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

2009-01-20高守雷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实训室职业培训

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高职教育普遍存在教师教学能力不强、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较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缺乏职业教育特色。要想有效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从实习实训条件的改善、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有高职特色的教材编写等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虽然都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但不是切实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改变,仍然采取传统的架构、传统的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则完善实习实训条件、构建课程体系、编写教材等等只能是形式上的改变,课程改革仍会停留于“学科本位”的课程开发模式,即能力对应什么知识就开设什么课程,然后在课堂上讲授这方面的知识。在观念没有真正更新之前,实训室的建设、课程体系的改革及教材的编写并不能真正解决高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转变教师的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前提,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笔者所在的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于2008年进行了一次面对全院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的方法

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活动主要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通过两次理论与实践测评,促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进行测评前,要求教师首先深入学习教育部文件和学院提供的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等。在学习的同时,学院开设专题讲座进行培训,主要包括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开发与课程改革的方法及工学结合等内容,使每位教师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文件精神和活动的意义。

理论测评主要围绕如何搞好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高职教师进行。在理论测评结束后,进行实践测评。实践测评要求每位教师自选一门已经教过或即将要教的课程,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完成一门课的整体课程设计和一个单元的课程设计,然后进行公开“说课”。每位教师的“说课”需要通过两次测评,先由各系组织进行第一轮初评,初评合格者再到学院“说课”测评委员会进行测评。学院在实践测评前,先组织测评委员为全体教师进行“说课”示范,一方面检查测评委员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给教师提供思路和参考。

培训与测评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培训与测评相互渗透是使教师形成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由于有了理论与实践测评的压力,教师才能产生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如果不培训就进行测评,教师很难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内涵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点,测评也难以取得实效。

实践测评的具体要求

课程整体设计的要求要求教师以纲要的形式说明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态度及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等;结合本院的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即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的质量标准(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所起的作用;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全局出发说明本课程的分工,处理好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与配合;说明课程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课程单元设计的要求单元设计要重点分析教学目标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前后单元的联系,讲清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阐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举例说明本单元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展示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能过于笼统,要说明课程素质培养的具体思路,即如何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于一体。说课时,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设计,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要说明现代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将自己的教学特长与创新之处讲清、讲透,利用各种手段将课程教学设计中最精彩的部分充分表达出来,展示说课艺术,增强说课效果。每位教师的“说课”时间一般控制在35分钟左右,其中10分钟说课程整体设计思路,20分钟说单元设计思路,5分钟进行答辩。

评价的标准此次课程改革实践活动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质量、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几个方面展开,评价标准主要参考以下七点:(1)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具体,可操作,可检测;(2)教学目标的实现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3)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工作任务和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围绕学生能力训练和提高进行整合;(4)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5)课程体系的设计符合工作过程、工艺流程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6)课程教学贯穿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7)课后作业突出实际应用,可起到巩固能力目标的作用。

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的成效

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活动开始后,学院各系教师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互动,掀起了一轮以“落实高职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的学习研究高潮。从测评的情况看,涌现出许多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突出能力培养和专业特色、教学方法有所创新的优秀课程。优秀课程的课件通过学院网站向全院教师公开,供广大教师学习交流。可以说,这次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院教学改革的深化与教学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测评,很多教师感觉到自己实践经验与教学能力的不足,主动要求去一线提高实践能力,以改进课程教学。虽然有的教师多次“说课”才通过测评,但却毫不气馁,始终认真地修改自己的课程教学设计。如《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师通过“说课”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工作岗位对学生礼仪方面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与整合,不仅突出了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应用,而且较好地渗透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更为突出的是选取的教学内容还与当前高职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联系起来,通过礼仪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不仅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而且外校督导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有力推动了校内外实训室建设实训室的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必备条件之一,实训室的建设也是课程改革的基础。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活动开始前,教师对建什么样的实训室、实训室应具备哪些功能等比较模糊。在“说课”后,由于有了清晰的能力目标,在实训室建设上教师基本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实训室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专业特色,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先进性和实用性。实训室建设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已经成为专业教师的共识,这是这次活动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直接推动了专业教学改革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活动使我院教学面貌明显改观,课程教学、专业培养计划等工作都有了统一的、先进的理论依据。“说课”使每个专业教师清楚了课程内容应该如何进行取舍与整合,课程顺序应该如何编排,课程体系应该如何建设等等,直接推动了各个专业的教学改革。同时,通过这次活动,各专业也增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动力,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成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

对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的思考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对职业教育特征和内涵的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更是教师实践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深入改革,意味着要开发新的课程模式、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立新的实训体系。这一过程涉及学校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其任务十分艰巨,短期内的“突变式”的课程改革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活动不仅要引起高职院校领导及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更要长久地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活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双管齐下,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和一线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开展课程改革,当务之急是改变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丰富其实践经验,所以,除了要注重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理论的培训,还必须为其定期到一线学习提供保障,使教师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提高自身能力,为课程改革增加活力。此外,还应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交流、讲学、合作科研并兼职授课,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直接向行业企业的专家学习,这是一种间接学习和锻炼的方式,对教师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最大动力来自教师,最大的阻力也来自教师。课程改革涉及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有些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整体重构,工作量很大,可能冲击教师习惯的工作模式和教学方式,甚至会使某些只能适应单门课程教学的教师面临失业的境地,因而一些教师并不情愿进行课程改革。另外,课程与教学管理机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没有跟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热情。要想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排除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在机制上的障碍,如可建立新的教学考核评价标准,课程改革的成果可作为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参与课程改革可记入工作量、可用于评定职称等等,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完善实训条件,为课程改革提供保障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保证。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对高职院校现有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条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要想将课程改革的成果加以落实,必须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为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苏志刚.切实开展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J].职业技术教育,2007,(15).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向丽,刘晓欢.高职院校课程模式的现状研究——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作者简介:

高守雷(1975—),男,硕士,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实训室职业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会议·培训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我爱的职业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开放实训室管理探索与实践
五花八门的职业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