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理性思考

2008-03-14毛振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12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和谐发展

毛振明 查 萍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在中国取得辉煌成绩的2008年奥运会以后,对体育事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体育体制改革、竞技体育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举国体制并论证了其实现的可能性,同时指出实现新的举国体制的具体做法,及科学、和谐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举国体制;新的举国体制;竞技体育;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701-03

A Rational Ponder on the Nation瞱ide System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Calmness after Enthusiasm, Issues under Brilliance: Pondering after

Beijing Olympic Games

MAO Zhen瞞ing, ZHA Ping

(College of P.E. and Sport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After China gaining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 2008 Olympic Games, we make a deep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arget of sports, reform of sports system an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then we bring up a new type of nation瞱ide sports system, and demonstrate the possibility of how

to realize it which adapt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China. At the same time, we

point out its specific practice,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idea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scientifically and harmoniously.

Key words: nation瞱ide system; new nation瞱ide system; competitive sport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无与伦比”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已经结束,声势恢弘的开闭幕式以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51枚耀眼的金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力量,也极大地增强了全体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但16天像过节一样的日子嘎然而止之后,国人也进入了总结的思绪和反思的远虑之中,一个个一直就困扰国民的问题又开始回到理性的国民头脑之中:今后体育强国的目标?此次奥运会的辉煌掩盖的问题及其根源?如何看待在世界上已不太多见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是否并怎样去继续延续这个“举国体制”?如何去做到国家体育事业的和谐、科学发展?等等。本文就这些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拙见。

1 北京奥运会后,我们体育强国的目标定位及赢取更多金牌的意义

无疑,中国的体育界和体育事业在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无与伦比”是罗格的评价,也是世界的评价。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无与伦比”主要是赞扬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组织工作、开闭幕式的创意与效果以及包括中国运动员在内的各国运动员所取得的佳绩,它并不是指向中国的体育事业,至少不指向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部。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竞技体育的辉煌崛起赞不绝口,却对“中国是一个真正的体育强国”缄口不语。51块金牌在北京奥运会的组织成功的照耀下,把中国的竞技体育置身于“无与伦比”的“顶峰”,但“顶峰”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绝境”,中国将在今后朝哪个方向去再铸辉煌不仅是个功利的国家战略问题,更是中国再次走向世界之林的民族责任问题,也是真正与世界共同价值观接轨的问题,是中国与“同一个世界”是否真正拥有和努力实现“同一个梦想”的问题。中国再瞄准第52金牌还有没有意义?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在奥运会的最后一天很多人由于期待金牌的50和奖牌的100两个整数而对第51块金牌的获得反而感到遗憾的普遍心态中得到了某种答案。至此,金牌数量好像仅仅已经是一个游戏了。也可以说,中国就是拿再多的金牌也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了。因为金牌第一已经雪洗“东亚病夫”的耻辱,100块奖牌已经圆了中国的百年梦想,换句话说,就是有再多的金牌也不会有人认为中国是真正意义的体育强国,因此,聪明的中国人民是不是应该以北京奥运会为分水岭,今后不再选择去争夺更多的奥运会金牌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新的目标和新的梦想呢?

2 北京奥运会辉煌战绩下掩盖的问题及根源

“无与伦比”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让人难忘,也让中国耀眼,但似乎让国人暂时看不到了一些问题。如果刘翔的表现还只是让国人失望、困惑和猜疑的话,那么,中国男足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不只是让国人失望和困惑,而是让国人感到愤怒和耻辱。中国竞技体育的伟大成就不能也不应该掩盖现行体育体制中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中国竞技体育成就的成本和效益问题、中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素质问题、中国运动员的出路和安置问题、中国竞技体育的道德规范和腐败问题、中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相互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答和解决关系到中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世界对中国“体育强国”的承认,关系到中国竞技体育的荣誉和含金量、可能也关系到中国的大国形象和责任。

上述问题中,有的是世界各国通有的问题,可能在中国略显突出;有的是中国独有的问题,由国情所致。那么中国的问题来自哪里呢?本文认为:问题主要来自现在议论很多的“举国体制”上。什么是“举国体制”?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同志是如此下定义的:“国家高度重视和有效组织的,集中有限人力、财力、物力,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配置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1]的体育制度。那么,为什么说中国体育的许多问题来自于这个“举国体制”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举国体制”呢?

