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第二个途径即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研究。因此,对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既要研究学院培养模式,又要研究高职生自我培养模式。

通过2004~2007年连续对高职院校学生针对“专业教育要把我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并对一、二、三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容乐观,多数高职生处在“迷茫”的学习状态,55%的高职生不知道“专业教育要把我培养成什么人”。多数高职生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学,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进行自我培养,直接影响了学习质量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把需要工作的学生培养成工作需要的职业人”。如果单靠学院培养,高职生并不明确专业教育要把自己培养成什么人,很难实现培养目标。如果高职生入校后首先解决了如何围绕“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进行自我培养的问题,就会变“迷茫”的学习状态为“明确”的学习状态,将会目标明确、积极主动地根据个人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自我培养,促进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生进行自我培养有利于个性发展。高职院校实现“合格的职业人”的培养目标要通过学院培养与高职生自我培养,学院培养是一种共性培养,不利于高职生的个性发展。由于每个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不同,兴趣、爱好、特长不一样,学生需要发展个性。因此,高职生职业能力要靠高职生自我培养,高职生的个性发展更要靠高职生自我培养。

高职生的就业难度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已从昔日的“严重短缺”变为今天的“相对过剩”,其职业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就业的关键。高职生必须明确21世纪被淘汰的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缺乏能力的人。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要靠自己在明确本专业应该具备哪些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地朝着这个方向进行“闻、见、练、战”,即进行自我培养,以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更好更快地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这样的高职生企业才会欢迎。

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内容

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内容是:以“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依托,以“闻、见、练、战”四个层次相结合的手段为保证,以成功心理激励为关键,结合学院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思路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职业能力自我培养(1)专业培养职业岗位的定位。高职生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职业能力自我培养,首先要对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定位,必须明确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后能够从事哪些职业岗位工作,这是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基点。(2)职业能力的定位。高职生在明确本专业职业岗位的基础上,要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需要具备哪些职业能力,即通过专业学习应该培养自己哪些专业能力,这是高职生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方向。

围绕专业课学习进行职业能力自我培养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依靠以模块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的,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是通过各门专业课学习目标的实现而形成的。所以,高职生在学习每门专业课时,必须明确本专业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即通过专业课学习要培养自己哪些职业能力,包括“是什么”和“如何做”。“是什么”即知识学习目标,“如何做”即能力培养目标。只有明确了专业课的学习目标,才能解决专业课学习与自我培养的方向问题,才能保证专业课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方法

明确了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点和方向,高职生如何进行职业能力自我培养,实现专业课学习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呢?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所以,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要靠高职生自我管理、自我实践。

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个人特长高职生要运用SWOT法进行自我分析。SWOT法是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了解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成长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在此基础上,明确综合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重点培养职业道德、交往与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业与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这是企业对高职生的第一要求,也是高职生必须解决的问题。

高职生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包括如何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得到发展,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根据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的理论,大学期间是高职生职业发展的准备期和探索期。高职生应该充分利用大学学习生涯,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积累职业能力,用一个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尝试,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达到“准职业人”的标准,从而实现顺利就业,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生各阶段的任务是:大学一年级,学会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探索职业兴趣,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大学二年级,围绕职业目标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重点培养解决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塑造创新品质,奠定职业发展基础。大学三年级,强化职业能力,到企业实习,主动择业,争取获得理想的职业岗位。

遵循“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思维模式,重点掌握“是什么、如何做”这两个环节,运用“闻、见、练、战”相结合的立体化职业能力自我培养模式,培养职业能力(1)解决“是什么”的方法。“闻”是解决“是什么”的方法,同时可解决认识专业的问题。“闻”即高职生的专业理论学习,要按照“理论够用”的原则,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为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2)解决“如何做”的方法。“见、练、战”是解决“如何做”的方法,同时可解决体验专业、实践专业的问题。“见、练、战”是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自我实践的途径和方式。“见”是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专业自我实践的初级层次。“见”即见习,是高职生专业体验的方式,通过见习,增强对专业的认识。“见”的途径和方法,一是从专业的角度,第一学期主动到企业参观、座谈,增强对专业的体验;二是从专业课的角度,积极参加与专业课相关的实践活动,增强对专业课的认识。“练”是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专业自我实践的中级层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练”是高职生专业实践的方式。“练”的途径和方法,一是第二、第三学期结合专业课的学习,进行专业课的自我实践训练,自我培养不同专业课的应用能力;二是综合专业实践。第四、第五学期通过自我培养将专业课的理论和方法转化为职业能力,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结合,网上与网下结合,团队与项目结合;三是高职生利用假期参加实践活动,体验专业、体验社会,提升人际沟通与自我生存的能力。“战”是高职生职业能力自我培养、专业自我实践的高级层次,既是关键点又是难点。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战。“战”即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市场、顶岗实习岗位、创业实践等职业环境中提升职业能力。“战”的途径和方法,一是在学习期间自己进行创业实践;二是进行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在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中形成和提升职业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掌握职业人成长的途径,具备成功心理,按照职业人成长方式进行自我奋斗,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1)掌握职业人成长途径。首先要学习,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信息量越来越多,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有新感觉,每天都有新问题,每天都有新探索,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所以,职业人要坚持学习,学习先进理念,学习专业知识。要向成功人士学习,向师傅学习,在学习中发现自己、联系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其次要行动,如果没有一定的行动,任何目标都不过是泡影。行动是成功的必然途径,行动的快与慢更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如果要等所有条件都具备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待下去。所以,学了就要用,有50%的把握就要行动。再次要冲锋,人在职业生涯中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障碍,必须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冲锋可以战胜犹豫与恐惧,可以创造人间奇迹。最后要提高,总结是提高之母。一天过去了,一项任务完成了,要进行反省与总结,通过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使自己掌握工作规律,更快地成长起来,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人。(2)掌握成功心理激励训练方式。要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职业能力自我培养,必须具备成功心理,每天坚持进行自我成功心理激励。成功心理激励训练的内容是朗诵:我年轻!我快乐!我能干!我能胜!我年轻、我快乐、我能干是成功的条件。我年轻强调的是职业人的心理年龄,职业人的心理年龄保持年轻化,才有旺盛的精力去工作;我快乐强调的是职业人工作、学习、生活的心态,快乐的心态能够提高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与质量;我能干是对职业人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了某种职业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通过不断努力由合格的职业人成长为优秀的职业人。我能胜是我年轻、我快乐、我能干的目标与结果,能胜就是要有强烈的成功自信与动力。

参考文献:

[1]罗双平.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J].企业文明,2008,(4).

[2]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沈之菲.生涯心得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刘厚钧(1949—),男,河南安阳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高职生专业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英语笔记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