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着你的快乐

2008-10-24吴培光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19期
关键词:一夫花匠和田

吴培光

[本期话题] 快 乐

[小引]

快乐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美好的情感。可以说,快乐是得到时的感激,是给予时的满足;是享受顺境中的得心应手,是走出逆境时的柳暗花明;是胜利时不失理智的欢欣,是失败后重新振作的自信;是独处时的闲适,是融入集体时所感到的温馨……当然,那种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那只是一种卑鄙;那种专靠吃喝玩等得到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那只是一种庸俗。从某种意义上说,快乐已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感觉,它更是一种生存状态,直接反映出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材料一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对他们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常常会在你为一个明确目的而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思考点

我们常说乐在其中,“乐” 在什么中间呢?那些游手好闲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他们的快乐没有乐的载体;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没有真正的快乐,他们的快乐没有乐的目的。只有那些奋斗者、拼搏者的快乐才是真实的,他们的快乐有付出的快乐,也有收获的快乐。

材料二

从前有个人生活得非常快乐,但他总担心这种快乐会丢失。一天,他弯下腰想看看自己的快乐还在不在,快乐却突然间不知去向。这人急得团团转,弯着腰低着头到处寻找。但找遍了山川田野的每一个角落,快乐还是无影无踪。他绝望地直起身子,自言自语道:“不找了,随它去吧!难道要这一辈子这样弯着腰吗?”说也奇怪,就在他抬起头的刹那,快乐突然又回到他的身边,他顿时明白了快乐的真谛。

思考点

自由的心态是快乐的基础,一个人总是患得患失,那么他的心就被这些东西牢牢地束缚住,感受不到人生的快乐。人不能离开现实生活,而生活中总有一些烦心事,所以我们在认真生活之外,还要有一种自由的审美的心态,遇到困难要敢说:“没什么!”遇到挫折要能说:“没什么大不了的!”

材料三

有位花匠,他家院子里的一株葡萄藤今年结了不少葡萄,花匠很高兴,便摘了一些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说不要钱,但商人不相信,坚持把钱付给了他。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个干部,他接过葡萄后沉吟了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再三表示没有什么事,只是想让他尝尝而已。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个过路的老人,老人吃了一颗后,摸了摸白胡子,说了声“不错”,就头也不回地走了。花匠很高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真正能和他一起分享快乐的人。

思考点

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快乐分享就在彼此忙碌的身影中渐渐稀疏起来,但彼此渴望对方关爱的感动依然存在着。只要我们把心灵深处呵护的触角伸长一毫米,你的生命里就会多一束阳光,这个世界也会多一份微笑。

材料四

他曾经是日本最大零售集团八佰伴的总裁,他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集团中了。当他72岁时,突然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他苦心经营的集团倒闭了,一夜之间,他从一个国际知名企业家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有人认为他从此将一蹶不振,潦倒余生。可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又和几个年轻人一起挑战过去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办起了一家网络咨询公司。

他成了商界的不倒翁,他的名字叫和田一夫。后来有人问和田一夫为什么能这么快就调整心态,他说靠的是两个秘诀:一个是光明日记,一个是快乐例会。原来,和田一夫从20岁开始,就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与众不同的是,他只拣快乐的事情记,他把这种日记叫做“光明日记”。此外,和田一夫在办企业直到后来重开公司期间,每个月都要召集一次例会,他要求所有与会者在谈工作之前,必须用3分钟时间向大家讲述自己本月内最快乐的事情,他把这种例会叫做“快乐例会”。

思考点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快乐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使和田一夫在失败时没有失去成功的希望,让他在事业的低潮和人生的重创面前看到光明的前途。的确,与快乐同行是和田一夫制胜的法宝。

材料五

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蒙塔尔曾经只身到意大利中部内络山的地下洞穴里,亲身体验了一个长达一年的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实验。在两千多米深的溶洞里,死一般的寂静,虽然生活设施齐全,而且也可以给果树和蔬菜浇水,可以读书、看报或者看录像。但一年后,他体重降低了21公斤,免疫系统降到了最低点,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能力。

思考点

生活的快乐在于与人相处。“交流”与“快乐”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其实质是共生共荣,和谐相处。

材料六

以相对论闻名于世的爱因斯坦,是一个快乐的人。他的人生有“四不”:不求名、不求利、不求人、不求掌声。他说,我从工作、小提琴和帆船上得到快乐,胜过人间一切荣华富贵。

思考点

其实,真正的快乐与占有物质财富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快乐来自简单朴素的信仰,坦荡的心胸,快乐来自无私的奉献,快乐来自奋斗的过程,快乐来自成功的时刻……

[延伸训练]

(文题一)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体验,作家毕淑敏还说幸福需要提醒。幸福是清闲无事,幸福是艰苦创业;幸福是书山寻宝,幸福是亲近自然;幸福是互助与奉献;幸福是父亲递来的一顶草帽,幸福是妈妈传出的一声呼唤,幸福是朋友捧上的一束鲜花……幸福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拥有它?请以“感受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点拨)

幸福是需要感受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幸福,只要你用心感受。收集自己的幸福点滴,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我们可以写成散文:幸福是出门时妈妈的一声叮咛,是病痛时妈妈的吻,是离家万里亲人的问候,是领奖台上的热泪,是晚归时家中柔和的灯光,是饥饿时爸爸准备的美食……叙事要有曲折,要有详略。

幸福不仅是得到爱和关怀,幸福更是去关爱他人。真正的幸福不仅在于享有,更在于付出。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慷慨助人者永远比自私自利者快乐幸福,所以说,幸福是一种“善”的品格,是一种爱心的奉献。从这个角度写出的作文,无论是主旨、内容、精神境界上还是感人程度上,都要比只去罗列“自己得到别人的关爱而觉得幸福”要高出一个层次。建议选择这个角度。

幸福不仅在于感受、奉献,还在于创造。幸福在于经过执著的追求后理想的实现。写这个角度,也是个理想的选择。

(文题二)

美国《财富》杂志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句话:“善于创造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善于施恩的人,一个善于和别人分享的人。”

试想一下,我们有过与他人分享的经历或体验吗?或者,有因为善于分享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的故事见闻吗?请以“分享”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点拨)

分享的是快乐,分担的是痛苦。分享就是交流,是两种思想的沟通;分享就是“双赢”,是在利益的整合下保全自我与他人尊严的最好结局;分享还是开放容纳,没有哪一个强盛的民族是固执闭关和保守的,同样,也没有哪一个人是自修自炼而独自做大的;分享还是善的释放,因为把欢乐分给别人需要一颗以合作为基础的仁慈之心。

猜你喜欢

一夫花匠和田
剑门关
老花匠与獾
花匠
有温度的人
罗四刀
悲伤从来没有答案
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怪城
昆虫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