3 关于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客观分析

3.1 关于初级阶段 “举国体制”存在的必要性

刘鹏局长说:“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与我国国情和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相适应而形成的”。[2]本文非常赞同这个基本观点,并且认为这是我们看待和评论“举国体制”的最重要的视角。本文认为竞技体育是与一个国家的国力、人口总量及其素质、体育传统与普及度、国家对体育支持力度四个主要因子有关系,用“竞技体育成就=综合国力×人口总量及其素质×体育传统与普及度×国家对竞技体育支持力度”这样一个模糊的公式可以大概得出结论,这次北京奥运会,我们可以基本验证出这样的结果。我们随意选取一些国家进行分析,得到如表1所示的结论。

从以上的简单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在中国的国力还相对薄弱、体育传统和体育普及度还很低、人口虽多但人口素质(特别是体育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还较差的历史条件下,要想在世界竞技体育的舞台上展示我们的风采,我们就必须集中力量、依靠国家的全力支持,依靠全民的力量,依靠特殊的政策与手段来办竞技体育,来取得特定时代的体育成就,这就是中国要依靠“举国体制”来办体育的理由所在。

3.2 对中国竞技体育的投入和价值的分析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是穷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不需要这么昂贵的金牌”,甚至有人说“金牌拿得再多,跟我也没有关系,我的工资没有增长”,本文不同意甚至坚决反对这一观点。中国是穷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更是正在进行伟大复兴的国家,是担当着历史责任的崛起大国,开放不久的中国需要世界的了解和承认,刚脱贫的中国人需要自信心和责任感,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更多的机遇,海外的中华同胞需要祖国的精神支持,这一切都是北京奥运会的伟大意义和效应,都是中国运动员胸前金牌的价值核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予世界的超级感动、中国运动员(男足暂时可以除外)身上的中国精神的全面体现、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与和谐社会理想与世界共同观念并轨的如潮好评、中国人民好客的举动所展示出的和平气质,以及北京和其他协办城市的光彩亮丽给予世人巨大震动都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和振兴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成千上万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外国媒体和宾客来时带着“中国男人梳着鞭子、中国的天是黑的、空气里充满着毒气、中国的食品不能吃、中国没有水洗澡”的成见,走时留下的却是“要公正、真实地宣传中国”和“不能再相信诋毁中国的那些鬼话”的承诺,这些都是北京奥运会的巨大的价值,这些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计算,或者说:为了这些伟大的价值,花多少钱都值得。至于用自己长没长工资来评价奥运会的观点,本文只想说“国家振兴、匹夫有责,国家强盛、人人受益”,“面包一定会有的”。

4 今后“举国体制”面临的选择

北京奥运会后,我们应如何看待“举国体制”呢?当然如前所述,中国的“举国体制”在中国的国力还没有足够强大,中国的经济还刚开始腾飞时,为中国成功地举办了“无与伦比”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中国争得光荣和机遇,中国的“举国体制”可谓功不可没,我们必须予以十分充分的肯定。

但是,这个“举国体制”也有它自身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现行的“举国体制”是脱离了教育的体系。由于脱离了教育的体系,运动员素质和出路的问题出现了、培养效益低和高淘汰率的问题出现了、青少年的教育权利和其他权益保护的问题出现了,体育过度职业化和商业化的问题也出现了。

因此,在2008年后的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国家的宣传也有了更多的途径、我们的金牌走到了“顶峰”和“绝境”、人民更期待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真正体育强国、体育中的个别不良现象也必须得以纠正的新形势下,中国的体育事业是怎样的目标?中国的体育体制要不要改变?中国的竞技体育将怎样地发展等都是全中国人民十分关心的,也是政府要统筹兼顾的,更是体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对“举国体制”的发展进行畅所欲言的讨论。

分析一下,关于“举国体制”,我们面临的选择无非有以下三种:一是完全坚持现在“举国体制”或进行一些小的完善;二是彻底放弃“举国体制”,像企业和一些事业发展一样进行大幅度的社会化,推向市场,任其经风雨而实现自然的发展;三是另辟蹊径,寻求一种具有“举国体制”之长处,但少有“举国体制”之短处的新体制。本文认为第一种选择不行,因为如此“举国体制”的弊病难消、消耗巨大、人民不容、难以为继;第二种选择也不行,因为如此,国家的竞技体育会大幅度衰退、国人不容、华人不容、国际社会也不容;因此,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建立一种新型的,可以使体育获得新的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举国体制”。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关于“举国体制”,提出一要坚持,二要完善的观点。这也符合第三种选择的基本思想。那么,如何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刘鹏同志没有讲。

5 建立新的“举国体制”的设想

那么,什么是新的举国体制呢?而这个新的举国体制可以概括为:“竞技体育事业逐渐回归教育系统,国家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系统内借用现在的竞技体育资源和方法发展竞技体育事业”,这是一种新的“举国体制”正是本文认为的最好的第三种选择。那么,这种“举国体制”是不是可行的呢,我们可以历史和国际的经验来论证一下:

从历史的经验上看,中国的竞技体育就是发祥和发展在学校之中,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各种西方的教会学校把国外的近代竞技体育运动方式、器材、教学方法和比赛方法介绍到了中国,以后竞技体育就主要以学校体育的形式在发展,各个运动项目的优秀选手基本都是各级学校的在校学生或是学校的青年教师,例如第一位中国奥运会选手刘长春,威震远东的篮球“五虎将”,以及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中苏体操比赛的国家体操队等都是大学的学生,他们既代表着国家的最高竞技水平,又是合格的大学生。当时的竞技体育主要是在教育系统中比较自然和协调地发展的。但是有人可能会质疑:那时的竞技水平比较低,所以学生可以通过业余的训练达到相应的高水平,而这种情况不适应现在的很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要求。这种说法有道理,也是事实,但是并不完全排除在教育中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可能,因为,我们还有国际的经验。

