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边缘化现象研究

2008-09-05唐红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5期
关键词:边缘化体育教育留守儿童

唐红明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田野访问、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域的七省区农村小学在校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离不开所在地学校、社区和家庭的体育教学乃至体育活动。农民弱势境遇、农村穷困地位、分配有失公允及校内管理缺失、体育课程陈旧、体育教师流失等问题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被边缘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作者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体育教育; 边缘化;欠发达地域

中图分类号:G8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60-03

所谓边缘化,就是“指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说被主流所排斥而不被包容的那一部分”[1],而农村留守儿童则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工作,而留在户籍所在地,无法与父母(或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儿童”[2]。农村留守儿童是改革开放政策得以继续深化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的结果所至,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被边缘化现象的存在,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中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或农村留守儿童从体育教育中心地位持续滑向边缘的实际状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的热点,因为它既关乎一代人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城乡经济发展、和谐社会构建乃至国家未来前途。健全的人格必须内发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四育,而过于强调智育、德育、美育而轻视体育自身所蕴含的价值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育。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所处的尴尬地位不能不说是我国留守儿童教育中最值得予以关注的问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倡导体育教育的公平性,将处于尴尬地位的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从边缘拉回到中心,以便使之健康成长,真正地实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乡镇行政管理的乡村小学定义为农村小学。各省区均以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二层,每层以学校为单位按各类学校容量比例随机抽样构成研究样本。西部地区样本来自四川、贵州、重庆、甘肃的乡镇,样本容量为1149所小学;中部地区样本来自湖南、安徽、河南的乡镇,样本容量为1187所小学。这些省份农业人口多,经济欠发达,都是我国当前的劳务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较为集中,他们代表了全国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集中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水平(表1)。

1.2研究方法分别设计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以在校小学生和农村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学校体育主管人员及学校体育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留守儿童生活地域的居民为调查对象。经专家预调查验证效度和信度、统一培训调查员,计算机逻辑检验剔除缺项较多问卷,总有效回收率达到93.2%,其数据则由FOXBASE和SPSS软件包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现状分析

2.1.1体育课程实际开课率经调查发现,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率为81.7%,与全国城乡学校体育课平均开课率87.20%相比差5.50%[3],尚有15.3%的小学没有开设体育课。这一现象反映了体育课程在农村小学实际处于不受重视的尴尬境遇甚至被边缘化的状态。

2.1.2教学计划编写及实施率根据调查,农村小学中仍然有8.4%的体育教师不知道《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何物,目前51.86%的小学部分实施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6.74%的小学表示正在准备实施,此外还有13%的小学体育课依然处于随意教学状态。这一调查结果不但表明了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规范化水平尚在低端徘徊,而且反映了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村小学的体育教育实际不符。与此同时,在被调查的963名体育教师中,有18.63%的教师制定了学年教学工作计划,67.62%的教师有能力制定学期教学计划,82.73%的体育教师有能力编写全部课程或部分课程教案,使用教案教学率达72.35%,100%的体育教师无单元教学计划。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正常开课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率及使用教案上课率,无论从数量方面还是从规范化方面,都表明体育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均处于明显落后的状态。

2.2学校“两操”及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中、西部农村小学有46.37%能够坚持早操,50.77%的小学能够坚持课间操,有28.53%的小学无早操和课间操;29.82%的小学能够组织课后体育活动,18.75%的小学拥有本校的课余体育训练队,64.87%小学表示赛前有临时性训练;37.22%的小学不知道“阳光体育运动”何时启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完成学校体育使命的必由之路,劳务输出大省的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严重不足是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被边缘化的又一表象。

2.3学校体育资源状况

2.3.1体育场地及器材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中小学学生人均场地面积不得少于小学生人均5 m2[4]。经调查,截至2006年12月底,我国中部农村小学学生人均场地面积为3.5 m2,西部农村小学学生人均4.5 m2,其中37%的小学只有一块兼学校集会、体育课等公共性功能的操场,而无规范化、标准化的运动场地。依据小学体育器材国家最低目录标准予以评价,有47.34%的小学才达到国家最低目录标准的30%,且均低于国家最低目录标准的50%。场地器材的匮乏是农村小学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2.3.2体育教师数量及配备

