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家的自我救赎

2007-05-23BIZMODE

商界·时尚 2007年5期
关键词:盔甲骑士企业家

BIZMODE

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悲惨在于受制于他自己(制与受制是一)。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最伟大的能力或本领。

——梁漱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伊甸园。按照基督教的说法,自我救赎是基督教最高贵的表现,是人超越自我现实的最佳手段。人罪在天性,在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的人生中,每一个人都渴望美满幸福的人生。只有实现自我救赎的人,在现实意义上将,才能实现现实的自我实现。 获得人生的幸福。

几个星期前,黑龙江富豪李宝宇“蒸发”,陈晓旭剃度出家,似乎拉开来了中国富豪自我救赎的序幕。

同期,扬州、河北等许多名寺的高僧身边,从未聚集如此众多的企业家和商务人士,越来越多难得偷闲的商场,职场精英把假日时光用于参禅,与高僧对话,期望借此寻找内心的宁静力量。

李宝宇为什么要蒸发呢?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身边没有能够交心的朋友,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自然而然的站起来目送他,但却不可能约儿时的伙伴在小酒馆里放肆的喝酒。

企业家的本质是有局限的一族。他们关闭视野,专注于一端,才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可是,当这种创造力,被公众的盲崇不合时宜地夸大,企业家自我限制的边界不断被打破,在公众眼里无所不能的企业家,却生成了令人窒息的紧张与焦虑。而其,企业家们肩膀上担待着成千上万人每天的衣食住行,他们没有时间一个人安静独处,认真地去聆听周围,聆听自己的内心。

但是,他们在物质得到极大满足后,必然开始反思精神的回归,重新获得信仰以拯救自己内心的自由。

李宝宇,一个企业家的“蒸发事件”

3月1日上午,在公司高层会议上,黑龙江省海外集团总裁李宝宇突然宣布,放弃海外集团。公司与会高管含泪劝阻,仍未能挽留住他。

公司的高管们还清晰地记得李宝宇那天的讲话:“二十几年来,我从机关到国企开拓创业,直至创办海外集团,今天已经达到最佳阶段。我感到身心特别疲惫,想过平淡的生活。集团的全部资产和资金我一分不带,留给大家同舟共济做大海外集团。如果万一经营不下去,你们也可以把企业卖掉,出售企业获得的资金一部分捐献给国家及社会慈善机构,一部分用于安置职工善后处理,千万不要给社会增添负担……”

这位53岁的民营企业家,就这样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10年艰苦打拼的海外集团,没带走账面的一分钱。

自3月1日李含泪离开海外集团,该集团员工就一直以各种方式不断呼唤他回归。此间,关于李宝宇“蒸发”的各种猜测也陆续出现在互联网上,尤其是一些负面说法的推波助澜,更让此事成为网络热点事件。

20日上午,海外集团收到李发来的隐去来电号码的传真。李在传真中称:“3月1日我和大家含泪告别后,带着家人离开哈尔滨。说实话,我从未感受到这么轻松和自由,真的好像忘记了自己曾经做过总裁,也忘记了自己曾经有过巨额资产……这几天我想了好多,为什么我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拼搏,该做的事都已做了,也应该过点正常人的生活了,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只想今后能和老婆孩子在一起过平淡的正常生活,怎么能在社会上引起这么大的波动呢?怎么能引起社会各方很多猜测呢?我感谢集团可爱的员工对我的声声呼唤,感谢媒体及社会各界朋友对我的关心和关注。说实话,我就是因为多年的商海打拼,实在是感觉太累了,也不想再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我才不得不决定放弃一切和家人过正常人的生活。我觉得20多年来,我本分做人认真做事,为社会、为员工、为大家该做的都做了。人过五十也该为我的妻子、女儿和自己想一想了,请你们理解。”

同日,李宝宇在北京对记者说:“本来是件很简单的事情,现在一切都乱套了,我也去不成海南了。”他透露了这些天的行踪:本想去海南休息些日子,但是媒体报道和社会反响以及员工们短信的真诚呼唤,让自己感到这件本属平常的事情引发了巨大的不平常的反响。特别是网络上出现的负面评论说这是他一手策划的一出拙劣闹剧,令他十分气愤。他开始考虑返回哈尔滨。

21日上午8时,海外集团的两位副总一行人出现在李临时住所前,前日晚一直在劝说他回心转意,当天还有一批员工要自费来北京劝李总回去……一旁沉思的李宝宇听到此处,坚定地说:“我今晚就走!”