从国际上看,现在许多国家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体育系统,也没有常设的国家训练局和国家队,他们优秀的运动员主要来自大学。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就是这样,而且他们的大学生运动员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例如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拿了16快金牌,而美国的斯坦佛大学一个大学就拿了15快金牌,充分说明只要有相应的培养机制和必要的条件,即便是在当今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形势下在大学里依然可以训练出最高水平的运动员。因此,竞技体育逐渐回归教育系统,在教育系统内坚持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完全不现实的假设,而是一个经过改革和努力就可以逐步实现的现实选择。

那么,我们如何实现新的“举国体制”呢?实现这个“举国体制”的步骤和具体的做法又是什么呢?我们需要怎样的条件呢?本文在这里设想一下以抛砖引玉:

1) 在国家机构改革时,要将国家具体管体育甚至直接办竞技体育的方式逐渐向国家依法宏观管竞技体育的方向转变,工作向制定法律法规、设计宏观战略、布局全国项目的“任务学校”、组织各级比赛、进行“任务学校”的评价和依法监管经费使用等方向进行转变。

2) 逐步取消现行的准教育和非教育的体育运动学校和运动技术学院,转而在全国有条件的大、中、小学中根据项目特点,仔细计算和部署各个项目的数量和布局,“任务学校”,由国家体育部门和国家教育部门委派任务,每个任务学校担负1-3个运动队,具有同一项目任务的不同阶段学校通过协议的形式形成输送和接收的“对口联系”,形成各个项目“一条龙”的真正衔接。

3) 国家将现在的竞技体育经费以“竞技体育专项经费”的形式下拨经费支持各“任务学校”的训练和比赛,定期根据任务学校的业绩进行评价,对那些输送人才不利和竞赛成绩不好学校予以停止任务和停拨经费的处理,对成绩好的学校则增加经费并予以奖励。

4) 将国家优秀的教练人才输送到各个“任务学校”,教练在“任务学校”成为教师,以训练工作为主,兼顾教学;或专门设置与教师职务系列完全同等待遇的“教练”职位。对教练人员也是以输送人才和比赛成绩的业绩进行评价,决定其留任和解聘。

5) 将各地的体育设施按远近指定给“任务学校”作为训练场馆,不训练时由各级体育部门组织对社会开放,促进全民健身工作。

6) 一些在学校无法进行训练或训练比较困难的项目,如皮划艇、射击、射箭、帆船以及田径的链球、铁饼和标枪、以及非奥运会项目的跳伞、航模、高尔夫等可以由学校和社会上的俱乐部共同培养(社会俱乐部也由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布局和支持)。

以上诸点在现在形势下基本上都可以实现的,如果我们再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实现新的“举国体制”是可行的。另外。本文也根据各种信息掌握的现行体育经费,对全国各个项目进行布局后所需要的花销进行过初步的计算,结论是经费应是有减无增的,因此经费也是可行的。

6 今后国家体育事业和谐、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

2008年奥运会的巨大成就突显了中国竞技体育大国和全民健身之间的反差和矛盾,突显了中国竞技体育大国和学校体育发展之间的反差和矛盾,突显了中国竞技体育大国和青少年体质增强之间的反差和矛盾,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提出了中国体育事业和谐、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现在的体育事业的基本现状可以描述为:竞技体育得到国家高度的重视,有着世界一流的训练条件,超前于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社会体育开始得到国家高度的重视,群众体育锻炼环境迅速改观,体育人口基本符合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学校体育虽然一直得到国家的重视,但由于有以人口问题和就业问题为源头的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体育发展落后于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比同类国家要明显、要严峻。因此,2008年后的国民意识一定要关注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平衡发展,关注真正体育强国的发展道路。本文认为国家的发展方略和国民意识可以循以下的思路来进行:1) 竞技体育:要锐意管理体制改革,要从注重投入效益的观点出发、从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的观点出发去建立新的“举国体制”;2) 群众体育: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体育思想,要从和谐社会建设观点出发、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观点出发、从现代文明生活构建的观点出发去建立全民健身的“举国体制”;3) 学校体育:要进行全社会的总动员,建立“没有全体青少年的强健体魄就没有体育强国”的观念,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全面优化青少年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社会环境,用“举国体制”的方法去迅速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辉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然已经渐行渐远,但是国民对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思考和探索应该是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

参考文献:

[1] 许立群.举国体制要坚持要完善——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专访[N].人民日报,2008-9-6(4).

[2] 叶小文.罗格之赞:无与伦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9-5(1).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和谐发展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研究
探究竞技体育科技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
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促进林业和谐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