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博礼:瑞士是跨国公司欧洲总部的最佳选择

2009-01-20王莉莉

中国对外贸易 2009年12期
关键词:跨国公司总部税率

王莉莉

11月3日至4日,首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行,来自全球12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此次投资盛会。

瑞士驻华大使顾博礼(BlaiseGodet)在会上介绍说,“瑞士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不二选择。”

中瑞合作新的里程碑

瑞士对华投资始于1980年瑞士迅达股份公司与中国建筑机械总公司在上海成立的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这是外商在华投资的第一家工业企业。

但据顾博礼介绍,中国瑞士在双边合作方面又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2003年初,国家主体育场的设计招标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从177家设计单位、13个参赛方案中,鸟巢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它的设计者就是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默隆。

事实上,中国与瑞士的合作交往并不仅限于此。根据瑞士海关公报,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向瑞士出口近50亿美元,从瑞士进口约56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4.5%和15.5%。

顾博礼介绍说,目前,中国与瑞士的合作主要还是在贸易和投资这一块:“在中国共计有600多家瑞士企业。它们在中国有自己的公司、分公司,雇佣了6万多名员工,这6、7万名员工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团队。因为瑞士整个人口才750万,在中国瑞士企业就有6、7万员工,比例非常大的。”

顾博礼也向记者透露,目前瑞士企业在中国总的投资额将近50亿美元:“从中国与瑞士的贸易数据来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与瑞士在贸易方面多么紧密相连。”

瑞士国内市场狭小,—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中,瑞士企业不甘落后,纷纷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据统计,瑞士对外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2200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3423亿美元。

跨国公司欧洲总部的最佳选择地之一

世界经济论坛最新推出的国际竞争力2009-2010年报告显示,瑞士超过美国,成为竞争力最强之国。主要原因是瑞士在金融危机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局面。这是瑞士自2006年以来首次荣登榜首,而美国则因为在金融危机中大伤元气,金融市场及市场经济都受到重创而退居第二位。

顾博礼认为,瑞士是跨国公司欧洲区域总部的最佳选择地之一。目前,1000多家跨国公司的区域或全球总部以及数千家外国公司的贸易机构均落户于有“欧洲的香港”之称的瑞士。

2006年1月,美国食品巨头卡夫食品宣布将其分散在伦敦和维也纳的欧洲总部迁到瑞士苏黎世时,英国媒体一片哗然。

卡夫食品并不是第一个做如是选择的跨国公司。7年前,美国时装巨头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想把欧洲业务统一起来集中管理的时候,首选即是伦敦,最终却落户国际组织云集的日内瓦。在欧洲电脑市场取得领先地位的台湾企业宏基,2007已把欧洲总部从意大利搬到了瑞士。在他们之前,已有宝洁、高露洁、通用汽车、惠普、eBay等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设在瑞士。

国际化的高水准劳动力资源,也是瑞士作为跨国公司总部的优势。据统计,瑞士的外国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20%。

在第三产业领域,瑞士对外国投资提供的优惠较多,限制较Po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条件相对其它欧洲国家非常优惠。据了解,伯尔尼的平均税收只有18.6%。正因如此,很多欧洲企业都把公司设在瑞士作为清算结算中心,进行合理避税。瑞士对企业资金和利润的转移基本上无限制,外来投资者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提到总部设在瑞士的公司,首先进入我脑海的有很多公司,如IBM、通用汽车、沃尔玛、柯达、百事可乐等。”根据瑞士贸易经济促进署的统计,在欧洲设立欧洲总部的美国公司中,60%的公司选择瑞士作为总部驻地。同时,有1000多家国外公司从瑞士出发开展其欧洲及全球的业务。

税收筹码

瑞士在地理上正处在欧洲大陆的中央地带,毗邻欧盟三大市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中立国地位让其在欧洲长期战乱的历史上很少受到炮火破坏。二战后,美国的一些跨国公司就开始把瑞士当作其欧洲总部所在地:杜邦和卡特彼勒分别在1959年和1960年在瑞士成立欧洲总部。

还有一个较为微妙的“心理中立优势”。在欧洲语言繁多、文化差异大、市场分散的商业环境中,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使得其公司在欧洲其它国家市场经营时,较少受人们对总部所在国家的偏见的影响。

税收优势是瑞士争取外资的有利筹码。在本次说明会上,顾博礼就提出了“对普通应税公司实行最低可达12.6%的低税率”、“对本国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新投资公司可享受长达十年的税收优惠”等优惠政策。

