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啦啦队运动的价值与功能研究

2008-03-14张庆如马纯峰李志向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12期
关键词:价值策略

张庆如 马纯峰 李志向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北方工业大学体育教研室,北京 100041;3.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啦啦队运动文化源自美国,阐述了啦啦队运动的变革及文化意义。从作为其他体育赛事的组成部分以及一项竞技赛事两方面对啦啦队运动价值进行解析。针对啦啦队运动的价值提出发展策略,旨在为啦啦队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从起源、制度化与商业化和职业体育啦啦队三个方面对啦啦队运动的变革及文化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啦啦队运功;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720-03

An Analysis of Values and Functions of Cheering Squad

ZHANG Qing瞨u1, MA Chun瞗eng2,LI Zhi瞲iang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41,China;3.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Yantai 264005,Shandong China)

Abstract:Cheering squad culture comes from America. This paper tries to show the evolvement and significance of cheering squad from a view of part of other sports and an independent competition, we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y according to its valu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eering squad. It also analyzes evolvement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cheering squad from three aspects of origin, institu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sports.

Key words: cheering squad; value; countermeasure

啦啦队运动是一项具有独特魅力和广泛舞台的新兴运动,经过短暂的国际之间传播,己经得到世界许多国家人们的喜爱,并具有不断繁荣和进一步发展之势。啦啦队运动作为一项竞技赛事彰显团队精神,提高凝聚力,丰富校园文化。因此,对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啦啦队运动,进行历史演进及价值方面的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将极大地促进该项运动的全面发展。

1 啦啦队运动的起源与历史演进

1.1 啦啦队运动的起源

啦啦队运动(cheerleading),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其中cheer的部分,有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意思。在《应用汉语词典》[1]中,认为“拉拉队”是指体育比赛时,在一旁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有组织的观众。在《现代汉语词典》[2]中,认为“拉拉队”是指体育运动比赛时,在现场给运动员呐喊助威的一组人。可以清晰地看出啦啦队一词指的是体育赛事中助威的人群。啦啦队这个词的词义和语音都很明确,词语书写的形式却并不统一,一直以来拉拉队与其是并存使用的。啦啦队使用口号、呐喊为运动员助威,因此用带“口”字偏旁的词形“啦啦队”更有理据,也更能使词义外现,而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相对于“拉拉队”,“啦啦队”强势词形的特征越发明显,因此,笔者认为不妨以“啦啦队”为标准词形。当前关于啦啦队相关概念的界定并没有见文,出现了诸多“啦啦队”、“啦啦队运动”、“啦啦操”等诸多提法。广义地讲,啦啦队运动是指能够与其他体育竞赛有机结合,达到呐喊助威、调节赛场气氛目的的团体性活动。依展示场所来划分,啦啦队运动分为场地啦啦队运动和看台啦啦队运动。顾名思义,场地啦啦队运动是在场地上进行的训练、竞赛、助威活动,看台啦啦队运动则是在观赛席上进行的训练、竞赛、呐喊助威活动。

啦啦队运动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啦啦队运动的正式发展则是从19世纪后期开始,19世纪70年代,第一个啦啦队俱乐部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成立。1898年明尼苏达大学的学生约翰尼坎贝尔(Johnny Campell)在一次足球比赛时非常激动,从人群中跳出来站在观众前面带领他们一起为比赛呐喊助威。这次对啦啦队运动发展有着重要转折意义的呐喊被记载在明尼苏达大学由学生发行的《Ariel》的刊物上,约翰尼坎贝尔成为第一位正式的啦啦队长。

最初几十年,啦啦队运动是一个完全男性化的娱乐项目。19世纪早期,18~21岁年龄段的美国青年只有2%的人才能进入大学深造,这些学生的特征是男性白种人,主要是英国后裔。他们主要是把体育运动当做自身消遣的男大学生。ニ孀盘逵竞赛组织日益严密化,有组织的助威逐渐成为加强观众参与的一种途径。有组织的呐喊助威与赛场上比赛的系统化相对应,取胜的强烈愿望也同样体现在“狂热的观众”身上,主要为男大学生,他们通过欢呼助威激励本队并给对手造成压力。到了19世纪90年代,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指定“啦啦队长”,也被称作 “呐喊领袖”、“呼喊王”。1898年,约翰尼坎贝尔就是最先指定的呐喊领袖之一,也标志着啦啦队运动的正式诞生。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这个新国家的特点是: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工具;以白人为主体;以英裔人为多数;以基督新教为主要宗教信仰。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种歧视与阶级矛盾并存,种族冲突与性别歧视共在[3]。男大学生是公认的社会精英,欢呼喝彩作为一种男性、学院性的活动也被充分认可与理想化,啦啦队运动产生于男大学生中并作为他们独有的娱乐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1.2 啦啦队运动的历史演进

