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活动介入灾后地区人群心理行为康复的研究

2008-03-14王家宏陶玉流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12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

王家宏 刘 洋 陶玉流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摘 要:灾后地区的人群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行为问题。心理障碍和怠惰行为是灾后地区群众普遍的精神行为问题。体育活动作为心理、生理康复治疗的工具,应该有组织应用与灾区人民康复中。在组织灾区体育活动中,安全、性别、年龄、残疾、地理文化等因素应该被慎重考虑。

关键词:灾后;心理障碍;体育运动调节

中图分类号:G80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589-03

A Study on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into People

in Post睤isaster Area

WANG Jia瞙ong, LIU Yang, TAO Yu瞝iu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Jiangsu China)

Abstract:People in post瞕isaster areas are suffering from various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 problems. Mental disorder and exhausted behaviors are major mental and physical problems.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rehabilitation and therapy,should be used in helping people in post瞕isaster areas in mental and physical recovery. In organizing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of post瞕isaster program, factors such as security, gender, age, disability and geographical cultur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Key words: post瞕isaster; psychological disorder;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纬31°,东经103.4°,在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据民政部报告,截至9月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 226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失踪17 923人;据总参谋部报告,截至9月4日12时,抢险救灾人员已累计解救和转移1 486 407人;据卫生部报告,截至9月4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累计96 544人(不包括灾区病员人数),已出院93 095人,仍有776人住院,其中四川转外省市伤员仍住院351人,共救治伤病员4 106 795人次[1]

为了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研究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人类怎样防灾减灾,仍然是一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山地灾害的研究致力于防治工程技术的探索,及山地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建立,相对忽略了由于人们的灾害意识淡薄、不正确的避灾行为而造成损失的研究,同时关于灾后除对特定区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民众生活带来极大的冲击外,对灾害诱发形形色色的非常态社会心理很少涉及,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和稳定。充分估计和及早防范未来严峻事态发生,对突发性山地灾害降临可引发的消极心态与群体逆反行为进行正确疏导、劝慰和化解,提高公众应灾心理素质、同时从措施上加以制约和规范,将有助于危难时刻区域社会的稳定,增强社会应急防御和灾后自救互救的凝聚力,从而使政府统一指令下的社会防灾抗灾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体育活动作为一项社会文化活动,其康复的作用已经被广泛的得到认识。灾区的人民、尤其是儿童少年收到灾害影响,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留下深刻的创伤,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都应该有责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体育活动为媒介来帮助灾区人民、儿童进行身心康复。然而,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不系统的活动组织极大的限制了这一工作的开展。事实上,国际体育教育科学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port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已经开始系统的安排该研究的工作。特别是2007年在柏林的灾后地区体育和身体活动开展研讨会(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Post-Disaster Intervention),在系统发展这一理论、并促进其实践应用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本研究旨在对灾后地区体育活动介入的意义进行探讨,并结合其他国家实例与我国国情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借鉴其他国家灾后体育活动开展的可行经验,为灾区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摆脱灾害阴影,重新融合社会提出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

1 灾害(disaster)和灾后恢复(disaster relief)

世界卫生组织对灾害的定义为:“任何能够造成极大人员伤亡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健康服务的事件。并且这样的危害极大,必须需要其他地区帮助才能缓减。”[2]灾害一般被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被认为:“是一个自然性的严重危害,例如:地震、飓风和海啸等等,一般具有发生突然,危害范围大,危害程度深,并且超出受影响地区处理能力的特点。”[3]人为灾害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人道主义危机。通常以大规模的暴力,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无家可归,由于政治军事限制造成的人道主义救援极大困难为特征[3]

灾后恢复是指在灾害发生时、发生后的决策和行动,包括紧急恢复、康复以及重建[4]

2 灾后心理障碍

灾后的人群特别是青少年会在心理上产生极大创伤。精神病学对创伤的定义为:一种感情上受到的伤害或刺激,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造成持久和深远的损害,经常导致精神失常。而这种创伤时常发生在“一个人被暴露在威胁生命的事件中经历强烈的恐惧、害怕和无助。”[5]后。这样的心理创伤的影响是极大,并且普遍的。受影响人群会不同程度的表现出畸形的心理精神状态,例如:易怒、焦虑、责备、绝望、恐惧、受挫、忧伤、负罪感、沮丧、脆弱等。例如在俄克拉荷马州(Oklahoma)城爆炸袭击幸存者中,45%的人出现了灾后精神障碍,其中25.5%的人患上了抑郁症[6]。灾后的青少年儿童是心理创伤后遗症高危人群。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儿童在灾后易发多种精神性疾病,包括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并且伴有多种行为障碍。[7]尽管灾后心理障碍会普遍发生在受灾人群中,但是,一般认为90%~95%的人在经历过灾后创伤后可以恢复灾前的正常精神状态。克亨等(Cohen et al)把灾后人群对灾难反应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表1)。

