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同是免费开放,效果何其相异?

2009-01-06suzanne

华人时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免费博物馆法国

suzanne

法国是世界上博物馆文化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内分布着大大小小超过1000座的博物馆,每年吸引着数以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入场参观,给法国带来了数亿欧元的财政收入。但法国政府并没有因此把它们当作生财的利器,相反,为了让这些博物馆发挥更大的文化价值,让国民乃至世界人民感受到更多的艺术气氛,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免费开放的措施,来不断完善这个美好愿望,令众多民众为之雀跃。对比一下,中国国内的博物馆去年也开始实行了免费开放,民众对此也呈现出高昂的热情。所不同的是,同是热情出发点却不同,效果也迥异。是基于博物馆的展品,还是因为博物馆的“免费”旗号呢?

法国博物馆:有选择的免费开放

其实,法国人对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并不完全陌生,多年来,只要是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法国国庆日和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都是法国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日。其目的不仅是使博物馆和国家名胜古迹吸引更多新的公众,同时,它也是法国文化生活“民主化”或曰“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指出,向所有教师和年轻人免费开放博物馆是一个机遇,它不仅不会置博物馆于死地,而是恰恰相反,因为这些年轻人将会养成去博物馆的习惯,当他们自己成为成年人的时候,也就会带着他们的孩子去博物馆了。

为了推行这种措施,法国政府采取了步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2008年1月1日起,法国开始尝试免费开放博物馆。包括吉美博物馆(Musée Guimet)和埃库昂城堡国立文艺复兴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 la Renaissance - Chateau d'Ecouen)在内的法国各地14座博物馆向参观者免费开放,免费“试水期”为6个月。此外,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Musée du Louvre)、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Musée d'Art Moderne)、奥赛博物馆(Musée dOrsay)和凯布朗利博物馆(Musée du Quai Branly)每周有一个晚上向18岁至25岁年轻人免费开放。目的是吸引新的参观群体,特别是那些从未踏入博物馆大门的人。一个月下来,其结果显示,14座博物馆接待的参观者数量普遍增加了50%至60%。而整个2008年,法国博物馆参观人数明显出现小幅上涨,达到4000万人次。

第二步,2009年4月4日星期六起,法国又宣布:凡是欧盟国家26岁以下的年轻人和法国教师都可免费参观法国50多家国立博物馆和近100个国家历史古迹。这其中包括:卢浮宫博物馆(Louvre)﹑奥赛博物馆(Orsay)﹑毕加索博物馆(Picasso)等著名博物馆;此外,还有象凯旋门(Arc de Triompe)﹑巴黎圣母院塔楼(Cathédrale Notre-Dame)﹑凡尔赛宫城堡(Versailles)﹑香波尔城堡(Chambord)﹑枫丹白露城堡(Fontainebleau)﹑圣米歇尔山(Mont Saint-Michel)和先贤祠(Panthéon)等国家名胜古迹近一百多处。相关数据显示,这一政策推出以来,参观法国各国立博物馆及历史遗迹的青年人数出现大幅增长。为了庆祝这一重要文化事件,不少法国国立博物馆于免费措施生效的第一天,即2009年4月4日星期六特意举行了适合年轻人的各种庆祝活动。

另外,为了使相关博物馆的运作不因免费开放而受到影响,法国政府确定了补偿原则:即对26岁以下欧盟籍年轻人的免费造成的损失由文化部负责补偿,对在职中小学免费开放的损失由国民教育部负责补偿。因此,法国政府每年将为博物馆提供2770万欧元的补偿。此外,法国政府每年将增加1亿欧元的拨款,用于维护保养属于国家文化遗产的各类教堂﹑修道院和其它历史文物,使全国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央政府预算开支总额达到每年4亿欧元。

第三步,继今年4月法国推出向欧盟26岁以下青年免费开放国立博物馆政策之后,紧接着6月31日,又把免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法国国立博物馆及历史遗迹的免费优惠延伸至所有在欧盟范围内长期居住的26岁以下青年,而不去考虑他们的国籍。显然,这项计划得以实施的最大的受益人群将是那些不拥有欧盟成员国国籍,但在欧盟范围内就读、拥有在欧盟长期居留权的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们。法国文化和通信部还说,根据密特朗的设想,费用将由政府专项预算出资资助,这样既可以保证青年人得到优惠,又不会影响博物馆及历史遗迹的自身发展。

由此可见,法国政府对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是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主要是在26岁以下人群中推行,而不是一下子,一锅子端到了所有观众面前,让全民去消费,去承担。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博物馆,免费却不是这样。

中国博物馆:一锅端的免费开放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最迟至去年3月底,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也就是说,中国国内从去年起也开始实施了博物馆免费开放,而且是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结果,引起了民众热切关注。去年3月,北京把“33家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游人免费开放”的消息刚一公布,立刻,首都博物馆在9分钟之内就接到了100多个预约登记的电话。看来我们的国人对这“免费”二字还是很热情洋溢的。

长期以来,确实基于中国的国情,博物馆始终无法做到全面的免费开放。有的博物馆若仅仅实施对老年人免费,就已经人满为患了。而国外,像伦敦、巴黎大家即使都去了,也没有多少人。所以有人提出中国的博物馆是不是可以“低票价”而不能没有任何限制的“完全免费”。因为完全免费所带来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和困扰是很难在短期内解决的,即使在海外很多诸如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博物馆也不是说实施对所有公民的完全免费。现今,我们国内却落实到了对所有公民完全免费这一层次,又怎么会不动人心弦?可这喜悦背后的隐忧又该怎么办呢?

