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典念祖话先贤

2008-12-23

纵横 2008年12期
关键词:吴祖光黄兴

吴 欢

一、“无意中得杀头之快”

民国时期发生的“故宫盗宝案”曾经轰动全国。直到今天,两岸学术界和文博界的业内人士还在议论这一政治背景异常复杂的奇冤怪案。

当我翻开祖父吴瀛撰写的即将出版的《故宫盗宝案真相》书稿时,心绪无限惆怅。祖父的这部书稿经过了多半个世纪的沧桑尘埋,几成绝响。

祖父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创办人,是故宫盗宝案的知情者,因替被告易培基打抱不平而深陷罗网,也成为该案受害人,他在该书的开篇便愤然写道:“执法者起灭皆可自由,斯被害人得失咸出意外,我何幸而得之?大有圣叹先生‘无意中得杀头之快。”

百年来,曾祖父吴殿英、曾祖母庄还、曾舅公庄蕴宽走了,祖父吴瀛、祖母周琴绮走了,父亲吴祖光、母亲新凤霞走了,我如今也已55岁,半百已过步入老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追怀家族历史渊源

我从小就知道家里跟国共两党渊源深厚。但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都明令缄口,大人不谈,小孩不问,久而久之我对那些陈年旧事,也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我真正对家族历史的了解,乃是先父吴祖光去世之后,我回到了家乡常州。这里至今沿袭了续写家谱的风气,活跃着一批专家,他们引经据典,考证翔实,水平之高令我拜服。正是他们帮我理出了头绪,又请教了辛亥革命史专家冯天瑜先生和马勇先生等,基本弄清了三百多年来我家从明清以来很多尚不为人知,却很重要的情况:

直系血亲中有十多人考进进士、探花,入翰林任宰相。著名的有吴中行、吴宗达、吴士模等。

涉及的人物在清末有张之洞、袁世凯、黎元洪、溥仪、段祺瑞、徐世昌、张謇、赵凤昌、蔡锷……

在国民党的有孙中山、黄兴、蒋介石、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张学良、张群……

在共产党的有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董必武、陈毅、胡耀邦、习仲勋……

看着这名单我心里不免惶恐忐忑,难怪百年以来我家会有如此多的福祸是非。

三、吴殿英襄助张之洞创建新军

我一直不明白,当民国初建军阀混战乱象纷呈之时,我的祖父吴瀛为什么能在1913年大学刚毕业23岁时就来到北京做官,而且当了京都市政都办公署坐办(相当市府秘书长),负责监管清宫中已经退位的皇帝溥仪,而1925年又亲自参与创办故宫博物院。原来这与我曾祖父吴殿英(1864-1913)、曾舅公庄蕴宽(1867-1932)、民国总统黎元洪(1864—1928)有着直接的关系。

据国家图书馆《张之洞全集》卷一百二十九所载有关我曾祖父吴殿英先生的资料证明: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月,张之洞委派首批干员赴日本考察军事,时达半年,并亲自撰写委任札称:

日本国近三十年来,采用西法,设立各种学校,规制周详,于武备一门进境尤速。近来中国虽已极意经营,而立法尚嫌未备,成材不能甚多。日本与我同种、同教、同文、同俗,又已先著成效,故中国欲采取泰西各种新学新法,允宜阶梯于日本,必须有明白事理究心学术之员前往游历,详考各种学校章程,实有领悟,方足以资仿效。

同札委派赴日详考的人员为——

知府用候选直隶州知州姚锡光(四品)

尽先游击张彪(四品)

都司衔尽先守备吴殿英(四品)

尽先千总黎元洪(五品)

东文翻译生瞿世英

这是自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国兵败之后,湖北首批派赴日本考察学习的军事代表团。张之洞此举非同小可,在朝野引起极大争议,认为与日世仇未报,竟然屈尊前往,足令天朝颜面扫地。

代表团归国之后,张之洞立即派吴殿英等在新军各部及武备学堂、两湖书院四处宣讲,自己也亲自表明观点,他认为“今日兼联英,倭(日本)方令德、俄稍有顾忌,且免英、倭忌羡,多树两敌,扰动长江以南……”并决定,赴日学习此举非但不能停止,反要持续增派。于是一个中国赴日学习军事的高潮就此兴起。

