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

2009-01-20曾庆伟张君第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训技能

曾庆伟 张君第

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职业院校由于专业课程设置、操作技能培养与社会岗位要求实现了“无缝对接”,所培养的具备专业实践技能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此同时,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已经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因此,以交通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主的高职院校,必须认清职业教育所应具有的行业与产业属性,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社会需要,加快课程教学改革,使培养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技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制约高职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1)教学大纲的制定缺乏足够的论证和依据,课程内容体系和形式陈旧,未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2)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未能突出“能力本位”的要求,各种实训项目的内容、方式和方法更新较慢,与行业技术的发展脱节;(3)师资队伍结构较单一,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所占比例过低,教师的总体专业实践素质与指导实训环节的能力有待提高;(4)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利用不够,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行业(职业)要求脱轨,导致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滞后;(5)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形式过于僵化,不能全方位地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估,大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师资队伍建设与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要提高高职课程教学质量,必须着力解决上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产业布局、行业调整的变化,满足高层次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

高职《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工程测量》作为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课程,实训环节较多,可操作性较强,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较多,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多人将会从事工程测量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结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师资水平提高、校外实训基地利用及考核方式优化等方面入手进行大力改革,从而有效地促进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职业(岗位)所需能力为导向,创新课程内容体系与形式课程问题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决定了高职课程应具备以下特征: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突出职业的针对性,突出课程目标的多样性,突出课程的动态可变性。高职专业课程在内容处理上,可以相对淡化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侧重围绕实践活动组织教学。课程目标应由岗位扩展到职业或行业,并顾及学生的职业生涯,应使学生具备应变、综合和创新的能力,应正确配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遵循优化衔接、定向选取、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同时,要选择适宜的教材组织教学,以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突出课程教学的技术应用性,将专业理论融入核心技能的培养过程。在培养与职业相关能力的基础上,要注重培养学生面对职业生涯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课程内容要紧跟新知识、新技术成果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新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应根据适应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因此,教师应深入相关职业领域,全程跟踪、考察职业活动,真实、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结合课程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做好职业能力需求的分析论证。要定期跟踪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发展的情况,并及时在课程目标中加以体现。

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体,突出教学的“能力本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是围绕某种职业或实际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展开的,要重视每个实践教学环节所承担的技能培养的内容、重点、时数、手段与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多地获取与职业或专业活动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在验证、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直接参与职业实践活动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在《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应结合现场的实际工作状况,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对实训内容作合理安排和精心设计,以剖析实际案例或布置项目任务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突出教学的“能力本位”要求。专业实践作为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能够巩固并弥补理论教学环节的不足,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具体问题中加以运用和验证,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学会某种工作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且能在实践中获得对现实职业的真切感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筑“双师型”教师互聘平台师资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水平。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首先,应以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载体,锻炼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专业教师能够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笔者所在学院就建立了完善的专业教师定期轮流下现场锻炼的制度,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确立了制度保证。其次,应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并应逐步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从生产一线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能指导实践教学的工程测量技术人员担任技能课、实训课兼职教师,可以与以理论授课为主的校内专职教师形成结构互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的“双师型”素质。目前,我院讲授《工程测量》课程的校内专职教师与现场兼职教师的比例为4︰3,并且基本上实现了主要由兼职教师指导实训教学的目标,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提升。“双师型”教师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具有非终身性的特点。在师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依托行业优势,吸纳行业精英,此外,还应实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互聘制,从而缓解师资的结构性短缺,推进师资管理,降低办学成本,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动的良性机制,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实行校际“双师型”教师互聘、联聘和兼聘,是促进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提升校外实训基地功效职业院校应注重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利用行业或企业的现有条件建立相关课程的实习基地,实现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训基地的互补。学校与企业联办校外实习基地,走校企合作之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为企业创效益,可以形成学产联合、增收创效、以产促学的局面。同时,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可实现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学生培养目标,强化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可引导学生从入学起就能够尽早地、积极主动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以及外部工作世界的相关信息,在验证知识的同时形成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能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及职业素质,学生的职业素质中包含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是最为用人企业看重的。此外,通过尽早了解本专业的行业特点,可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清晰的、符合自己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评价的过程,实质上是判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在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内容方面,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评价,还必须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合作能力及个人素质等。同时,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观,采取符合“能力本位”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的质量评价标准,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表现,如学习态度、组织能力、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都应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不能再仅以单一试卷考核的方式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要最大限度地采取多种评价方法,形成书面问答、技能测试、实际操作、课程实践作业、实习报告、综合应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国家在一些技术性较强的行业实行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即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确定参加考核者是否具备从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学生将课程学习与参加行业(企业)职业活动相结合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的情况,也应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依据。笔者所在学院已将土建类专业学生中级测量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作为《工程测量》课程总体成绩评定的一项重要依据,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据统计,该措施实施后,课程考试通过率总体提高了15个百分点,并且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亦有较大提高,真正实现了考试与技能提高的完美结合。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供给主体,与政府、企业、学生等需求主体构成了社会宏观层面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企业不断转变产业结构,要求从业者不仅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根据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促进行业(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国家生产与服务总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林军,杨诗丽.对高职教学中若干弊端的思考和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08,(4).

[2]吕鑫祥.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8,(4).

[3]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杨汉洲.构建“能力本位”的高职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8,(17).

[5]刘杰,冯雅琪.浅谈专业实践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8,(6).

[6]李梦卿,张君第.基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互聘制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6).

[7]吴兴兴.高职教学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2).

[8]姜大源.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作者简介:

曾庆伟(1984—),男,河南信阳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工程测量、GPS测量原理与技术应用方面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

张君第(1984—),女,河南南阳人,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2007级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工程测量实训技能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拼技能,享丰收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以技能竞赛为导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研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