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池到底在哪里?

2008-09-02任春松

百家讲坛 2008年16期
关键词:江州

任春松

《晋书·庾亮传》记载:因晋成帝司马衍年幼,太后的哥哥中书令庾亮大权独揽,把持朝政,引起一些贵族和大臣的强烈不满。东晋成和二年(327年),历阳(今安徽省和县)太守苏峻联合豫州(今安徽毫州地区和河南信阳南部地区)刺史祖约以诛杀庾亮为由,起兵攻打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都城告急。但庾亮的密友、忠于晋廷的江州(今九江)刺史温峤,准备从江州率军东下,解建康之围。庾亮从全局考虑,更害怕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坚决不同意温峤东进保卫建康的军事行动,驰送《报温峤书》严加阻止:“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严令温峤守住江州,最东端的军事力量只能放在雷池,不要过雷池而东进,以免困小失大,这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典故的来由。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临川王刘义庆出任江州刺史。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想拜在刘义庆门下,但很难见到刘义庆,于是只好让门卫转交自己的一篇文章给他。据说刘义庆看后,赞叹不已,立马令门卫将鲍照追回。

刘义庆到江州上任后,引鲍照为佐史。鲍照远从建康出发到江州赴任,经过十多天的旅途劳顿到达雷池,因担心家人挂念,便给妹妹鲍令晖写了一封《登大雷岸与妹书》报平安。大雷岸即是雷池所在。

那么,庾亮说的雷池及鲍照登的大雷岸究竟具体方位在哪里呢?

在《登大雷岸与妹书》文中,鲍照按照南东北西方位描写了雷池的四周景色。

“南则积山万状,争气负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凌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描写南面雷池附近的江南群山的景色与雄姿。

“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旋风匹起,思鸟群归。静听无闻,极视不见。”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湿地。

“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芋蒿攸积,菰芦所繁。栖波之鸟,水化之虫,以智吞愚,以强捕小,号噪惊聒,纷牣其中。”北面池江相通,苧蒿、菰芦茂盛。

“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滔滔何穷?漫漫安竭!”西边江水与蓝天相连,滔滔江水滚滚东流,无穷无尽。

从鲍明远(即鲍照)描写的大雷岸四周看,他登上的大雷岸应该是池江分离的中间地带,或沙坝,或沙洲。《太平御览》卷六十五引《水经注》说:“雷水南经大雷戌,西注大江,谓之大雷口;一派东流入江,谓之小雷口也。宋鲍明远《登大雷岸与妹书》乃此地。”

从时间上看,鲍照到达大雷岸的时间是439年深秋初冬,正是雷池、长江的枯水季节;从最合理的线路看,直线航行是最经济,最省时、省力的路线,雷港一线恰好在这一直线上。

宋《太平寰宇记》“望江县”条载:“大雷池水、西自宿松县流入县界,东南积而为池,经县而入于江。”《明一统志》载:“古雷水源于宿松,流经望江县东南,积而为池,名为雷池。又东十五里入江,谓之雷港。”这两处记载都具体地标示出雷池所在地就在望江县,这和庾亮说的雷池及据鲍照登的大雷岸而推测出的位置是一致的。

编辑/刘国庆

猜你喜欢

江州
从江州到重庆
山歌唱响新时代
崇左市江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一条鱼毁了一座城
男孩,男孩
创新培训模式引导农民创业
精准扶贫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提供750多个岗位
浅谈古代江州以“樊篱”为城垣的可能性
崇左市江州区交通局原局长:房子修成“金元宝”
一条鱼的破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