1.2.1 啦啦队运动制度化与商业化

在20世纪初,这种欢呼活动传播到高中,到了50年代在小学、初中得到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重新界定以更好地规范学生行为。20世纪20年代,女性开始加入啦啦队,并把健美操等动作融入欢呼呐喊中,手持道具增添气氛。20世纪50年代,企业家们开创了服务于啦啦队运动的新行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把欢呼这样一个活动提升为一项竞技赛事。

啦啦队运动也从非正式的、观众表露感情演变为正式的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学校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训练和管理,啦啦队运动进一步制度化。教育者致力于它的教育和社会价值,参与者将学习如何表达良好的体育道精神、合作及领导能力。啦啦队运动成为一个高度结构化的活动,正式建立的机制决定谁将欢呼,如何助威。啦啦队运动在制度、产品和服务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也促进了啦啦队运动水平的全面提高。

1866年,伊丽莎白.C.斯坦顿和卢克莱提亚.默特等人成立了“美国权利平等协会”,该组织强烈反对把“男人”(male)这个词加在宪法中。1890-1930年间,美国妇女还就戒酒、反对私刑、劳工立法和权利平等等问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1920年11月,美国妇女终于取得了选举权[3]。女性在此社会背景下,参与到啦啦队运动中来。随着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校方发现体育运动帮助他们约束了不守规矩的学生并为增强学校凝聚力提供了平台,于是啦啦队运动成为道德教育的工具。1949年,劳伦斯注册成立第一家生产啦啦队用品为主的公司,啦啦队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啦啦队相关产业的发展,啦啦队运动成为了企业盈利的手段。

1.2.2 啦啦队运动与职业体育

20世纪60年代,美式足球联盟( NFL )的队伍开始各自筹组专属的啦啦队。NFL的达拉斯牛仔队率先引进啦啦队舞蹈女郎,在1972-1973年的球季进行首演,复杂的舞蹈动作加之着装性感使她们成为关注的焦点,但直到1976年的第十届超级杯才打开知名度。啦啦队员的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啦啦队的风貌从此改观,NFL的其他队伍纷纷效仿,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当时的啦啦队就是现在的舞蹈啦啦队。

在高校和职业啦啦队运动之间有一些相似之处,都是源于支持足球开始且在吸引众多观众的比赛中用于娱乐和提升气氛。职业体育中的舞蹈啦啦队比啦啦队运动自身竞赛更深入人心。校园的欢呼、助威最终促成了啦啦队运动赛事厂商、指导员的支柱产业,而职业啦啦队运动从一开始就定位为职业体育产业的附属物。

职业啦啦队运动的发展由于大众娱乐和职业体育运动的需求而形成的。竞技体育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高层次的生活元素。竞技体育的参加者,在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中,经受奋斗与竞争的洗礼,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历练。而无论竞技中的胜利,还是失败,都是他们人生中宝贵的经历,他们都会从中享受到奋斗的欢乐。而广大民众观赏高水平的体育竞赛,则更是他们生活中高品位的享受[4]。在职业体育比赛间歇中,队员可以获得喘息机会,但对现场观众来说,突然停下来只看到队员围在一起窃窃私语,无疑有些煞风景。在这“冷场”时刻,啦啦队员的精彩表演无疑是填补了空缺,啦啦队员的表演给间歇时间找到了取悦观众的方式。体育迷们来到赛场上,不仅可以欣赏到激烈的比赛,即使不是很精彩的比赛,观众们也享受到了啦啦队员的精彩表演。啦啦队表演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增加了职业体育的魅力和吸引力,从而增加了观看比赛的人群,为职业体育比赛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应。