当天下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两级领导赴京劝说李宝宇回哈。

“既然员工们这么需要我,政府和媒体这么关心我,我和家人决定放弃隐居打算,回去带领海外集团员工继续为黑龙江发展做贡献!”

22日晚,李宝宇登上北京至哈尔滨的Z15次列车。“富豪蒸发事件”看似尘埃落定。

4月9日,“蒸发事件”第40天,李宝宇回归后上班第一天。关于他的“失踪”,关于他内心的彷徨孤独,关于他的财富以及他不成功的自我救赎,以及他现实的无奈,似乎都在李宝宇内心成秘,他很矛盾,不想吐露自己的心声又想袒露自己的困惑。就在这样的困惑无奈和矛盾中,李宝宇接受了BIZMODE的独家专访。

走进李宝宇的内心是艰难的,在决定接受BIZMODE的专访的时候,相信他经历了内心的一些挣扎,甚至,他还有些反复,不希望向我们袒露自己,甚至在和记者对话的时候,他的措辞都非常刻意。

这是一个典型的内心包裹一场严实的企业家,你很难把眼前这个衣冠谨严正襟危坐的人和互联网流传的那位形象落魄样的李宝宇重叠在一起,这让记者意识到,记者希望采访的带着些“革命浪漫主义”情绪的李宝宇已经随着过去40天的风风雨雨悄然而逝,眼前的这个人,已经回归黑龙江海外集团的李总裁。

9日的会面,竟有些一波三折的意味,尽管一大早,记者便赶到了李宝宇办公室,却一直没能真正跟他详谈。因为第一天上班,上午是哈尔滨市领导的到访,下午则是黑龙江省某位领导的召见,期间,还有公司无数员工需要处理的各种事宜。直到晚间6点以后,其实早已着急回家跟爱人开饭的李宝宇才稍稍空闲下来,关上手机跟记者“唠唠”。

李宝宇:我渴望放飞自己的心灵

对李宝宇的隐退,网上的评论偶有一些暧昧的揣测,或是言之凿凿的“揭秘”,总还是以善意的评论居多。或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容易让人失去方向的时代,一个必须通过他人确定自己坐标的时代,一个心灵挣扎在欲望和厌倦之间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李宝宇恰恰讲了一个我们最喜欢听的故事。“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代表着成功之后的超越,入世而能出尘,成为最令人企羡的境界。一个积累了巨额财富而又慷慨散尽财产的形象同时满足了求富和仇富这两种心理。在媒体的报道中,李宝宇的动机是一个未解之谜,而在叙述中又隐隐透出一些悲情色彩。从短信、网上发帖到主页上的公开信,员工的呼唤一浪接一浪。这个故事集中了能够制造“感动”的几乎全部要素:成功,超越,悬念,隐隐的悲凉,真情的呼唤,等等。

人们为什么会感动?当对为富不仁的批判甚嚣尘上的时候,富人形象基本上是与血汗工厂、拖欠工资、缺乏慈善心等紧密相连的。社会上“仇富”心理也一度蔓延,引发了人们对于贫富对立冲突的忧虑。此时,李宝宇的故事是对富人形象的一次反叛、一次颠覆。在贫富差距的背景下,其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隐含了公众对富人的某种期待,构造了一个理想中的富人形象。

企业家是个让人崩溃的职业

然而真相,却一如李宝宇一句话拉开的历史,总不能如想象中那般传奇与完美——“其实,我并不是‘突然要归隐,我已经为这件事情准备了5年”。

1990年,年仅36岁的李宝宇临危受命,从黑龙江省外贸厅调任黑龙江省工商贸易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该公司其时公司连年亏损,欠债近百万元,处于破产的边缘。在一片质疑声中,李宝宇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年后,这个濒临破产的公司在李宝宇的带领下,已经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公司盈利超过1000万元,创汇达到500多万美元,比公司前5年创汇总和高出了近20倍,公司被晋升为国家大型二级外贸企业。李宝宇几成黑龙江企业界一颗新星。

