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专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2008-11-28申玉铭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区域内容专业

申玉铭

地理学具有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向来以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为其特色。地理系的学生应具备更加广阔的地理视野、更丰富的地理实践经验和认知地理环境的综合能力。因此,地理专业实习既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环节,对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扩大和深化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长期坚持专业实习

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自20世纪50年代建系以来,围绕基础课程“地图学”、“地质学”、“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地理教学法”等,不断地进行着测量与地图、地质与地貌、植物与土壤的短途实习和教育教学实习。经过多年的探索,1981年我校又着手进行了区域地理综合长途实习,形成了目前的贯穿本科4年循序渐进的专业实习计划:即一年级进行秦皇岛、柳江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岩石、地层和构造地质的实习;二年级是雾灵山植物与土壤实习;三年级以山西、陕西、四川、重庆、湖北为主要区域的综合实习;四年级为中学地理教学实习。实践证明,通过大范围点、线、面结合的野外实习,在直观、具体和现场学习相关地理知识的同时,学生得到了地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实地训练,进一步拓宽了地理视野,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现实理解。实习对提高本科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适时进行专业实习的改革

随着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在教学计划调整、课时压缩、经费紧张和时间缩短等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观察到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地理专业实习面临着不断改革才能继续发展和创新的现实。近些年来,我校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的教师们结合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坚持继承与创新,突出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区域地理的实习线路、内容、方法等方面又进行了部分调整和改革,以期形成更加科学、规范、完善的专业实习教学体系。

1.丰富实习内容,强化实践环节

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地理学内部的综合到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地理过程的微观研究进一步深化;实验地理与技术手段现代化;实践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理论思维模式的转变等。据此,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对实习内容进行了调整,由传统的以自然地理为主到自然经济人文综合研究和分析为主,围绕中国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旅游地理、人文地理、综合自然地理等教学内容,强化实践环节。实习内容中强化了地域分异规律、土地利用、自然带的演变以及产业部门、生产力布局、经济地带在空间上的组合等实践环节,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和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实际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培养。例如: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对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并与文献和课堂学习的知识相互参证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加深对地域分异规律和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掌握本学科的分析方法。

2.完善实习方法,提高实习效果

实习中加强探究过程,采用实习前的准备,实习中的观察、记录和小组讨论以及实习后的总结、归纳等,逐步从传统的定性描述,如学生阅读讲义、阅读文献资料、课堂讲授及野外观察、调查、访问向结合“3S”技术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转变。如:引入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采用两个时段的三峡库区航片来比较施工前后对库区环境状况、大小尺度的变化等。

3.稳定重点实习区域,积极拓展新线路

在稳定重点实习区域的基础上结合预察,适当拓展新线路。如:2004年7月,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州立学院(Buffalo State College)地理与规划系合作进行了为期3周的中美区域地理野外实习。开辟了北京—西安—成都—昆明—大理新线路。由北京出发至西安,乘车进行线路观察,实习内容包括关中地区的自然地理(渭河谷地、黄土地貌等)以及人文地理的考察(秦俑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城市布局、交通等)。西安至成都,乘车进行线路观察,实习内容包括成都至都江堰的线路观察,都江堰和青城山以及成都市区的综合考察。成都至昆明、大理,乘车进行线路观察,包括大理古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喀斯特地貌(石林)和昆明市区。

4.积极尝试合作实习

2004年7月的中美合作实习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和学院的教学与对外交流。加强中外不同背景的教师和学生对彼此实习内容的了解,交流和探讨野外实习的方法和内容,为进一步推进野外和社会实践的合作教学,探索新形式的教学实践模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三、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

通过实习,学生对课程的相关内容及实习区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如:该现象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时期形成的”、“为什么分布在这里”,以及“将会怎样”、“应如何开发”等,进而尝试阐明、解释和预测,使学生完成了一个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过程,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

2.观察和理解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从书本知识到各种实际的地理现象;从基本概念、原理到当代自然、人文地理学最新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且是对地理学乃至其发展、研究的过程所产生的新的或更深刻的认识。

3.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习内容与优化整合后的专业课程有机衔接,通过对不同类型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大量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在传统实习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分析、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4.拓宽了思路,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点、线、面结合的区域地理的野外实习,拓展了学生的地理视野,加深了对中国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现实的了解,使学生掌握了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实地调查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情感,为未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作为未来的地理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还需要对大范围的地理环境有实地的了解,通过更深刻的感知地理事物来进一步理解地理学的理论和规律。多年的专业实习证明,强化实践环节,对于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发扬下去。■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猜你喜欢

区域内容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分割区域
擦桌子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