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如何缓解考前学生的紧张心理

2006-07-27甘香兰

现代语文 2006年5期
关键词:心理家长妈妈

七月流火,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关口,考生间的竞争是难免的。这时,考前的紧张氛围几乎对每个学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一部分考生心理承受力强一点,能把压力转化成动力,而更多的考生则因为受考前的紧张心理影响,有的失眠,有的焦虑不安,有的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一想到所剩无几的时间,一想到严肃的考场,一想到还没复习掌握的知识,他们就手心冒汗,心跳加快。这种心理状态大致上有这样一些成因:

一、过重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据笔者对本校2005年九年级3个班180名学生和高三10个班600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80%左右的学生在考前一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这是由于现行教育体制造成的升入重点中学和重点、名牌大学的竟争越来越激烈,使在学习和心理上处于相对劣势的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从而引起情绪紧张,造成生理和心理功能暂时性失调。考期越临近,就越紧张,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常见的考前紧张心理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心虚型。这类学生基础不扎实,想补力不从心,想考底气不足,从而产生了紧张心理。一类是兴奋型。这类学生精神亢奋,头脑异常灵活,但想的大多是与学习无关的问题,他们过度关注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幻想走捷径,可假如一旦失算,后果不堪设想,因而产生了紧张心理。一类是自卑型。对自己缺乏信心,平时对学习没兴趣,想辍学,但迫于家庭的压力勉为其难的学习,一想到考场和考试结果,就产生了紧张心理。这些学生普遍害怕考试,一进考场,情绪就紧张,甚至出现短暂的记忆阻滞现象,连自己最熟悉的知识也想不起来,严重的会出现头疼、头晕,想上厕所甚至小便失禁的现象。有一位高三的女生因严重的心理紧张无法进行正常的考前冲刺,一拿书就出现上述症状,只能回家休养。但回去后又担心自己的学习被同学拉下,想看书,拿起书又看不进去,越看不进去就越急,恶性循环,最后只能求助与心理医生。

如何调整学生考前的紧张心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通常采用的方式是疏和导。

疏是指疏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学生只有在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通畅的情况下,才能够充分呈现自己的知识水平,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要做到这一点,单靠简单的说教是不行的,因为大道理学生都明白,不用你讲他自己就能说出一大堆。但是用这些道理说服他自己,就不行了。因此老师除了给学生讲道理外,还应该抓住生活中一些事例来启迪学生的心智。例如有个学生复习时因过度紧张对自己做的每一道题都抱怀疑态度,一次他问当老师的妈妈,“‘谨慎的‘慎字右边的‘真字里面是三横还是两横?”结果遭到妈妈的斥责:“高三了,还问幼儿园幼儿的问题,你怎么对付高考!”结果这个学生陷入了更加不自信的境地。而另外一个女生每次考试因过度紧张总是怀疑自己做错了题,白白浪费了时间从而影响了考试成绩。老师发现后,就把那位妈妈的训斥反过来运用,问她:“认真的‘真字里面是几横?”这位学生不屑一顾地回答:“三横!”老师接着又问:“你肯定吗?”学生说:“当然!”老师就指着她试卷上的一道题问她:“那么这道题中的‘慎字你已经写对了,为什么反复涂写?难道你就这么不自信?”那位同学笑了。类似这样的几次教育之后,她的自信心增强了,应试紧张心理减缓。

堵既堵塞,去掉不切实际的想法,降低过高的期望值。学生考前的紧张心理往往缘于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当他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期待有差距之后,就容易紧张,甚至自卑。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勤奋之外,智商的高低也的确影响着学生的成绩,这就是个体差异。但是相当一部分考生没有了解这种个体差异的存在,从而产生盲目的攀比,造成焦灼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有位老师将学生的水平假设为100分,又在各分数段上标出可能考取的大学的名称,画出曲线,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现在的能力估计自己现在能得几分,经过充分的挖掘潜力后能得多少分,在那个分数旁边自填与之相对应的学校,告诉学生那就是你的奋斗目标,千万不要盲目攀比,个人有个人的奋斗目标,尽力而为,不必去为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烦恼。这样的点拨比单纯的说教能够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启迪。

二、家长的过分关注使学生产生紧张心理

有位学生说:“因为临近高考,家庭的气氛特别紧张,父母总看我的脸色行事,为了最后的冲刺,他们没看过电视。这样使得我的心理很紧张,我真担心万一考不好如何面对他们……”另一位学生说:“因为临近中考,我妈妈每天晚上都陪伴我复习功课,我学到什么时候她就陪到什么时候,有时学累了想听听音乐,可一看妈妈的样子我就什么也不敢做了,身心十分疲惫,弄得我放学不敢回家。”这样的呵护是不正常的,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成炫耀的资本,一旦孩子考不好他们就觉得脸上无光。他们把所有的家务和孩子的吃穿住行都包揽下来,孩子只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以为这样就能省下更多的学习时间,殊不知他们的这种心态更加剧了孩子的紧张心理,甚至导致临场发挥失常。

及时调整好考生考前的紧张心理,不能仅依靠学校,家长的心态和家庭的氛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切忌当着孩子的面有意无意地提到某某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某某人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或者当着孩子的面说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如何如何好,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如何如何优秀,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如;以前我们的日子如何如何苦,学习环境如何如何差,如今这么好的日子没长进对得起谁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养成。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围不但给孩子一种良好的心情,同时也能满足孩子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从而使孩子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去学习去思考,最大限度展示自己的应考水平,从而养成健康的应试心理。

同时,学生自己也要主动学会放松。学习中如果出现头疼头晕、心慌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就应当进行适当的放松,听听音乐、做做眼保健操,到户外活动活动,缓冲疲劳的神经。对家长的严格要求要理解,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相信他们一定会理解。只要做到松弛有度,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会避免考前紧张心理的出现,顺利通过考试。

(甘香兰青海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家长妈妈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长错了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不会看钟的妈妈
犯错误找家长
心理小测试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