就在此时,一纸揭发信状将李宝宇告至政府有关部门,罪名是“收取回扣、谋取暴利、私吞公司财产”。于是,从1992年起,有关部门对李宝宇进行停职审查,一查便是3年,直至1995年,黑龙江省政府才重新肯定李宝宇的清白与成绩。

“我没有认为政府相关部门有什么不对,揭发信写得那么言之凿凿,不查也是不可能的,那是他们的责任。”但是,这种“小鬼难缠”式的经历,让李宝宇意识到,半官半商的模式并不能让他实现自己的抱负。

“我要证明人们都看错了”。于是,1996年,黑龙江海外集团诞生。深谙国企弊病的李宝宇把集团发展的触角伸向国有企业改革。从1998年开始,海外集团成功兼并七家国企,同时集团向多元化迈进,发展成以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专营、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形式的现代企业集团,拥有12家子公司,总资产4.5亿元。,海外集团已是黑龙江省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李宝宇也成为业内知名的民营企业家。

但2002年,“揭发信事件”再次降临到李宝宇头上,只是“罪名”换成了“偷税漏税”。当年的经历再次重演,等调查结果水落石出,税务机关反而以退回海外集团多缴纳的100多万元税款作为结论时,时间已经到了2004年。

“你们看到我每天都以一个总裁的形象,在你们面前展现神采奕奕、充满阳光的一面,可你们想象的到我曾几次自己开车到江北大坝荒天野地抱头痛苦的情景吗?你们看到我在公共场合风度翩翩的一面,可你们知道我在那些官不大权不小的人物面前为了企业发展低三下四磕头作揖的样子吗?”3年后,李宝宇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这样描述当年的心境。而这时,他已经产生了退隐的念头。

做企业家太苦,所以,李宝宇女儿被他告知,将来绝对不要做企业家,因为这是个让人崩溃的职业,甚至学艺术的女儿到今天仍然不清楚,海外集团究竟是国有的还是父亲的;所以,海外集团没有任何李宝宇的亲戚,因为对于“企业家”来说,方方面面的压力只能自己独自承担;所以,每天工作15个小时却“没人可讲心里话”的李宝宇发现,为了当年的一句“要向人证明我可以”,自己已经离家人太远、离一个“正常人”太远。、

李宝宇的幸福乌托邦

公司没有任何借贷款,账面现金3000万,这是李宝宇“蒸发”时海外集团的资金状况。而刚过去的2006年,海外集团利税达历史最高,还产生了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6名。

“2002年被查之后,公司受了很大影响,我不能一走了之。企业资产超过500万就属于社会的,我不能不承担这个责任,必需要把企业搞好。”

2007年3月1日,安排好公司的一切,李宝宇“全身而退”。

“你看到我那副落魄样子的照片了吧?现在,我出于对人的礼貌必需穿成这样,但是你不知道,我刚脱下这身衣服,换得闲闲散散,头发也不弄时,心里那个轻松,真就是放下了一切的感觉”。

李宝宇的计划是去海南,包下几亩地,在沙滩上种上一大片西瓜、木瓜、哈密瓜,一年丰收两季,如果没有风暴,还能接待朋友,每年也许可以赚几十万。“我春节前就去了一趟海南,花了40多万买了一套小公寓,一辆自行车,成天穿着花衬衣骑车自由自在到处逛……我没什么爱好,就爱吃点水果,要是不回来的话,这个时候哈密瓜差不多就该抽芽了。”

走的时候,李宝宇没有从公司账上带走一分钱,“今年公司还有好几个项目要上,大概需要6000万到7000万元资金。把公司的钱拿走了,那公司没有办法正常运营了,只给大家留下一个空壳企业,我怎么能那么做?那是不负责的。”而且,“如果谁说没有钱也能过得很幸福,那就是虚伪。但对我来说,200万就足够了。我平时没什么花销,自己的钱已经够了”。