2 啦啦队运动的价值与功能

2.1 增强体育赛场文化,提升娱乐功能

2.1.1 增加观赏性,活跃气氛

职业啦啦队运动是相对于校园啦啦队运动而言的,职业啦啦队运动强调的是性感魅力与舞蹈表演,要求队员拥有青春的形象、健康的体魄和健美的体形。作为其它比赛开场前、暂停、比赛后具有娱乐性质的表演节目,大大增加了比赛观赏性。啦啦队员与观众之间的直接关系演变为与人群的较少互动,更强调的是与赛事无关的场地上的表演。许多职业篮球队和足球队都有自己的啦啦队,啦啦队员以激情四射的表演来鼓励球队奋勇拼搏,争取佳绩。动感青春的舞蹈有助于提升队员的士气,活跃赛场气氛。

2.1.2 增强凝聚力,激发斗志

在大型的比赛如奥运会中,看台啦啦队的助威意义不仅仅限于一场竞技盛会,它的意义早已提升到展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状态的境界。它不仅显示了国家的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展现了人民的信心、能力和魄力,也大大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激励着人们昂扬的斗志、鼓舞着人民拼搏的精神,展示了国家的凝聚力。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韩国的观众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整齐划一的服饰脸谱、统一响亮的口号、振奋人心的呐喊助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在充分体现主场优势的同时,更将团队精神、民族意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看台啦啦队运动在实践赛场文明礼仪、营造和谐热烈赛场环境、倡导文明观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场,看台啦啦队队员热情的口号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人,同时弘扬了一种文明之风,营造了一种和谐且激情观看比赛的氛围。看台啦啦队运动中相对整齐一致的助威手势以及统一的脍炙人口的啦啦队口号,有效地激发了运动员的斗志,并有利于调节赛场氛围,鼓舞观众文明观赛。

2.2 倡导团队精神,丰富校园文化

2.2.1 强调通力合作、集体至上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国际全明星啦啦队协会(IASCA)规定啦啦队的参赛人数为6~30人,性别不限。一个人或两三个人很难达到啦啦队运动的表演效果,只有在人数上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完成更多的队形变换及空间转换,才能编排更多层次的动作,完成更多的复杂技巧和创造性的动作,才能真正体现啦啦队运动的魅力。

在啦啦队运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而在完成特技等一系列动作时没有队员间的高度密切配合就没有安全,啦啦队运动的魅力也就无从谈起。啦啦队运动强调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鼓励、信任、理解,使队伍的整体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争取团队目标的实现。

2.2.2 突显奋斗进取的竞争精神

啦啦队运动一方面能够培养啦啦队成员自身积极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状态,同时他们的这种精神也会感染和影响体育比赛中的每一个队员,激励他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在啦啦队运动中,有很多代表着进取奋斗精神的元素。例如:基本的手势中就有很多不同的手势分别代表着胜利、力量、团结、勇往直前、自信张扬的含义。各种不同风格的口号和标语也能够从一个侧面体现进取与奋斗的精神,鼓励队员越战越勇,顽强拼搏。

2.2.3 强化各类院校的体育文化工作

啦啦队运动从最初简单的声援、呐喊发展到今天有组织、有规则的正规比赛,不单是因为啦啦队运动能体现青春、动感、时尚和激情,更在于它能培养运动员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在校园内开展啦啦队运动,也能够塑造学校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形象,为学校开展各种涉外活动打好基础。其次,开展啦啦队运动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是塑造个性、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各种啦啦队运动竞赛,不仅可以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更能够使青少年受到心灵上的教育,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现在,在我国的大、中、小学校园里,啦啦队运动作为丰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3 啦啦队运动的发展策略

3.1 啦啦队运动与赛场助威

NBA啦啦队员的选拔非常严格,并且每年都会进行新一轮选拔,她们得参加为期数天的考核,包括舞蹈、音乐、瑜伽等,还要参考外形、谈吐、亲和力等方面的因素,当选后,还要进行不定期考试,以确保最佳状态。国内俱乐部对啦啦队的建设还不够重视,赛场上啦啦队表演的水平与NBA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应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加强:制定严格的选拔制度。通过较为全面的考察与挑选,选拔出优秀的啦啦队员;重视舞蹈的编排及进行全面的训练。通过聘请舞蹈专家以保证创编质量,并通过严格的训练提升啦啦队员各方面的能力;加强队伍的管理,进行不定期考核。在我国,啦啦队员流动性较大,应制定相应措施做好啦啦队员的管理工作;每年进行选拔,挑选优秀队员。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通过定期选拔,不断引进出色队员。通过以上措施提升啦啦队表演质量,它也将全面促进助威赛事的发展。