3 灾后体育活动介入的意义

灾后开展的体育活动则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其不是希望参与活动者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而是更多强调的是其对心理的影响。在2007年柏林的灾后体育活动开展研讨会的手册中,其对灾后开展体育的意义描述如下:灾后重建过程中,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是非常有效的工具来帮助受到灾害影响的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克服心理阴影。[9]并且灾后幸存者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由于无工作可做和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很多人的生活会变得怠惰。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与外界、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且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有利于加快灾后人群缓减心理障碍的过程,使他们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行为。因此有组织的开展灾后体育运动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在有组织开展的灾后体育运动的相关研究中,有很多实例证明了在后体育活动对于心理创伤康复的重要意义。例如在乌干达组织的“少年联盟”体育活动中有很多青少年在2003年的动乱中被绑架。他们亲眼见证了残酷的暴力行动,在逃离叛乱组织后,他们都经历着极大的心理创伤和阴影,他们没有朋友、不愿意交流。但是在“少年联盟”中,通过有组织的足球练习、比赛,他们重新融入正常生活,并摆脱了心理创伤的影响。

我国今年是地震多发年,其地震震级之深、范围之广、频率之大、危害之深是唐山地震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地震灾害年。灾害发生后,全社会都投入到灾后重建过程中。如何让受灾人民从严重的心理创伤中恢复,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然而由于相关经验的缺乏、部分媒体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严重的影响灾区人民心理康复。体育活动具有其特有的普适性和娱乐性,它可以根据灾区实际情况,被应用作为加强交流的媒介,有组织的应用与我国灾区心理创伤康复中。

4 灾后体育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

4.1 安全

安全是灾后体育活动安排首要考虑的因素。灾后开展体育活动的选址一定要保证安全。潜在的二次灾害会威胁到参与体育活动的灾区群众以及活动组织者。一般灾后传播的对灾害再次发生的谣言会大大影响到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由于受到谣言的影响,人们宁愿呆在家中或者临时的避难所,禁止自己的孩子离开参加任何社会活动。这种情况时常发生,更加重了自我隔绝。[10]因此,在灾区开展体育活动时,无论在选址、体育活动手段、活动装备选择等方面必须把参与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4.2 灾后人群的心理状态

灾后人群普遍存在的复杂的精神状态和异常的行为举动。在1995日本神户地震后两到三天,大部分灾区生还者表现的健谈、兴奋和轻度狂躁,主要的精神性问题是情绪失调和失忆。[11]而在1999年马尔马拉(Marmara)的地震后几天,生还者表现出麻木,几乎对地震情况没有任何反应,对灾后援助不满使他们变得急躁易怒。因此,灾后开展体育活动面临的是受灾群众复杂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例如在2003年九月,伊朗巴姆(BAM)地震后,某组织安排体育活动对灾区群众进行心理调节。在进行一个足球游戏时,要通过踢球开始比赛。然而参与的孩子们都无动于衷的站在原地,他们在地震中受到了严重创伤,以至于他们忘记了如何进行游戏。这样的情况通常会出现在灾后的前几个月内。[12]即使在一段时间调整后,情绪、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后,他们仍然很容易再次受到对灾难痛苦回忆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灾难对心理的影响会持续很久,会通过外界刺激重新唤起受灾人群对灾难痛苦的回忆,并造成心理焦虑。[13]因此在进行灾后地区体育活动安排时,要充分结合当地人群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合理组织进行。

4.3 年龄

体育运动安排必须要考虑到年龄的因素。老年人进行体育活动项目就不能和青少年的体育项目一样。灾区不同年龄段的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表2)。

由于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在灾后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安排组织体育活动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的生、心理状态,合理进行安排。对青少年可以多采用集体性、娱乐性强的体育活动,对于成年人可以采用一些具有一定强度的、普适性强的球类活动,而对于老年人则采用一些强度不大,动作较为简单的一些身体活动,例如慢跑、太极、气功等强调身心和谐的练习项目。

4.4 性别

男女灾后的心理反映、行为表现具有差异,并且在体育活动的爱好等方面也有所不同。据有关研究表明,女性在灾后承受心理压抑的程度要高于男性。[14]女性在对灾害的感知程度与男性也存在差异。例如在鲁玛普莱特(Loma Prieta)地震后,成年女性认为地震持续的时间为78 s,而成年男性认为地震持续时间为48 s。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青少年中[15]