放松下来的李宝宇执行着他“成为正常人”的计划,一家人关上手机,也不乘飞机,坐火车一路悠悠向南,在北京歇脚,到河南逛寺庙,再到上海周边游玩。向来愧疚于没有时间陪伴家人的李宝宇至今仍然感叹:“那是我这几十年来最好的日子”。

未来,我还是要隐退

“最好的日子”只有3天。3月4日,李宝宇刚从河南回到北京,便在报纸上看到“黑龙江富豪失踪”的消息。“我当时就心想‘麻烦了。我只是正常人办正常事。这下媒体一关注,影响就大了,我只能等事态平息”。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前两次“揭发”李宝宇的人物再次翻起浊浪,在网络上四处散播“李宝宇出逃”、“海外集团出问题”了之类的消息。事情越来越扩大化,李宝宇一时成为风口浪尖的人物。3月18日,本计划直下海南的李宝宇不得不回到北京,静观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3月20日,得知李宝宇在京的海外集团10多名员工赶到北京,劝他回心转意。

3月21日,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赵梅和哈尔滨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叶福元赶至北京,劝告他返回哈尔滨。

“只能放弃原来的想法,让关心我的人不失望,继续贡献社会。同时也给诽谤海外集团的人看看,我堂堂正正没有什么好怕。”这是李宝宇当时的说法。而背后更重要的是,在某些范围,李宝宇已经被当成“企业家落跑”事件和黑龙江投资环境这样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大义”之下,再容不得李宝宇“正常人办正常事”。

3月22日,李宝宇及黑龙江地方官员、海外集团员工20人乘火车返回哈尔滨。到站时,李宝宇与接站的100多海外集团员工失声痛哭。

整个“蒸发事件”前后22天,李宝宇试图一步步走下财富的神龛,向平常人的地方走去。但是,习惯于把他放在神位上的人们似乎不允许他这样蔑视金钱和权力。企业乱了,地方政府慌了,人们把经过自我诠释的“责任”和“义务”,一股脑儿放在这些企业家的肩膀上,这一切是否过于沉重?李宝宇试图对财富观做出新的诠释,但是他周围的人似乎没有做好准备。

“我有义务回来,也不得不回来。但是我愧对我的妻子儿女,让她们同样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跟我回到这里。”

这一次“归隐”的不成功,李宝宇也有所反省——“必需要有一个人坐在我这个位置上来承担这一切”。对李宝宇来说,企业还会继续发展下去,企业规模还会继续扩大,但到2006年,他已经完成了“证明自己”的所有人物。在这个巅峰之后,企业不再是个人的梦想,而只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所以,李宝宇正在制定他的新计划:花2年左右寻找一个最合适的人选,再花3年时间来培养他,让这个人能够胜任海外集团总裁时,“5年之后,也就是自我打算退隐的10年之后,我还是会退隐”;如果找不到这个人,或者这个人不能承担这份责任,“那我交给国家也要退隐”。

过了8点不久,李宝宇告罪,必需要回家陪妻子女儿吃晚饭——除了非常必要的应酬,李宝宇从来如此,即使有应酬,也几乎都在9点之前结束。

严介和:心底无事天地宽

严介和 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 2006胡润百富榜16名

我认为这种现象倒属于企业家的一种悲哀。不能怪这个社会对企业家不公平,还是企业家本身的问题。我不认同。我的感觉多半是一种无能。企业家内心的苦楚我能明白,再做也很难,如果做企业不难的人他不会选择这样的一种所谓归宿。出家了,退隐了,把一个企业就这样抛下了,这还有什么社会责任呢?对自己的企业就没有感情,还能谈得上什么其他的社会责任呢?(笑)我们媒体很可爱的一面就是也很幼稚,总看到表面。

