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大城市的外贸功能定位

2007-03-05张燕生

中国海关 2007年1期
关键词:成渝经济带外贸

张燕生

从各方面条件看,成渝地区是西部发展的一个重点地区。

在《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研究》初步实证研究成果中,2005年,重庆和成都(以下简称成渝)被分别排在城市外贸综合竞争力的第21位和第28位,重庆比2001年的24位上升3位,成都则从2001年排29位上升到28位。成渝外贸竞争力上榜的两个分项指标主要是外贸结构竞争力和区位竞争力。前者按定义主要衡量出口结构合理性,是根据产品高度化指数和多元化指数合成。后者着眼于评价城市相关外贸环境建设,所考虑各城市的区位优势不仅指生产要素优势,还包括地理位置、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地方外贸和税收政策等因素。2005年重庆和成都在外贸结构竞争力中分别排名第4和第5名,相比2001年的34名和32名可谓飞跃进步。在外贸区位竞争力中分别排名第10和11名。

成都和重庆的区位和结构相对优势

成渝经济带是西部地区最有发展潜力的战略重点地区之一,它由成渝两大龙头城市为增长级,带动绵阳等一大批大中小周边城市群,辐射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成渝的比较优势,首先是有一个本地大市场,支撑着经济和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其人口占全国的比重接近10%,其中城市人口占全国城市人口的6.6%,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成渝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成为接受国际制造业转移和服务外包,扩大对外开放和内需的基本面。四川盆地有平原面积3.9万平方公里,实有耕地占全国的比重6%,建成区面积占全国的比重5.6%,交通占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8.7%。是中国的“天府之国”。再次,成渝有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尤其是60年代的三线军工产业建设和改革开放后建设的新兴产业是成渝的工业基础。成渝经济带的GDP约占全国的5.6%,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占全国的7.8%,二产占全国的5%,其中工业4.6%,三产占全国的5.6%。主要产业集中在1.运输设备(比重18.83%)、2.食品、饮料、烟草18.46%,3.办公设备、计算机、收音机、电视及其他电子设备17.43%,4.化学、石油、塑料、橡胶制品15.76%,金属9.54%,周边地区也有一批如长虹、德阳重型机器公司、东方电机集团公司等国内外优秀企业。四是成渝经济带有独特的历史和人文文化,早在战国时期已有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于川西平原的人民。

根据预测,2030年,重庆和成都有可能成为人口1000万左右规模的中心城市,绵阳、南充有可能成为人口500万的大城市,达州、宜宾、乐山有可能成为300万人口的城市,德阳、内江、自贡、泸州、遂宁、资阳、广安、广元、巴中、眉山有可能成为100万人口的城市,使成渝经济带成为由中心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组成的连绵城市带。这个连绵城市带有7000万人口(其中有5000万在城市,2000万在农村),还有7000万人口将进一步向东部、东北部迁移。

制约成渝外贸竞争力的主要障碍

成渝在扩大对外开放,培育外贸竞争优势过程中,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因素。制约成渝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首先是交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重庆位于长江上游,水路运输不发达,而几条出川的铁路线每年雨季都要受到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影响,飞机受成本因素的制约。因此,成渝的贸易和采购、物流和运输体系不发达,这是影响成渝外贸竞争力的最重要制约因素。其次是盆地意识,“小富即安”。环境因素造成这个地区的相对封闭的心理和文化,在对外交流和开拓上的改变需要时间。再次,重庆及郊县主要位于山区,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相对落后。再次是成都地区的休闲文化,扩大消费容易,形成竞争激励有一些难度。但从各方面条件看,成渝地区是西部发展的一个重点地区。

成渝提升外贸竞争力的初步设想

从成渝经济带来看,基本上属于国家重点开发的区域,也就是资源环境有一定承载能力,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地区,将成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重点地区。

成渝外贸竞争力离不开本地市场的培育和壮大。因此,扩大和不断深化以本区消费为主的内需市场,形成1.2-1.5亿人口的区域消费市场,是启动本地产业和外贸发展的基础。

预期未来初级产品和资源型产品由于需求持续上升而将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高的价位,知识型产品由于创新而将长期保持在相对高的价位,一般技术的制造型产品由于全球性过剩而保持在相对的低价位。如果成渝的产业结构不能转型升级,出口购买力和产出效益将有下降的长期趋势。因此,开放竞争,充分发挥成渝人才、技术和管理相对集聚的优势,通过区内贸易投资和产业链整合,形成提升本地区外贸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效应。

由于成渝经济带与东部、东北部地区以及国际市场的交通联系相对封闭,其人口、資源和生产力在空间配置上应相对集中,形成空间、行业和市场的规模经济,节约土地、资源和要素,促进区内相互配套,尽可能减少低档品和服务大规模、长距离、高成本的跨区、跨境的不合理流动,减少加工贸易发展可能带来的高运费和交易成本。跨境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应集中在工序分工有明显优势的领域,如成都的软件生产和外包,重庆的装备制造业和摩托等产品。

发展综合物流体系,尤其是以航空物流为主的高附加值产品的跨区、跨境贸易。为此,成渝应大力发展和拓展其贸易和采购中心、物流和运输中心、专业服务和工商支援中心等功能,通过提供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体系促进本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也通过优质的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本地区生活品质以带动国际服务业外包和旅游;通过国际合作以提升成熟技术的传统农业、传统工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新兴农业、新兴工业和新兴服务业。

建设区域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区内相互联系和合作,增强区内政府、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和谐和协调性,加强区内分工和专业化深度以及组织化程度,避免区内保护主义、价格战和恶性竞争,形成差别性竞争策略,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战略和良好的出口秩序。

猜你喜欢

成渝经济带外贸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成渝共振,高质建设双城经济圈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