“免费不免票,免费开放不等于可以自由进出。”这是博物馆面对的突发而至的太多参观者所采取的措施。电话或网上预约,凭个人姓名、联系方式和有效证件号码领取预约号码,参观当天必须持有效证件报出预约号码,领票才能进入。这看似繁琐的做法却是不得已而为之。首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会忘记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头天,不卖票,每天接待近五六千人次参观,“服务系统几乎崩溃。”同样,去年3月1日,军事博物馆在免费开放的第一天,上午8点30分领票口准时发票。仅用了十几分钟,首批候票的300多名观众全部领完票,加上预约的200张团体票,首批500余名观众于上午9点全部入馆参观。而售票口旁边存包处的柜子也早被塞得满满当当,成了旅行箱和大背包的地盘。博物馆完全沦陷为一个“大旅游景区”。有些还引发一些不文明现象乃至安全问题,比如在售票处就频频碰到有人纵身跃过引导栏插进队伍当中。当天在军事博物馆的一楼至三楼的各个展厅里都挤满了人,大厅的展板下,横七竖八地坐躺满了人。不到下午3时,所有垃圾桶均已饱和,不少垃圾被丢弃在了垃圾桶外面。在各省市的展馆里,同样遇到类似的尴尬。福建省博物馆几天内接待游客近8万人次,因参观人数过多导致馆内的一些藏品受损,损失累计达十多万元。上海美术馆在去年春节也尝试实行免费开放,结果人流拥挤,环境嘈杂,观众席地而坐,一个小孩居然还在一幅名画前撒尿……

博物馆“火”了,人多了,可博物馆里文物的处境却危险了。在很多展区内,保安几乎每隔一两分钟就要上前提醒游客,不要触摸、不要使用移动电话、不要拍照、不要大声喧哗。因为参观人数太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这就严重污染了馆内的空气,也影响了展室的温度和湿度。许多博物馆展出的都是世间罕有的国宝级文物,一旦毁坏,损失难以估计。

另外,免费以后,在博物馆每个展品前的人均停留时间开始大大缩短。根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估算,以往买票到博物馆能享受到人均逗留时间为两小时左右,免费开放后,很多游客在非著名展品前逗留不超过10秒,大部分人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文字说明,将博物馆几个开放的馆迅速游览一圈,耗时也只不过30分钟。许多人对博物馆免费开放担忧起来,有的人甚至提出了“缓行”的建议以及对政策的质疑。

充分发挥博物馆作用

绝非免费开放了事

在美国和欧洲,博物馆意识的培养是从小孩子做起的。教师带领着很多孩子在博物馆大厅席地而坐,讲授一些相关内容的课程是博物馆司空见惯的情景。孩子们很认真,但同时也很轻松随意地接受着一些知识。甚至有些学校的部分课程就是直接在博物馆中进行,馆员和教师之间不仅形成了非常密切和谐,互通有无的关系,而且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想象,这样长大的孩子会对博物馆怀着一种怎样深厚的感情。这种自主博物馆意识的培养是牢固和深远的,它自然会影响到一个人对博物馆一生的态度。博物馆作为一个非赢利的公益性机构,普通老百姓更不用说是青少年学生,闲下来就会去逛逛博物馆,这已经成为国外人的一种常态,一种业余生活习惯。因此,自然爆发不出类似于国内那些观众乱扔纸屑、在馆内大声喧哗、肆意触摸展品、随地蹲坐等诸多不文明现象。

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以经济作为基础,但最终的价值认定和风格评判却往往是需要通过其文化来达成的。而国内的博物馆建设则是其文化建设项目中的一款重要内容。从近年国内各大城市积极兴建各公共和私人博物馆可以看出,明显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到2008年底,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曾有数据显示:包括民间兴办的博物馆在内,中国博物馆总数目前已超过2400个,各级各类博物馆每年举办的展览近万个,接待观众1.5亿人次。但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平均10~20万人就拥有一个博物馆,中心城市平均一两万人就有一个博物馆。而中国平均约60万人才拥有1个博物馆,除了北京和上海等极少地区勉强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之外,综合数据则依然与国外有着悬殊差距。

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不是简单的多建几个博物馆、图书馆,免费开放,而是要在建设文化设施的同时,提高全社会的民族意识和文化素质。博物馆不能只在形式上作为城市的标志,更应该在实质中发挥作用,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只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发展了才能展现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真正的发展,就这一点来说,数量、规模急速增长的中国博物馆依然任重道远。

人类始终离不开文化艺术,而现在时间成了我们的敌人,我们有时间交际,有时间焦虑,但却没有时间去参观一下博物馆。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博物馆、美术馆这些艺术范畴内的东西依然还都是奢侈品,不是百姓生活,是高尚的玩意儿。现在,中国的博物馆终于也开始向我们敞开了它并不沉重的大门,免费开放对博物馆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它使博物馆更加融入社会,更加贴近普通群众,更加贴近百姓生活。但是,如何完善博物馆的内部体制,如何更好地运作博物馆的管理模式?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并爱上博物馆?如何针对不同的人群形成教育策略?尤其重要的是,又怎么在我们的观念里让博物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走入我们的业余生活,日常消费,这一切,怎一个免费开放了得!

猜你喜欢

免费博物馆法国
莫奈《睡莲》[法国]
博物馆
免费
免费为止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露天博物馆
法国浪漫之旅(二)
博物馆
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