如果这些企业确实做得很好,他退出来也是一种好现象。

作为我的人生信仰,应该是我们传统的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德学: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诚就是诚真善美,仁就是仁义理智信。我不信教,总的来说我的人生信仰还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这对我的事业支撑很大。心底无事天地宽,再大的险阻再大的困难,赢得了时间都会过去,正义的永远是正义。

我2000年就规划了2008年退休,干事业要天南海北,生活的话我首选深圳。退休以后的事业不一定是商业事业了,教育也是事业。我的下一个十年应该是教育事业。最后一个十年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艺术。

我的人生总结和规划起来是这样:第一个十年,16到26是教书匠,26到36是国企,36到46是下海创业,46到56回归教育,56到66就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艺术。之前都是有社会责任在,最后做艺术社会责任就比较淡了。无形的艺术是一些思想理念,无形的艺术包括写书啊,字啊,画啊,等等。

孙甚林:我希望用其它方式实现救赎

孙甚林 重庆南方集团总裁 2006年胡润百富榜307位

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对具体事情的想法也不同。李宝宇选择归隐、放弃还是继续经营企业都有他的理由,也是他的权利和自由。这样一个事件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东西,压力,疲乏,彷徨,迷惑,空虚,心灵的归宿……我不知道李宝宇的出走,是因为某件事的突然来临,令他无法承受,还是长期积聚在内心的疲倦与无奈使然,但我想说的是,其实每个做企业的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只是李宝宇更大胆更像个任性的孩子。

我做企业几十年,同样也有脆弱彷徨的时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彻夜难免,有时好好的没什么烦心事,半夜醒来,也会突然被颓废萦绕,想放弃,想不要再那么辛苦,想去过另一种生活。可是只要一坐进自己的办公室,一看见公司人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就又像一架上满发条的机器一般自动运转起来。没办法,那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最痛苦和艰难的事就是必须去承担,承担方方面面,林林总总,来自企业经营的,来自员工的,来自家庭的,来自社会的,来自政府的,每一方面都可能给你造成巨大的压力,有时你会觉得心力交瘁,有时你会觉得无路可走,有时你甚至疑惑做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下去。这是做一个企业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担当。可能在一开始,你不会有这样的意识,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你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然而与此同时,你也会感受到一次次的飞跃和成功带来的快感,那将激起你更大的希望和野心。一个新的目标往往就是我们工作的最佳动力,持续激情的源泉。可是,目标会是无限长远的吗?好像不是。

有像李嘉诚、巴菲特那样选择活到老工作到老的人,也有选择在适当时候退隐的人。我就属后者。我打算再工作五六年就退居二线,把机会让给更有能力和精力的年轻人。在这期间我会好好寻找、发现和培养我的接班人,让企业能够顺利交接继续发展。

退隐之后,我会我把精力投入到另一个领域,我爱好教育,喜爱文学,更希望能做一些相关的学问研究。我的后半身可能就要在学校里度过了。我对那种生活,充满期盼。

对于宗教和信仰,我会去了解,但并不打算投身其中。人的心灵是不是只有宗教信仰才能救赎,这一点我还无法做出定论,但我更希望能找到其他的方法。

直面自我,救赎之道

李嘉诚为跟自己的孙子交流,打开了寓言故事《盔甲骑士》,竟然爱不释手,从中悟出发现盔甲中的真我而直面现实转型的真义,并曾专文《童话中的玄机》以记之。

很久以前,曾经有一位传说种的骑士。他之所以名扬天下,除了他的英勇善战之外,真正让骑士声名远扬的却是他那身金光灿灿、耀眼夺目的盔甲。当骑士穿上盔甲出征时,村民们还以为看到太阳从北边升起,从东边落下。骑士身披闪耀的盔甲,随时准备跳上战马,向四面八方冲去,向邪恶的骑士挑战;杀死作恶多端的恶龙;拯救遇难的美丽少女……即使在家里,他也穿着轧轧作响的盔甲自我陶醉,吃饭睡觉都不愿意脱下,甚至连他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都记不清他的面容了,最后连他自己也忘记了自己的真面孔。