在首批赴日考察团的官员中,团长姚锡光1899年2月即奉调安徽,张彪、黎元洪属职业军人各去军中担任实职。于是湖北武备学堂负责教育,为湖北新军培养中、高级军官的重任便落在我曾祖父吴殿英身上。正是他坚决贯彻了张之洞的思想。在10年间他策划派出了一批又一批中国精英学子赴日考察留学研究军事,为日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社会播下了革命种子,作出了卓越贡献。黄兴就是1899年从湖北两湖书院被派赴日本考察的学生代表团成员,他又于1902年被正式选派赴日本留学,走上了革命道路。

四、促成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功不可没

张之洞1907年调北京任军机大臣,1909年去世。满族人瑞继陈夔龙接掌湖广总督。瑞发现湖北新军中竟有三分之一已成革命党,吴殿英自然难脱干系,迅即失势并于1910年被撤职,瑞也加紧了在新军中整肃革命党。这反而激化促进了革命党在湖北新军中彻底哗变的进程。

吴殿英作为一线执行官为创建新军,筹备南北大会操常年以来,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已是心力交瘁,突遭撤职心境极端恶劣,忧郁难申,患了严重的胃病,现在看来可能就是胃癌。他一病不起,久治不愈,1913年元月病逝时年仅49岁。

尚堪慰藉的是,曾祖父吴殿英在武昌抚院街家中的病榻上,于1911年10月10日亲耳听到了推翻清朝,结束封建社会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欣闻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成功的喜讯。陪伴在他身边伺奉的是我的曾祖母庄还和她的三子、我的祖父吴瀛。此后不久新任鄂军大都督黎元洪专程去家中看望了吴殿英。

五、庄蕴宽绝处救黄兴

我的曾舅公庄蕴宽是曾祖母庄还的弟弟。庄家也是常州名门,先祖父庄培因是乾隆十九年(1754)的状元,庄培因兄长庄存与是乾隆十年的榜眼(1745),庄氏家族有十几人名列清朝两榜进士。

庄蕴宽是辛卯年江南会考副贡,先后任广州常备军统领、广西梧州知府,继郑孝胥之后任龙州边防督办。宣统三年开办广西陆军学堂任总办以文人治新军于广西,请留日归来的蔡锷、钮永建、赵恒惕等做教员,学生后期出名的有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等。

庄蕴宽与姐夫吴殿英在两湖两广军中有着广泛的人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配合默契,给予革命党极大的支持。

1902年冬,在越南河内举办的博览会上,庄蕴宽与偕《中国日报》(兴中会机关报)主笔陈少白同来参观的孙中山不期而遇,相见甚欢,历史有载:“蕴宽纵谈革命,言非革命不能救国,吾等以官为食,欲罢不能,如有机缘,亦可相机反正,他日到广东,定当策应。”

1905年底庄蕴宽作为清朝陆军部代表被派赴日考察军事,1908年庄蕴宽参加清政府代表团赴日出席天皇加冕典礼,均与同盟会暗中联络加深关系,并积极与姐夫吴殿英配合把多批留日革命党送入湖北、广西新军之中。在此期间,吴殿英将黄兴介绍给了庄蕴宽。

1906年黄兴在长沙策划起义,遭湖南巡抚通缉,黄兴乔装道士,逃到龙州边防。龙州与越南毗邻,庄蕴宽时任龙州边防督办,为了防止法国人入侵,还约请蔡锷、汤尔和襄助国防,边境可谓固若金汤,戒备森严。清廷要擒黄兴,千钧一发之际,黄兴托同盟会钮永建密报庄蕴宽,庄对身边人说了句常州话,叫他“差龙”(意思是叫他离开),命人送重金护送黄兴出境。

六、吴、庄联手荐黎、黄

武昌首义后,北洋军猛烈反攻,军情紧张。为筹划统一机构,推进革命党发展,以张謇、赵凤昌为首的江、浙、沪人士共推庄蕴宽为总代表赴鄂征询黄兴、黎元洪的意见。庄抵鄂后,先去抚院街家中看望了病中的吴殿英和二姐庄还,此时他与黎并不相识。由吴殿英亲笔写信给黎元洪,介绍庄到军政府晤见黎商洽。之后,庄又乘坐小火轮去汉阳会见黄兴,黄兴闻讯即刻从汉阳襄河战地返回昭忠祠革命军本部。史载:“庄见黄兴帕首短衣,风尘满面,崇敬之意油然而起,黄兴则握手相劳告,喜极而泣。”

1912年元月一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特邀庄蕴宽同列火车由上海赴南京,任命庄为江苏临时都督,协助孙、黄佐理军政。庄以他在新军中和清朝旧臣中的人脉关系,成为孙、黄身边的重要干部。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借革命党人的声势,逼迫宣统退位。为促成和平,孙中山下野,让总统位给袁世凯。庄蕴宽从南京赴北京,被袁世凯任命为都肃政使,成为全国监管政务的最高官吏,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和政法委书记。

