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用化的“V什么(X)”及其疑问功能的偏离

2006-07-27柳春燕

现代语文 2006年5期
关键词:语境

柳春燕 郑 宗

[摘 要]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结构“V什么(X)”,这种结构既可以表示疑问,也可以表示否定。本文从共时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该结构式的非疑问用法,认为它是习用化的结果,具有专门的结构意义,可以体现说话人强烈的感情色彩。本文认为该结构式的这种特殊用法是一种疑问功能偏离现象,着重分析了偏离后的功能及相应的句法表现,最后指出语境对该结构的作用,提出唯有在语境中才能准确把握该结构所具有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关键词]习用化 功能偏离 语境

汉语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结构“V什么X”,这种结构既可以表示疑问,同时还具有非疑问的用法。例如:

(1)我学着老板的腔调吼道:“你凶什么凶,你想怎的?你说没有退房的先例,可昨天我在1-1旅社不也退了吗?(段云林《“软硬兼施”舌战店老板》)

(2)高敏气结,“我有什么事?你才有事。”(亦舒《紫薇花》)

以上划线处的句子都不表示疑问,而是表示“否定”,这种“否定”既可以是对动作行为的否定(如例1),也可以是对事物状态、属性的否定(如例2),同时表现了说话人强烈的感情色彩,如生气、不满、委屈、轻视等等。王海峰从二字复合词的角度讨论过此式,指出该式具有“评价”意义,但局限于复合词的角度。另有一些文章对该结构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也进行过一些考察,并提出礼貌等级的观点。本文的研究重点则在于从动态层面考察其特点,特别强调语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一、“V什么(X)”的相关格式及其句法特点

根据“V”后面“X”的不同,我们可以将“V什么(X)”分成以下几个小类。

①“V什么”

“V”是后面没有带或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以及形容词,“V”多为单音节或双音节。例如:

(3)他交给我包好的二十块钱,在屋角磨蹭了一会,低声问道:“没有我的信?”……“问什么,有了我会给你的!”我莫名奇妙地发起火来。(张抗抗《白罂粟》)

(4)中国队神气什么?(北青网-青年论坛-体育看台)

②“V什么NP”

“V”与“NP”原本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或离合词,“NP”多为动作发出的对象。

(5)流苏道:“有活路,我早走了!我又没念过两句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能做什么事?”(张爱铃《倾城之恋》)

(6)他一下高兴起来,紧一紧手脸,啪啪啪就把棋码好,说:“对,说什么吃的故事,还是下棋。(阿成《棋王》)

③“V什么V”

这种格式具有形式上的对称性,由于“V”的反复出现,使得“否定”语气比①式更强,感情色彩也更强烈。如:

(7)面瓜抬起头,说:“补什么补,这么冷的天,让我夜里到大街上转圈圈?”(毕飞宇《青衣》)

①、③式的“V”一般不能由短语或离合词充当,像“帮忙、道歉、结婚、见面、毕业、认帐、操心、做主、辞职、撒谎、报仇、散步、吹牛、发火、把关”之类的离合词一般都只能进入②式,而且,离合性越强就越是只能进入②式,短语更不用说。可以进入①、③式的往往是单音节的词或者那些结构很紧密、不容易拆分的复合词,如“吃什么(吃)”、“唱什么(唱)”、嚷嚷什么(嚷嚷)”、“学习什么(学习)”等等,但是,由于“什么”的强离析性,即便是像“学习”这样的词也可以拆开来,形成“学什么习”的格式,一样也可以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几点:

①不论哪种格式,“V”在音节上有着一定的限制,一般是单音节或双音节的,三音节的不多见,我们找到了语料中“算得了”是一个,但也只能用“算得了什么”或“算得了什么X”的格式,不能用“算得了什么算得了”的格式。如:

(8)慕容秋闭了一下眼睛,再睁开的时候,像拧去盖子的墨水瓶,她已经付出了全部心血,再加上脊柱倾斜一下角度,算得了什么牺牲!

②“V”一般以光杆动词或形容词的形式出现、不能带表时态的附加成分“着、了、过”等。但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也有例外,如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节目中,一演员问另一演员:“你服了吧?”另一个演员答道:“我服了什么我服了?”这种例外属于语用上的,和句法上应该区分开来。

③“V什么X”的前“V”有时候可以受一些副词如“还”、“又”或情态动词“能”的修饰,有关此点还将在第三部分进行说明,但后“V”一般不能受这些词语的修饰,如不能说“还装什么还装?”、“装什么还装?”等等。

二、“V什么(X)”的习用化

所谓习用化是指一些句子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其语用含义、功能和某种结构形式建立了固定联系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关系。之所以认为表“否定”意义的“V什么(X)”是习用化的句子基于以下两点:

①从形式上看,“V什么(X)”表示“否定”意义时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和整体性,结构中间很难再插入其他的成分,例如:

(9)a.你连针都不会拿,还绣什么花?