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城镇小学和农村中心小学每6个教学班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而针对各级学校学生人数与体育教师人数问题又作了如下规定:“中学每300名学生应配备专职体育教师1名,小学每400名学生配备专职体育教师1名”[5]。 我们从表2的数据不难看出,虽然体育教师与班级的比例近于合理,但是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则远远超出《意见》的规定,这一现象的出现恰恰证明了农村小学体育师资的严重不足,不得不全依靠增加班级人数完成以自然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工作。

正如表3所示,尽管各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以中师为主的学历基本符合国家要求,但是距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到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及初中阶段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分别提升至专科、本科层次”[6]的要求依然相差甚远。不仅如此,经济欠发达地域的农村小学还存在着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和年轻教师比例不足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到,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和年轻教师比例不足乃是由于年轻教师不安心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而导致纷纷外流的缘故。

2.3.3体育经费使用各省农村小学体育经费不等,中部省份的农村小学学生人均体育经费为2.02元/年,西部省份的农村小学学生人均体育经费为1.52元/年,但是在地区分配方面中部与西部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经调查,64.63%的农村小学领导对小学体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例不够清楚,这主要还是因为小学管理制度中无明确的体育经费开支要求或者无法保障体育经费的专款专用。调查中还发现,在一些县一级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尚无学校体育经费及农村小学体育经费的立项。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学校体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1%,从而才能保证学校体育正常、健康运行。

2.4农村社区体育教育现状所谓农村社区,其实是指农村地区的行政村,而在本文中特指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区域。在被调查的农村社区人群中,有23%的人认为当地每年几乎不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66%的人认为很少(最多不超过2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仅有11%的人认为每年开展体育活动较多(不少于3次)。经调查:中、西部有76%的农村社区无专门的体育锻炼场所,有的只是一块土坪既当晒谷场用又做大人及孩子们嬉戏的地方;有24%的农村社区建有篮球场地,尽管在农闲季节开展活动,但是既缺乏组织性又无法保证经常性;有87%的农村社区无制度化体育活动安排,即使开展体育活动主要也是在节假日,由农民自发组织,如端午节的龙舟赛和春节的舞龙、舞狮、秧歌、武术等。各省大多数县文化体育局无专门的农民体育行政管理机构。如此状况,岂能寄希望于这些农村社区会开展上佳的农民群体活动。

2.5农村家庭体育教育现状┚调查2 509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后发现,购买羽毛球、乒乓球等简单体育器材的仅占19%,即使这19%亦无定期的体育活动安排,只有极少数家庭在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时才能进行一些具有节庆性质的游戏活动。据2509户中91%的家庭临时监护人坦言,没有精力考虑这些问题,更没有资金购买孩子们喜爱的体育用品,再说每天忙于农活和家务已劳累不已,没有心思参加体育活动。

3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边缘化的因素分析

3.1外部因素

3.1.1农民的弱势境遇由于传统社会遗留问题的未被彻底解决和建国后亟待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现实发展需要,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选择了“坚持工业优先,以牺牲农业来加以发展工业”的模式[7]遏制了农民和农村的发展,因而也就人为地把城市和农村分隔开来,再加之传统社会鄙视农民的遗存,也已形成严重歧视农民的社会管理机制,从而促使全社会普遍地歧视农民,且又将农民、农村发展搁置一边甚至被无限边缘化,其结果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只能成为今天之所以被边缘化的诱因之一。

3.1.2农村穷困地位我国各省总体经济水平依然参差不齐,中、西部经济处于全国落后地位,也是全国劳务输出大省较为集中的地域。如湖南省拥有6 732万人口,仅乡村人口就占63%,与众多人口相比,其自然资源显得相对不足,由此越发暴露出环境承载能力的薄弱性。外出打工的流动人口达1 000余万,这是因为该省目前尚有国家级贫困县20个,其中邵阳地区的隆回县被指定为国家特级贫困县[8]。经济落后、经费匮乏的农村穷困地位乃是导致农村体育发展滞后于其他省市直至农村小学体育教育裹足不前甚至被边缘化的另一个重要诱因。

