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华西精神 建设江阴新农村

2006-09-18中共江阴市委宣传部

群众 2006年8期
关键词:华西村华西江阴

中共江阴市委宣传部

华西村是全国著名的先进典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多年来,中共江阴市委高度重视华西村的示范导向作用,连年开展主题突出、形式丰富的“学华西”活动,使之成为推进江阴“三个文明”建设的法宝。在全省、全国都在“学华西”的新热潮中,我们要加快江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实现第二个“率先”进程,就要充分发挥“华西在江阴”这一优势,把华西经验、华西精神宣传推广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去,宣传推广到全市“两个率先”的宏大实践中去。

科学认识华西之路,这是加快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成功之路

华西村用45年时间实现了由传统乡村社会到现代化新农村的巨大飞跃,运用现代化理论分析,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1961-1991年)。为培养工业主导部门,华西村自建村之日起就顶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悄悄举办小磨坊和小五金厂。改革开放后,华西人放开手脚大办乡镇工业,到1991年底已创办大小企业20多家,年产值5亿多元,工业取代农业成为支柱产业。为扩大资金积累,华西村按照“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存入”的原则,实行“二分分配,八分留存”的分配与积累制度,为工业发展和经济起飞提供了必要而充足的资金。

第二阶段,经济起飞阶段(1992-2003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华西村抢抓改革开放的新机遇,于1994年组建华西集团,对外积极利用外资,对内实施强强联合,着力提高产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水平,华西村股票于1999年成功上市,为企业裂变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到2003年,华西村在全国率先建成百亿元强村,华西村从此迈入经济持续增长新阶段。

第三阶段,经济持续增长阶段(2004年—)。现代化理论表明,一个地区经济起飞后将长期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状态。华西村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在2003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后,2004年实现翻一番,达到200亿元;2005年又突破3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

全面把握华西经验,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实践

华西村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

1、始终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近年来,华西以优化结构为重点,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为抓手,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实施三产兴村战略,旅游业比重占到全村经济总量的20%以上,呈现出一二三次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华西村的党员干部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真心诚意为他们的富裕想办法,为他们的需求作决策,为他们的发展干工作,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现在,华西村既无暴发户,也无贫困户,家家都是富裕户。

3、始终坚持两手齐抓、提升素质。华西村创造性地成立了“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和华西特色艺术团,坚持把大道理化成群众的口头语,并由吴仁宝老书记亲自创作了“十富赞歌”、“十穷戒词”等,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形成了热爱科学、崇尚文明、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良好村风。

4、始终坚持持续发展、优化环境。他们去年关掉年产值1.5亿元、利润超千万元的3家化工厂,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日处理能力上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成立了环保公司,并对新加入的邻近村全面改厕改水,努力营造鸟语花香、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

5、始终坚持依法办事、民主管理。华西村坚持依法治村,以制度管人,以正气服人,营造和谐稳定的法制环境。华西村坚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集中智慧、民主管理、凝聚人心、推动发展”蔚然成风。

深刻领会华西精神,这是弘扬新时期

江苏“三创”精神的生动体现

华西精神是华西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实践中逐渐塑造形成的,它同时也成为推进华西村不断攀登新高、创造辉煌的内在动力。

1、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华西精神的核心所在和根本体现,更是华西村繁荣兴旺的立业之根与兴业之宝。数十年来,华西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尤其是干部、党员,更是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没有8小时工作限制,不计工时加班加点忘我工作。所以,吴仁宝老书记说,华西村辉煌巨变是“靠艰苦奋斗,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2、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华西村首先是观念创新的先行者。“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有条件不发展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怕‘公有,也不怕‘私有,就怕‘公也没有,‘私也没有”,吴仁宝老书记的这些隽语名言,最具代表性地体现了华西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华西村也是制度创新的示范者。当他人忙于土地承包时,华西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他人发展乡镇企业时,华西又实施利用外资;他人注重资本经营时,华西已启动结构调整。华西村还是科技创新的积极推动者。他们不惜巨资引进先进技术做大做强冶金、纺织等支柱产业,不拘一格吸收利用各类人才来华西就业、创业,真正实现了“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

3、勇争一流的创优精神。创优是多年来华西村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一是目标最优。无论是过去提出的“三化三园亿元村”,还是目前正在拼搏进取的“苦战一千天,实现一千亿,建成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都有强烈而鲜明的争先创优色彩。二是工作最优。对全体员工实行首位高工资、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以制度鼓励创优、以制度保障最优。三是环境最优。坚持不懈抓好山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等“五容”整治,着力美化人居环境。四是信誉最优。华西村恪守“好信誉靠自己建”,不断完善优化服务体系,努力做到“讲诚信世界第一”。五是党员干部形象最优。华西的党员干部在政治上,始终坚持对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下与人民群众保持一致;在作风上,不仅暗的不拿,就是按规定应得的也少拿甚至不拿,华西村党委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是实至名归,名不虚传。

以华西村为榜样,加快江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学习华西精神和华西经验,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要加快推进江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和谐幸福江阴建设进程,确保江阴在第二个“率先”中继续领先,积极争当全省“两个率先”的排头兵。一是强化导向,着力营造学习华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烈氛围。大力弘扬江阴精神和华西精神,进一步深入推广华西经验,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充分激发全民的“三创”活力,让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更加活跃、智慧充分涌流、合力竞相迸发。二是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多路探索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新路子;大力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引导和推动更多的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业,推进服务业与工业、农业的互动协调发展。三是统筹规划,加快推进“三集中”进程。按照市委“一城四片区”和构建“五大板块”的总体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完善园区布局、村庄布局和农村新型社区布局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四是发挥优势,加大以工哺农力度。发挥江阴工业经济的主体作用和优势,加大以工带农力度,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大以工促农力度,培养现代农民建设农业;加大以工补农力度,把工作重点、资金投入重点向农村倾斜,促进城市优势生产要素向农村扩散,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城市和农村优势互补,共同繁荣。五是建强堡垒,切实加强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通过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创新基层组织机制、激发党员创业热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与组织保证。

责任编辑:金雯

猜你喜欢

华西村华西江阴
魅力江阴
《登江阴黄山要塞》
江阴特产——马蹄酥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华西村:昔日的安静祥和今日的进步变革
百年精诚 誉从信来——走进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之一
在华西人与晚清军事技术近代化
华西追踪:“战时状态”不见了
华西追踪:“战时状态”不见了
华西村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