*b.你连针都不会拿,还绣什么样儿的花?

*c.你连针都不会拿,还什么样儿的花你绣?

而表示疑问的“V什么(X)”的结构比较灵活,中间往往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各成分之间的位置也可以进行变换。例如:

(10)a.这次绣花比赛,你绣什么花?

b.这次绣花比赛,你绣什么样儿的花?

c.这次绣花比赛,什么样儿的花你打算绣?

可见,表“否定”意义的“V什么(X)”具有形式上的整体性和稳固性,这与疑问用法的“V什么(X)”很不同。

②“V什么(X)”意义和作用的专门化

与疑问用法的“V什么(X)”还有所不同的是,习用化后的“V什么(X)”主要用来表示“否定”意义,即用一种貌似“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说话人心中业已存在的明确的观点和看法,用意在于“否定”或者“禁止”等等。换句话说,“V什么(X)”具有专门的结构意义。有关此点还将在第三部分详细讨论。

三、“V什么(X)”疑问功能的偏离及其句法表现

3.1疑问功能的偏离

我们知道,疑问句的功能在于疑问。它通过提出残缺的命题的方式要求听话人做答。但是,同样的问句形式有时并不要求听话人提供答案,而是表达陈述或者指令,这就是疑问句的功能偏离。如:

(11)你连自己的事情都解决不了,你去干什么?(言下之意“你不要去了”,表指令)

(12)这个女人黄黄的牙齿,漂亮什么?(言下之意“不漂亮”,表否定)

根据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我们可以将“V什么(X)”非疑问用法的功能总结为三种。

陈述功能

“V什么(X)”具有否定性陈述功能。例如:

(13)“夏顺开!”慧芳气得脸色发白,回头我再跟你算帐!

“有我什么事?”夏顺开委屈地推开双手,“我一直在从中做工作”(《渴望》)

“有我什么事?”实际上就是“不关我的事”,是否定性命题,体现了说话人一种委屈不满的情绪。与相应的陈述形式相比,采用这种反问的方式更能体现说话人强烈的感情色彩和语气,这正是该结构存在的语用基础之一。

指令功能

“V什么(X)”结构表示指令主要是阻止性的指令。

(14)我笑起来,说:“你没人送吗?这么乱,下什么棋?”(阿成《棋王》)

(15)你都这么有钱了,还打什么工呢?

“下什么棋”就是“不要下棋”;“打什么工”就是“不要打工”。以上两例是典型的以言行事句,表示了说话人对某个动作行为的劝阻、阻拦、禁止等等。

表情功能

表情功能体现了说话人对于句子命题内容所述事情的一种感情态度,如感谢、祝贺、欢迎、赞许、道歉、悔恨、痛惜、哀悼等等。具有表情功能的这一类句子往往是固化的句子,典型的有“谢什么(谢)”。表面看来,它的直接含义是“不用谢”,是对“谢”这个行为动作的否定,其实隐藏了“别客气”的深层含义,其主要作用在于表达说话人谦逊、客气的态度而不在于“否定”,因而专列出来以避免其和指令式相混淆。

3.2 相应的句法表现

“V什么(X)”功能不同,其句法表现也不尽相同。主要表现为:陈述式的“V什么(X)”中的“V”往往是非自主动词或具有类似性质的动词短语及一些形容词,这些词往往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指令式的“V什么(X)”中的“V”则多为自主动词或具有类似性质的动词短语,表示主观可控的动作。此外,“V什么(X)”在受某些程度副词或情态动词修饰的方面也有所不同。

3.2.1指令式的句法表现

“V什么(X)”表示指令时,整个结构的意义相当于“不要(别)V”,此时,“V什么X”格式可以受副词“还”的修饰,形成“还V什么X”的格式,“还”起到加强这种指令性语气的作用。如:

(16)戚芳走到他身边,也靠在栏杆上,望着池中金鱼,笑道:“师嫂是老太婆啦,还说什么如花似玉,也不怕人笑歪了嘴。”

还可以受情态动词“能”的修饰,表示不能“V”。

(17)除了沉默,我又能说什么?

3.2.2陈述式的句法表现

“V什么(X)”表示否定性陈述时,其中的“V”是非自主动词或是与非自主动词具有相似性质的动词短语,例如:

(18)“你懂什么!“,唐宗慈冷笑一声。(张贤亮《男人的风格》)

“V”也可以是形容词,此时,整个结构表示的是对某种属性、状态的否定,例如:

(19)“你累了么?”,“累什么?”“我们爬了十四层楼。”“我还可以爬二十四层。”(王蒙《风筝飘带》)

“V”不能受副词“还”的修饰。例如:

累什么(塌)? ×还累什么(累)?