瑞士基本上是一个不设关税壁垒的国家。对待不同国别执行无区别的关税政策。为了鼓励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瑞士采取低关税的税率政策。关税税率总水平很低,平均为5%左右。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关税普惠制的待遇。

瑞士在以降低税率为核心的1997年税收改革后,瑞士公司的总纳税额约占净收益的25%。在欧洲的富裕国家里,只有爱尔兰的公司税低于瑞士。即便与东欧新兴市场国家的税率相比,这个税率仍然是有竞争力的。

顾博礼表示,对于在瑞士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税率还会更优惠。联邦和各州均对控股公司予以税收减让。纯控股公司几乎无须缴纳联邦税,而各州对控股公司则免征全部所得税。根据普华永道的评估,如果跨国公司在瑞士设置一个业务控制中心,税率会低至6%-10%。就卡夫食品而言,它在伦敦的税率则高达30%。

瑞士的联邦制政体是税收激励存在的一个重要基础。瑞士由26个自治州组成,历史传统使得各州享有很大的自治权并彼此激烈竞争。经济领域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税收。除了联邦明确保留的税种外,瑞士各州有自己的税法和自由征税的权力。

事实上,瑞士在利用税收杠杆来吸引跨国企业落户的成效是如此显著。尽管瑞士不是欧盟成员,却能充分享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好处。早在1972年,伯尔尼即和布鲁塞尔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此后,瑞士采用了欧盟的大部分内部市场规则,作为回报,欧盟给了瑞士公司优惠的政策,使其能轻易接触5亿人口规模的庞大欧盟市场。

不可多得的投资“软环境”

单纯依靠税收优惠这个很容易被效仿的武器并不是久长之计。欧洲的其它发达国家也在谋求降低税率:奥地利和丹麦近几年把公司税由34%分别降到25%和28%。荷兰则下调至25.5%。

瑞士还有其它很多“软环境”能成为其独特竞争力。它同时拥有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三个多元文化市场,因而成为新产品、新设计和新消费理念在全面推向欧洲市场之前的理想试验场所。例如,星巴克2001年在苏黎世开设其在欧洲大陆的第一家分店。

在瑞士,大多员工都能同时讲四种官方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语。跨国公司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多语言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此外,顾博礼认为,宽松的劳工法也能提供了宽松的人力环境。瑞士虽属高工资成本国家,但其每周40.5个小时的工作时限要明显比其它欧洲发达国家长,罢工几乎不存在。瑞士劳动法的条款少于欧盟法律体系,因此自行安排的自由空间更大,对法律条款的解释余地也更大。

在瑞士,合同法、债权法及集体劳动协议共同调节着雇佣双方的关系。集体雇佣协议是由雇主或雇主协会与工会经过谈判达成的,其规定只有在相关行业成立了工会的情况下才具有约束力。雇主和雇员有权选择是否加入协会或工会。通常情况下,工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工会不会恶意与雇主协会作对。

顾博礼介绍说,瑞士在众多工业领域遥遥领先,例如药业、化工、生物科技,环保,医疗设备,机械工程等,当然还有赫赫有名的瑞士手表。“瑞士的科研能力在世界上也非常有竞争力,趋于领先地位。比如洛桑、苏黎世这些城市,科研实力雄厚,世界闻名。”

作为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瑞士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创新能力,顾博礼表示,瑞士为其科学研究和发展的高水准而自豪,这项传统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

瑞士每年花费国内生产总值的3%用于研发,所有相关的指标均显示瑞士在国际上名列前茅。在2004年总额达131亿瑞士法郎的研发支出中,70%来自私营部门。其中,医药行业的研发支出最高,为36亿瑞士法郎。

此外,金融业是瑞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瑞士的经济和金融保持长期的稳定性,这体现在低通胀率、低利率以及瑞士法郎在国际上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资产管理和发行承销业务方面。

顾博礼说:“瑞士已经由工业区域总部,渐渐转变成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区域总部。”

猜你喜欢

跨国公司总部税率
增值税税率正式下调16%调为13%
238个城市争当亚马逊新总部
中国自7月1日起取消13%增值税税率
新“产品”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1年将开始个税改革
海地大地震重创维和总部
商务部鼓励服务外包业
卡贝尔工业总部大楼
2009跨国公司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