七、吴、庄血亲一脉继往开来

1913年元月吴殿英病逝,庄蕴宽重情重义,至为心痛。立即派人把二姐庄还全家接到北京。适有黎元洪此时也来到北京,先任副总统,后任大总统。我的祖父吴瀛作为湖北新军子弟,大学英文专业,精通文史书画且才气过人,又有诸位长辈的支持,便进入内务部北京市政府任职,才有了后来创办故宫博物院的缘分。

我家和庄家是分不开的,从小我就知道曾祖父去世后,曾舅公庄蕴宽一直照顾我全家。我的父亲吴祖光便出生在北京庄家老宅。他是长孙,从小甚得祖母庄还和舅公庄蕴宽喜爱,舅公曾专门为吴祖光做诗曰:“韶歌清澈又铃园,此是新声雏凤缘。寄取初三天上月,一弯眉似我参禅。”

我父亲吴祖光小名韶韶,所以有韶哥称谓。妙的是这首作于1918年诗的第二句“此是新声雏凤缘”竟然预告了35年后的一段中国艺坛的神仙眷侣旷世姻缘。那便是我爸吴祖光娶了我妈新凤霞。这可真是庄老先生的先见之明了。

八、反袁英雄名满天下

1915年12月,袁世凯欲称帝,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全国60位约法会议员,59位表态支持。唯庄蕴宽一人以其功在民国的身份,冒死请徐世昌代递公开信,痛陈“帝制不可为,民意不可假,时代潮流不可拂”,提出:“取消洪宪年号,撤消大典筹备处,参政院应立即闭会。”引起袁世凯勃然震怒。庄蕴宽于1916年2月10日辞都肃政使挂冠而去,以骨鲠之士的冲天胆量,高风亮节,名满天下。

该年3月,庄蕴宽收到赵凤昌从上海转来黄兴去年12月自美国费城寄于张謇、赵凤昌、庄蕴宽等6人信:“……先生等负国人之重望,往时缔造共和,殚心尽力,中华维持国体,委曲求全,今岂能掉心任运,坐视而不顾乎?”恳请他们保卫民国。庄见此信,竟然是报纸反面作书,想黄兴颠沛国外困苦情形,读之潸然泪下。

不久帝制崩溃,袁世凯暴毙。内阁总理段祺瑞挽请庄蕴宽接替孙宝琦出任民国审计院长。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庄蕴宽被公推为主席,主持开幕典礼。从总理大臣到文武百官尽数参加,盛况空前,永载史册。

九、吴瀛与共产党李大钊、毛泽东之渊源

所谓“故宫盗宝案”实际上是因故宫时任院长易培基的女婿李宗侗和时任故宫文献馆馆长张继的夫人崔振华两人的口角冲突,引发出抢官之争,继而愈演愈烈,欲罢不能,终于牵扯出国民党内部几乎所有不同派系的大人物。张继那边有汪精卫、何应钦、法院院长郑烈等。易培基这边有民国元老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等搅成一团。弄得连蒋介石、宋子文都退避三舍,懒得介入。而张继一方由于手握司法占了上风。易培基一方虽贵为民国元老,却虚有其名,掌中无权,始终被动挨打。吴瀛实在看不下去,虽易培基对他亲而不信,他依然站出来为易打抱不平,但那时庄蕴宽已经去世,背后无人支撑,以至于陷入法网,代易受过出庭。加之,共产党旅法学生周恩来、蔡和森、陈毅、邓小平……全是张静江、李石曾、吴稚晖民国诸元老亲自选送,而易、吴二人早年与共产党的李大钊、毛泽东亦属交非泛泛。具体情况是,当初国共两党合作互兼,只是后来分裂了。1926年北京著名的学潮“三一八惨案”,北洋政府抓共产党的通缉令上明示“近年以来徐谦、李大钊、李石曾、易培基、顾兆熊等,以共产党学说啸聚群众,屡降事端……一体严拿,尽法惩办,以儆效尤。”结果李大钊躲进苏联大使馆被抓出去处死,李石曾、易培基藏进法国大使馆躲过了一劫。祖父吴瀛与李大钊生前友好,对李的被害颇为不平。虽身为北洋政府官员,却毅然收留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让她住到自己家里。