懂什么(懂)? ×还懂什么(懂)?

但是可以受频度副词“又”的修饰,例如:

(20)她坐在床边,寻思:“他毒害狄师哥,手段卑鄙之极,可是大错已经铸成,又有什么法子?……”

四、语境对于“V什么(X)”的制约及影响

4.1语境对“V什么(X)”歧义的分化作用

语境是语言单位与毗邻话语及与之有关的非语言特征间的关系,简言之,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它是一切话语的出发点。我们认为,要想研究动态的句子不能脱离语境单独进行,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多义的句子,语境更是分化含义的有效依据。前面说过,同样的由“V什么(X)”形成的句子既可以表示疑问,也可以表示否定,这可以是由于语音语境的不同造成的。如:

(21)a.今天晚上看什么电影?(对“所看电影内容”的提问)

b.今天晚上看什么电影,还不如去蹦迪呢!(对“看电影这种行为”的否定)

语音语境属于语言语境的一种,包括重音、音调、语调、停顿、节奏等。上例中a句的重音自然落在包括疑问代词在内的语法单位“什么电影”上,句末语调下降,是特指疑问句;而b句的重音却只落在“什么”上,句末语调上扬,表示说话人一种“不愿意看电影”的态度。

非语言语境也有类似的作用,其中的背景语境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含义。如对于“离什么婚?”“洗什么澡”“鞠什么躬”等类似的表示否定行为的句子,听话人很快就会理解它们的隐含义而不需要进行什么特殊的推导。因为一般常识告诉我们,“离婚”就是“离婚”,没有“离什么样的婚”的说法,当然在具体的语用中也可能会有例外,比如:

(22)问:“你们这是离什么婚?”(对于反常离婚状态的的一种怀疑)

答:“我们离的假婚呗。”(解释)

这又涉及到情景语境的问题了。情景语境与背景语境一样,也是非语言语境的一种,包括参与者(角色、地位、年龄、经历、教育、性别)、场合(时间、地点)、正式程度、媒介(书面、口头)、主题、领域等等,它对于“V什么(X)”歧义的分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4.2 在语境中把握句子的语用含义

由于反问句的隐含意义对行为动作所指对象经常依赖于语境,所以这部分意义是非规约性的,具有“可取消性”、“不可分离”、和“可推导”的性质。因此,反问句在不同的交际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往往显示不同的语用意义,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我们对反问句的理解,绝对不能囿于其字面意义,而要分析它表达时的语境,从而确定句子深层的隐含意义。

“V什么(X)”即便表示否定意义,否定时的感情色彩也是不尽相同的,它包括失望、生气、揶揄、不满、嘲讽、不屑等等各种情绪。如:

(23)叙德说:一个一个地灭掉他们,操,我怕什么?(苏童《城北地带》)(表示不屑、轻视、豪气)

(24)高敏气结,“我有什么事?你才有事。”(亦舒《紫薇花》)(表示生气、恼火)

(25)小勇急得大叫。一个警察很不客气地朝他吼道,叫什么叫,还没轮到你说话呢!(裘山山《正当防卫》)(表示不耐烦、不客气)

(26)杨科长笑了笑:“你还装什么装,坦白交待这位于主任是你的什么人吧?“(张春平《老师本是老实人》)(表示善意的揶揄、嘲讽)

(27)“你懂什么!”,唐宗慈冷笑一声。(张贤亮《男人的风格》)(表示瞧不起)

可见,在不同的语境中,“V什么(X)”体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非疑问用法的“V什么(X)”的一些特点。我们认为,它虽然是反问句的一种,但具有特殊的用法和语用含义,体现了反问句语用义的隐含性、行为性及多样性。对它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反问句做出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常钟玉1992《试析反问句的语用含义》,「J]《汉语学习》第5期

[2]邓小华2001《疑问句的功能偏离》,「D]

[3]高岩2005《语境与意义的选择及理解》,「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4]胡孝斌.反问句的话语制约因素「J]世界汉语教学,1999, (1)

[5]马庆株1988 《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J]《中国语言学报》第3期,北京:商务印书馆

[6]寿永明2002 《疑问代词的否定用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2期

[7]王海峰2003 《“A什么B"结构式初探》,「J]《四川大学学报》第3期

[8]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本

[9]肖任飞2006《“(S)V什么X”的类固化性及其心理机制》,「J」《现代语文》第1期

[10]晏宗杰2004《从“V什么V”看汉语表达的礼貌级别》,「J]《汉语学习》第5期

[11]朱军、盛新华2002 《“V什么V”句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4期

(柳春燕 郑 宗,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语境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七:学校生活(1)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
基于语境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探析
试析语境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让“说”变身
跟踪导练(三)2
语境对阅读教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