终于有一天妻子对他说:“你爱盔甲远甚于爱我。”她和儿子准备离开他了,这时,骑士才感到惊慌,他想脱下盔甲,可是盔甲已经生锈,再也脱不下来了!骑士去请求全国最有名的大力士铁匠帮忙,结果却无功而返。骑士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到远方寻找能解开盔甲的人。在国王的小丑指点下,他决定去漫无边际的大森林中寻找亚瑟王的老师、神秘的魔法师。

当骑士在大森林中找到魔法师时,精疲力竭的骑士说:我已经迷路好几个月了。魔法师的回答是:你迷路了一辈子。他一语道出了骑士心中的秘密——金光灿灿的盔甲成了骑士的保护层,掩盖了他所有的弱点和恐惧。

骑士的盔甲,实际上是具有多重语义:它是一种人生的幻像,是一种人格的面具,是一种失去自我的虚拟的声名,它甚至就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因此,这不是一个神话传说,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励志寓言。美国作家费希尔的盔甲骑士,并不是一个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遥远之地的传说,这个盔甲骑士就生活在我们今天,就在我们的身边,他甚至就是你和我!

骑士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盔甲骑士》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给我们一个颇具参考意义的答案。骑士脱去盔甲的旅程,也就是解答一个个问题的旅程。我们对这些问题能找到更好的答案吗?

1.你究竟长得像什么样子?要想知道你究竟长得像什么样子,你首先得摘下你的面具,就像骑士得脱下他的盔甲一样。

2.爱心和善良是需要证明的吗?盔甲骑士为什么要不断身着盔甲远征呢?用他的话说,只有那样才能向世人证明,他是天下最有爱心的最善良的骑士。但是爱心和善良是需要证明的吗?

3.你害怕吗?骑士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勇敢的人,只会是恶龙害怕他,他可是无所畏惧,但是当默林对他说,你穿上盔甲的原因正是由于你内心中的害怕所致,骑士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他作为一个以铲除恶龙,拯救少女为己任的骑士怎么可能会害怕呢?

4.你流泪吗?骑士在踏上寻找自我的道路之前,从来没有流过泪,他认为一个伟大的骑士是不应该流泪的。但正是泪水解救了骑士。

5.你了解你自己吗?骑士在默林的指引下就要踏上真理之道时,骑士问默林该怎么做,默林说:从了解自己开始。你了解你自己吗?

6.孤独吗?那首流行歌曲唱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果真如此吗?事实上盔甲骑士正是在孤独的沉默之堡中才寻找到了那个叫塞姆的自我。

7.你会把需要误认为爱吗?这是骑士来到知识之堡里见到的第二块碑文。

8.你有野心吗?默林告诉盔甲骑士,人人皆有野心,但野心分两类,一类是思想的野心,一类则是心灵的野心。你的野心是属于哪一种呢?

9.如果你没有意愿和勇气去考验你的自知,你又如何生活下去?这是骑士来到志勇之堡面对蓝焰火龙胆怯之时,那个叫塞姆的真我对骑士所说的话。

10.你信任谁?骑士在真理之巅上看到了另一块神秘碑文,那碑文暗示他要从山崖坠落下去,这可能意味着粉身碎骨,骑士问道:我该信任谁?塞姆说:信任它。它就是生命、力量、宇宙、上帝。

最终,藉由心灵深处涌出的泪水的力量,昔日的盔甲骑士获得了新生。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件。一个威名远扬的骑士,却在寻找自我的道路上,无数次流下泪水。就是这让骑士平日感到羞愧的泪水,拯救了他的灵魂。在全书的结尾,骑士仍然是一个泪光中的骑士:

“泪光中他露出笑脸,没有意识到一道全新的光芒从他身上射出,即使擦得最亮的盔甲也无法闪耀出这样明亮、这样美丽的光芒,像小溪般清澈闪亮,像明月般皎洁晶莹,像骄阳般耀眼夺目……

这就是骑士的故事,也是你和我的故事。

猜你喜欢

盔甲骑士企业家
身体的盔甲——皮肤
奥拉夫的盔甲
穿盔甲的大蟀哥
对抗大帝国的骑士
克里夫兰骑士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