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披肝沥胆 感人肺腑

2008-03-14邹维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1期
关键词:情感表达

邹维国

【摘要】《与妻书》是一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奋起的绝笔家书。该文从追忆往事、倾诉爱意,寄望后人、深情嘱托,为国捐躯、赤胆忠心三个方面表达思想情感。

【关键词】《与妻书》;情感表达;思想感情

普希金说:“如果你的语言不是出自内心,你就不能打动别人的内心。”林觉民的《与妻书》正是这样一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奋起的绝笔家书。细细体味,笔者认为这封信是从以下三方面来表达思想情感的:

(一)追忆往事,倾诉爱意。

为了让妻子体察自己的心愿与感情,作者首先以“汝忆否”引出对四五年前的晚上的追忆,作者从爱怜妻子的感情出发,想到妻子一定承受不了失去丈夫的痛苦,所以宁愿“汝先吾而死”,可是没有想到“我”因先死而让“汝”万分悲痛,从而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情厚意。接着从“我”内心深处真是不能忘掉心爱的“你”而告白、回忆“我们”后街房子之事,情真意切地叙述了夫妻婚后的美好生活,这些回忆既是夫妻初婚时情感绵绵、恩恩爱爱、甜蜜幸福的真实写照,更是作者对妻子眷恋之深的真情表达,目的是让妻子领会自己内心真诚的爱恋。然后作者又写一个别前回忆,使妻子更进一步理解自己为何独身而去,作者内心深处百感交集,却不能启口,真可谓“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其实作者都是为妻子着想而“无所不至”,让妻子易于接受谅解自己的死别,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在这三件追忆往事的字里行间,作者反反复复地倾诉对妻子真切的爱,倾诉自己难以言说的情感话语,体现出他对妻子的发自内心的爱,读来无不令人感动。

(二)寄望后人,深情嘱托。

林觉民是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他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拳拳深情打动了读者。更难可贵的是他寄望后人和妻子的深情嘱托,他嘱托妻子抚育好孩子,希望五岁的儿子长大后,也要像他一样胸怀大志,作者深情写道:“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愿子“肖我”,正是以国事为重,希望革命后继有人。作者希望妻子教育孩子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就连妻子“腹中之孩子,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因此,作者感到慰藉和希望的是“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作者的反复叮嘱,表达寄望后人推翻封建反动统治的决心和信心,他的内心世界多么忠贞纯洁,他的思想情操是何等高尚啊!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统一,寄望儿子继承革命事业的大公无私和杀身成仁的献身精神,此时在读者面前熠熠生辉。

(三)为国捐躯,赤胆忠心。

作品中林觉民对妻子真挚的爱是感人的,然而他的忧国忧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更是催人泪下,令人感奋。作者除了表达“吾至爱汝”之情外,还在于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作者既钟情于爱妻,更钟情于“天下人”,他将个人的幸福与全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文中写道:“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烈士“以天下人为念”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多么崇高!作者将爱妻子的情感融于爱国的情感之中,表达自己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幸福千万人的愿望,字里行间无不表现出作者为国捐躯忠贞报国的强烈决心,也深刻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的内心世界和他的生死观、幸福观。

猜你喜欢

情感表达
关于声乐语言的美学元素探微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