跟毛泽东的关系就更深了一层,祖父吴瀛的大姐吴琴清——我的大姑婆嫁到湖南最大的官宦人家,他家在长沙有最大的园林住宅叫“李氏竽园”。大姑公李青崖从比利时留学回来也在长沙师范任法语教员,把一批革命人士请到家里住,闹革命,宣传革命思想,毛泽东正是在那里初识杨开慧。为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 ,我大姑公李青崖和大姑婆吴琴清介绍易培基和毛泽东到北京找弟弟吴瀛,由吴瀛把他们的食宿安排在北长街福佑寺内,并通过三舅庄蕴宽,找到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帮易、毛彻底驱逐了军阀张敬尧。

十、周恩来、陈毅大恩垂吴氏

祖父吴瀛的书稿,曾险些灰飞湮灭。那是在“文革”时,我家被抄,造反派发现这部书稿里的人物全是民国大人物。尤其要命的是蒋介石、汪精卫也名列其中,我家顿时都成了反革命,连12岁的我也未能幸免。

没过几天,有父亲的朋友偷偷告诉母亲,说爸、妈的好友外交部长陈毅伯伯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吴祖光、新凤霞家也被造反派抄了,他家里有很多重要文物和资料建议迅速保护。之后不久,一批自称“中央专案组”的人把我家全部用封条封掉并运走了一卡车东西,还找造反派接管了所有被抄物品及资料;还指令街道和单位,不许乱抄吴家,今后吴家归中央专案组直接管理。自那以后,我家东西便渺无音讯了。

1976年“文革”终于结束,大约是1978年的某一天,我家接到通知,去认领当初中央专案组拉走的东西。当时父亲是带我去的,领回的东西中就有这部书稿。

父亲取回东西的当天,像是自言自语又像对我讲:“这些身外之物,倘若没有周总理和陈老总,早就荡然无存了,文化大革命真是场瞎胡闹啊!”

恰在几天之后的一个聚会上,邓颖超请我妈吃饭,劫后余生,相见之下二人都哭了,在场人等亦莫不失声。邓大姐见我妈已成残疾之人,惋惜再三,我妈也当场向她感激了总理对我一家的关照。据有关人士后来讲,邓大姐去世时的书桌玻璃板下,还压着我妈妈新凤霞的照片,足见她们的感情之深。

十一、董必武、习仲勋义高云天

这里我要再介绍两位老人对我家的关照,一位是我祖父的朋友董必武,一位是我父亲的朋友习仲勋。

董必武曾在湖北新军任职,是吴殿英旧部,曾任湖北军政府秘书,是祖父吴瀛的好友,对我家历史甚为了解,建国初期他已身居国家副主席高位,仍亲自到上海我家看望祖父吴瀛。“文革”后,家父吴祖光、家母新凤霞由干校回京,过去私宅四合院被七家造反派瓜分,没有住房,政治上又遭歧视,尤其母亲病重,瘫痪在床。董夫人何莲芝年过古稀,不避偏见,多次来我家看望。并亲自找国务院管理局为我家安排住房。此一段情意,爸妈生前每每念及,总要嘱咐我们儿女不要忘记。描写董必武的电影《楚天风云》拍摄时,父亲吴祖光被特邀担任文学顾问,亲自执笔改完了最后拍摄本,算是对董家的一点报答。

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一辈子——吴祖光回忆录》中父亲写的故人怀旧文章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自从‘反右之难以后,我完全断绝了和党与任何国家要人的来往。这其中唯一的例外是长期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仲勋同志是由建国初期担负和党外人士团结统战重大任务的前中央统战部部长徐冰同志介绍认识的。仲勋同志的夫人齐心是一个非常关心戏剧艺术的热心观众,经常在戏剧演出的场所和她相遇,这几十年来发生的多少政治变化没有阻断我家和仲勋同志的交往……”仲勋同志总是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对父亲从政治上给予关怀和指导,帮助他渡过危机,化解矛盾。

最后我想用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为我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画展撰写的序言来结束这篇文章:

百年中国风云激荡,由清朝而民国而共和国。以民国元老吴殿英,庄蕴宽,故宫博物院创办人之一吴瀛及吴祖光、新凤霞、吴祖强、吴欢为代表的吴氏四代人在中国革命、文博、文学、书法、绘画、戏剧、电影、音乐诸多领域贡献巨大,见证了百年中国革命及文化艺术的风雨进程。这是一个值得世界了解的中国家族。

责任编辑:杨瀚

猜你喜欢

吴祖光黄兴
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兴丽的“理想人生”:创业哪有不吃苦的
黄兴“无我”精神源自佛教
“霞光夫妇”的爱情
幽默
黄兴: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他们曾经这样爱过
吴祖光与“国贸案”
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坚贞爱情
整人的历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