3.1.3分配有失公允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了《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时办法》;国务院于2001年取消了外来打工人员暂住费且又对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予以了改革;教育部、公安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委于2003年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打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9]。然而,政府出台的这些政策和措施主要关心的是流动儿童,却疏忽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应有的教育。况且经济欠发达地区本身所具有的诸多不利条件,越发使得农村体育无论从资源分配、财富积累还是从经济收入、权利运用等方面都与本省及全国发达地区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显然,社会财富分配的这一有失公允既给中、西部农村小学依靠自身能力发展体育教育设置了不少障碍,又给中、西部农村小学适应目前我国体育管理改革增添了许多困难。

3.2内部因素

3.2.1校内管理缺失调查显示,有43%的被调查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小学领导轻视体育教学,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应试教育,由于学校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考试课程,加之小学领导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所以仅有的一点点体育经费无法确保能够用于学校的体育教育,致使体育教学大纲及新体育课程标准形同虚设、学校体育课程名存实亡、课外体育活动或有或无、体育教师待遇普遍低于其他科目教师、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不被重视。可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体育教育不仅在外部很少得到或得不到关注,甚至在农村小学内部体育课也不及语数等其它应试科目光彩,使得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必然享受不到处于边缘地位的体育教育。

3.2.2体育课程陈旧新一轮课程改革必须伴之以相关的硬件做保障,反之其所推行的改革将会无果而重。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上的严重错位,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中小学生器材和场地》标准与农村小学的诸多现实条件不相匹配,即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场地及器材极度匮乏的状况下是无法达到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相关标准,至于全国优质课模式及教材只能适合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绝大多数的城镇小学而不合乎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妨碍着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有效实施,因而也就成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被边缘化的又一个不可逾越的重要诱因。

3.2.3体育教师流失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以中师为主,但这些体育教师还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和年轻教师比例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年轻教师不安心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而导致大量流失的缘故。专业的体育教师是成功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保障,而年轻教师大量流失的状况下现有的农村小学师资又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致使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小学失去了重要支撑而无法得以真正落实到位,导致农村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滞后于形势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1) 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率达81.70%,这一比率与全国城乡学校平均开课率87.20%相比低5.50%。

2)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得留守儿童家庭的体育教育缺失。

3)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被边缘化的外部及内部原因为农民弱势境遇、农村贫穷地位、分配有失公允及校内管理缺失、体育课程陈旧、体育教师流失。

4.2建议1) 制定和实施予以全面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得以切实改变弱势境遇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从而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真正享受到教育乃至体育的惠泽。

2) 倡导发达地区、现代都市对落后农村的科学管理与经济扶持,以加快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3) 国家应在考试制度及培养人才规格要求上加大改革力度,农村小学的领导层应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转变办学思想、注重素质教育和强调“健康第一”理念等的落实。

4)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不再继续坚持以城市辐射农村、以个别辐射全国,而需另辟蹊径,重视农村学校的实际状况和鲜明特点,编写适合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实际的教材,创建适合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

5) 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及业务水平,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定期培训。

6) 建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争取政府或民间力量支持,建立寄宿制学校或寄宿班,对留守儿童予以全程监护。

参考文献:

[1] 辰目.论“边缘化”[J].出版发行研究,2004.

[2] 周林,青永红,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 周君华,原丽英,解毅飞.中国东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现状比较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4).

[4] 项乔荣.培养自锻习惯: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 http://law.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chl&gid;=74822.

[6] http://www.cycnet.com/zuzhi/ywdd/files/014.htm.

[7] 周维松.关于农民“弱势群体”地位形成的历史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1).

[8] 吴玉才.农民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所处重要地位的历史原因[J].皖西学院学报,2003(2).

[9] http://www.hunan.gov.cn/sy/hngk/hnrk/.

猜你喜欢

边缘化体育教育留守儿童
“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写作教学不应被“边缘化”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作者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