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就业教育

2009-01-20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层面校企院校

钟 劼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为自己的前途举棋不定。失业率提高,研究生、本科生就业率逐渐下降的形势,无疑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工学结合是使学生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不仅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其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因此,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也应该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

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误区

忽略了就业教育的系统性大多数院校认为就业教育就是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严格来说,就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开设相关的就业课程,还需要学校在精神和行为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各种就业意识,并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硬件环境,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实践。就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部分,不能单靠一门课程完成教育任务,需要把握一定的系统性,实施完整的教育。要做好就业教育工作,关键是要明确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特别是要考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适合本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就业教育这一系统工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误解了就业教育的时间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及社会提供“零距离接轨”的人才,这是高职院校的优势和特点。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大二、大三时才开设就业教育指导课。实际上,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该给学生灌输就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甚至提供配套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直接进入准就业状态。

缺乏对市场人才需求的研究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如何,是否能适应市场需要,是应该及时跟踪调查的。一般高职院校都开展了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但是这项工作的开展只停留在表面,即对就业率的统计,而没有展开对毕业生就业的深层次研究,譬如对毕业生职业生涯的跟踪,对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岗位的结合状况及岗位改变原因的分析等。由于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导致无法对专业建设及就业教育提供有建设性的数据和建议,就业教育难以真正发挥最大的效用。

将创业与就业截然分开大多数高职院校认为就业就是要为毕业生找到用人单位接收,学生自己创业不是就业,甚至不鼓励学生创业,认为学生创业相当于没有单位,是不被社会认可的行为。这是对就业与创业的片面理解,也是由于学生创业失败率高导致人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创业的结果。在如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高职教育更应该鼓励学生创业,至少应使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因为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成才的一种途径,不应该受到排斥和限制。

校企合作的必然趋势与特点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与企业“零距离接轨”人才的必然途径,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必须利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增加其市场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应该与这一办学模式相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育方式。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建立校企之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做到“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是克服职业教育弊端的一剂良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有助于合理分担教育投入,有助于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有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教学改革。

开展有校企合作特色的就业教育

物质层面是基础就业教育首先要以物质层面作为基础,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教学硬件是实现校企合作特色就业教育的必要条件和物质保证。物质环境的建设必须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展开。(1)建设生产性的实习基地。生产性实习基地是以学校为产权所有者建立并进行运营的企业,如工厂、酒店、公司等,具有一般企业的基本特征,学校拥有这些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其生存与发展要经受市场竞争的考验。建立这样的实习基地,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就业环境与社会环境,使学生既能得到学分,又能将学习到的技能技术运用于实践,为将来就业奠定专业技术基础,同时还能亲自体验企业的运营机制及市场竞争的残酷,对整个社会环境和行业环境有一定的认识。(2)建设校企合作性质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应立足资源优势,把握市场需求,精心选择现代化程度较高、规模大、市场信誉好、管理规范、与学院所设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或生产车间。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根据各自的分工,共同组织学生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参与企业化生产,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实现育人与用人的有效衔接。企业为学校提供长期的实习实训的机会和环境,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技术培训的服务,互惠互利,只有这样才能有长远的发展。以上两种校企合作的模式是开展有校企合作特色就业教育的物质基础,如果缺乏配套的教学硬件、环境和基础设施,就无法真正开展有校企合作特色的就业教育。

行为层面是导向有了物质基础的支持,行为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发挥。(1)开设企业文化教育课程。高职院校就业教育除了开设就业指导课等指定科目,学习就业的相关知识及面试、把握就业机会的技巧之外,还应该开设企业文化课程。企业文化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结合实际经验很好地理解企业的各种行为,树立企业理念,融入企业文化的氛围当中,实现技术“零距离接轨”与行为“零距离接轨”。企业文化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校企合作的情况,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以企业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学校给予适当的引导。(2)创造更多兼职和创业的机会。学生的成才需要平台的支持,高职院校应采取灵活的实习制度及学分管理制度,给高职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学校的勤工助学部门可以发挥作用,联系校内、校外的单位,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同时校企联络处也应配合勤工助学及就业办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给学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只有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才能使高职学生更广泛地接触本专业及专业外的领域,扩大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高职院校还要开展创业教育,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指导学生创业,鼓励创业实践。(3)利用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相关行为。企业管理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学生管理乃至学校的管理。然而,学校可以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管理理念,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企业。例如,在惩罚方面,对迟到的处罚可向企业学习,一律从严,如扣分、取消相关资格等,有条件的院校也可以实行打卡制度;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及作业、考试、仪容仪表方面的要求也可以向企业学习,按照规定结合学生的相关利益进行处罚。同样,在激励方面可以结合规范的行为方式进行引导,只要采取正确方法完成的行为都应该得到肯定,并与学生的利益挂钩,在学分或评奖评优上有所体现。

精神层面是支柱精神层面是就业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必须增强学校与学生的就业意识,才能指导行为,营造良好的就业教育氛围。首先,应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等。其次,学校应树立面向企业的正确的高职教育理念,在对企业充分客观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培养方案。再次,教师要言传身教,以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引导高职学生加强各种意识的培养。

三个层面的密切配合是保障精神层面是核心,但必须有物质及行为层面的相互配合,三者缺一不可,互相支持,三者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精神层面是指导行为和构建校园物质平台的核心支柱,规范的行为和灵活的制度是精神层面的体现;校园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开展就业教育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质层面显得极为重要,没有良好的环境很难将就业教育的理念转化为现实。要使新生从入学开始就感受到就业教育的氛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物质、行为、精神三者统一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淑云.高职生职业意识教育融入企业文化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2]王金选.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8,(2).

[3]谷溪.高职院校实施多元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3).

作者简介:

钟劼(1982—),女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层面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横看成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