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扶”一“松”之间的人情与世态

2008-05-29张若渔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彭宇松手倒地

张若渔

2008年1月17日清晨,扬州一位73岁的老太太不小心在菜场大门口摔了一跤,一位小伙子见状赶紧上前搀扶老人,但小伙子的朋友却称“如果老太太说是你撞的就麻烦了”,小伙子马上松手跑掉。老太太于是再次摔倒在地上,本来较轻的腿伤变得严重了。

南京彭宇救助一位受伤老人被判担责赔钱之后,在路上顺手扶起一位倒地的老太太变成了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每每脱口而出的“礼仪之邦”,绵延千年的尊老爱幼传统,如今却像一件华丽却陈旧不堪的袍子,容不得细看与触摸。或许,只能裱在墙上或者挂在口头,免得当道德理想照进现实时,徒然招致难堪。

一位老太太摔倒了,扶还是不扶是一个问题,扶了又松手更是一个问题。在扬州这位小伙子的一“扶”一“松”之间,我们既见证了一个人的道德挣扎,更目睹了这个社会的道德勇气是如何从高处遽然跌进尘埃的。

“扶”这一动作发端于一个心怀良善的小伙子的内心召唤,背后是浩浩荡荡的传统力量的薪火相传,它是膝跳反射似的道德震颤,深植于每一个人的情感基因之中;而“松”这一动作,则可看做道德成本变得奢侈之后的猛然回旋,背后则是彭宇以及像他这样的人给人的警醒。一言以蔽之,这是一场理智与情感的较量,最终的结局如我们所见。

扶老携幼,按照平常的眼光,只是一种平庸的道德,没有刀光剑影,也没有殊死搏斗,有的只是举手之劳。也因此,见老太太倒地而不扶,或者扶了又松,以阿伦特的说法也只是一种“平庸的恶”。但,一个动作的转换却足以构成一个“大事件”。置身平淡如水的生活,道德如风穿堂而过,离开雷锋的日子,我们真的过得很惬意吗?

罗兰夫人有一句名言:“我认识的人越多,就越喜欢狗。”这话说得让人伤心,也让人羞愧,但我们却有口难开,无法反驳。的确,人之为人,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人有情感和道德感,但当这些宝贵的生命基因被弃之如敝屣,我们又回到“自然状态”,以人为壑,形同陌路,看上去狗倒是比人更可爱也更可靠。

话又说回来,人又何辜?时代潮流风起云涌,道德风气千回百转,人也只不过是随波逐流的浮萍。当扶起一位老太太都成了艰难的事情,我们要问的不是一个人怎么了,而是到底是什么让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变得冷漠如斯,甘愿放弃内心的良善做一根木头。

我们常说,文明是演进的,人心是向善的。然而,事实可能是,道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人的隐秘内心的凛然自省自然至关重要,但道德的健康成长更离不开健康的社会土壤。

(选自《杂文选刊》,略有改动)

【路子与你聊】

你能谈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吗?

猜你喜欢

彭宇松手倒地
视觉搜索中风味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画与理
骑车撞狗倒地受伤 饲养者有责赔四万
画里有话
小偷被追身亡,失主该担责吗?
春涯
“土地爷”退休后“倒地”
现实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