因此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女性的心理特点和她们对体育活动兴趣的差异。对女性可以采用一些强度不大、娱乐性较强的球类活动,例如软式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隔网项目,也可以采用女性比较喜欢的有氧体操、瑜伽等进行。在参与组织活动的工作人员中,一定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女性工作者。这样便于开展女性体育活动的指导以及完成儿童、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协助工作。

4.5 地域文化

进行灾后体育活动必须要考虑当地地域和文化特点,当地体育运动也必然受到当地社会状态、文化的影响。吉登斯(Giddens)认为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被看做是特定社会的反映和产物。体育可以是一个庞大社会的缩微景象,它在特定的社会、区域中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的价值体系标准的影响。个体对于体育的态度也会受到其个体经验、父母态度以及该区域社会文化模式的影响。在组织灾后体育活动时,必须要考虑到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并且要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背景[9]

4.6 残疾人

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必须要考虑到残疾人的融合。根据导致伤害的时间,可以把残疾人分为灾前致残和灾害致残两类。而在灾难中伤残的人,常常带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阴影。对康复中的残疾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其身体机能的恢复,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状态施加影响,从而促进心理康复。

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很多一般的体育活动难以进行,这就要求组织者必须根据残疾人具体情况特点和体育活动开展的条件,研发或者对一般的体育活动进行改良,从而能够满足于残疾人的个体差异,使他们也可以融入体育活动中。这一思想也是目前西方针对残疾人体育安排组织的主流思想。在具体实施中,融合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复杂,组织者必须要对残疾人参加者有积极的态度,并给予鼓励,并且在活动过程中给予足够的信任和必要的照顾[9]

5 思 考

灾后群众在受到严重的心理、生理创伤后,其行为、精神表现非常复杂,灾后心理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开展灾后体育活动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课题,国外有关机构通过在世界各地灾区开展适应性的体育活动加快灾区群众心理康复过程,帮助他们保持积极地生活状态。这些行动已经初见成效,并且逐渐丰富完善了该领域的理论实践经验。

我国今年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恶劣影响,对灾区人民群众的生理、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在进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灾区人民的心理状态调节问题已经受到广泛重视。而有组织、科学的开展灾区体育活动,是心理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并且应该作为一项长期的康复工作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http://www.gov.cn/jrzg/2008-09/04/content_1087884.htm.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mergency and humanitarian action, 2005.

[3] Ordner. Schnyder. Reconstructing early intervention after traum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82-92.

[4]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ly agreed glossary of basic terms related to

disaster management. Geneva, 1992,9.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ICD-10).

[6] North C.S., Nixon S.J., Shariat S., Mallonee S., McMillen J.C., Spitznagel E.L.,et al. Psychiatric disorders among survivors of the Oklahoma City bombing. JAMA, 1999:282: 755-762.

[7] Pynoos R.S., Steinberg A.M., Goenjian A. Traumatic stres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current controversies. In B.A. vander Kolk,

A.C. McFarlane, L. Weisaeth (Eds.), Traumatic Stress: the Effect ofOverwhelming

Experience on Mind, Body, and Society, 1996:331-358. Guilford, NewYork.

[8] Cohen R., Culp C., Genser S. Human Problems in Major Disasters:A Training

Curriculum for Emergency Medical Personnel. US Government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DC,1987.

[9] Handbook Prepared in Conjunction with ICSSPE's International Seminar. Berlin, 2007:91,101.

[10] SAD and Schwery Consulting. Considerations in establishing sport programs for youth in disasters and complex emergencies: Landcape document, Draft document, May 14, 2007:18 (unpublished).

[11] Ueno Y., Nishimura A., Tatsuno Y., Yata K., Adachi J., Fujimoto S., et 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 of inquests in the Great Hanshin earthquake. In I. Kamae(Ed.), Comprehensive Medical Studies on the Earthquake Victims, 1998:27-34.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Kobe.

[12] Henley,R. Overcoming trauma through sport.2end Magglingen Conference on Sport and Development.Swizerland,2005:7.

[13] Juan Jose Lopez-Ibor .Disasters and mental health .John Wiley Press, 2005:30.

[14] Green B.L. Traumatic stress and disaster: mental health effect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adaptation. In F. Lieh-Mak, C.C. Nadelson (Eds.),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 Vol. 2, American PsychiatricPress, Washington, DC. Press, Washington, DC.1996:177-210. American Psychiatric.

[15] Goenjian A.K., Molina L., Steinberg A.M., Fairbanks L.A., Alvarez M.L.,Goenjian H.A., e Posttraumatic stress and depressive reactions among Nicaraguan adolescents after Hurricane Mitch. Am J Psychiatry, 2001:788-794.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
如何帮助初中学困生克服语文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空心病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障碍的现状调查
心理障碍与完美主义之间的关联分析
低到尘埃里
农村学生英语口语障碍的形成及对策
谈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克服解数学题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