看台啦啦队由队员、服装、道具、口号等元素组成,统一的服装、道具、口号,整齐的助威动作,不仅能达到呐喊助威,调节赛场气氛的目的,也能带动其他观众进行欢呼加油。加强看台啦啦队的组建与培训对于观赛礼仪的传播及提升观众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看台啦啦队的助威活动需从以下着手:做好啦啦队的赛前培训工作。通过定期组织啦啦队进行观赛礼仪、助威口号、动作的培训,以引导人们文明、热情观赛;注意口号、道具、服装的选取等细节。口号要健康、有感召力、朗朗上口,道具的颜色要醒目并且和服装搭配合理;做到赛场内看台啦啦队的有效组织。在助威现场,听从啦啦队长的指挥以展示啦啦队助威气势。通过组建与培训看台啦啦队,全面发挥看台啦啦队的功能。

3.2 啦啦队运动与竞赛开展

啦啦队运动竞赛在中国开展的时间不长,2001年在广州举办了首届中国大学生啦啦队大赛,在2006年选派了广州体育学院、中山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南宁第26中学、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等院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啦啦队大赛(广州体育学院和中山大学因签证问题未能参加)。为了促进啦啦队运动在校园的深入开展,应进一步加强比赛的宣传力度,通过对啦啦队运动进行文字和视频宣传,使广大师生了解啦啦队运动是一项健康向上、激情动感同时又包含许多教育元素的体育运动,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身到这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中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既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又极大地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应加强啦啦队专业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提高教练员、裁判员业务水平;加强啦啦队运动竞赛组织、管理、运行等赛事各环节的运作;加强啦啦队运动的理论研究,促进啦啦队运动的协调发展。通过啦啦队运动竞赛的开展,全面促进校园啦啦队运动的普及与推广。

2005年,在北京首次举办文明啦啦队比赛,10支看台啦啦队参加了比赛。2007年,金龙鱼杯北京市文明啦啦队大赛开赛,参赛队员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层。看台啦啦队通过展示助威口号、助威歌曲并使用助威棒或者各自特制的助威道具展现啦啦队员的风貌。随着看台啦啦队运动竞赛的开展,参加的队伍不断增加,参加的组别也增加为小学组、中学组、大学组、社会组4个组别。为了促进看台啦啦队运动的普及,看台啦啦队运动竞赛的开展应扎根于大众,在民众中树立文明观赛的意识和行为;其次看台啦啦队运动竞赛应制度化,定期举办比赛。看台啦啦队运动的全面开展必将促进观众素质的提升并推动赛场文化的建设。

4 结 语

啦啦队运动是指能够与其他体育竞赛有机结合,达到呐喊助威、调节赛场气氛目的的团体性活动。啦啦队运动由一个表达男性高校体育文化的非正式途径变成了大众所熟悉的现象,参与者性别、风格、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体育赛场啦啦队以及啦啦队运动作为一项竞技赛事两个视角对于啦啦队运动的文化价值进行阐述,其文化价值包括增强体育赛场文化、提升娱乐功能及倡导团队精神、丰富校园文化两个方面。

啦啦队运动由最初的呐喊助威活动演变为竞技赛事很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以及广受青少年欢迎的竞赛项目,应进一步加强啦啦队运动的普及,推动“阳光体育”活动在学校的开展,促进职业赛场啦啦队运动与校园啦啦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加大啦啦队运动宣传,促进啦啦队运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应用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

[2]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

[3] 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田麦久.试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时代要求[J].体育科学,2006(6):3-5.

[5] 郭伏良,马云静.是“拉拉队”还是“啦啦队”[J].汉字文化,2007(6):72-74.

[6] (韩)朴占熙.七种汉语教材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5:27.

[7] 徐中秋,邱建钢.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2006-2009版)[M].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8]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9] Justin Carrier, Donna McKay. Complete Cheerleading.[M].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 Data,2006.

[10]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价值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一块石头的价值
Passage Four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