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围城》中色彩词的超常使用

2006-07-27杨国华

现代语文 2006年5期
关键词:描写围城运用

杨国华 康 健

【摘要】《围城》中的色彩词不仅是对事物原色的忠实描写,也是一种运用的超常搭配,从而给人们造成陌生效果,构筑一个丰富多彩的感性世界,在表现人物性格、凸现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细腻而逼真、表达作家感情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围城》 色彩词 描写 运用

色彩词具有很强的修辞作用,不仅能够描绘客观的景和物、人和事,还能赋予抽象的事物如人物性格、心理等以不同的色彩含义,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和诙谐幽默,以传达作家的思想感情。丰富的色彩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形象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细腻、逼真。钱钟书先生的小说特别迷恋色彩词。其在色彩词的使用上更多的是在色彩的铺陈中艺术地埋入一层深义,因而透过色彩的表面,往往可见“色外之色”,可闻“弦外之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多种色彩融合一处,刻画人物性格

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是人。每个特定的人由于生活经历、年龄、职业、文化教养的不同,在肖像上也有不同的特点。至于服饰的色彩变化更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不仅与个性特点密切相关,而且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的社会心理有内在联系。因此,运用色彩词来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1)(苏文纨)旗袍搀和西式,紧俏伶俐,袍上的花纹是淡红浅绿间着白条子,花得像欧洲大陆上小国的国旗。

(2)这绿绸给雨淋得脱色,李先生的脸也回黄转绿,胸口白衬衫一摊绿迹,仿佛水彩画的残稿。

例(1)中已为少妇的苏文纨,身着旗袍中西式结合,颜色又是淡红浅绿白条子,可见其花哨,凸现出她的自我优越感,这恰恰衬托出她的庸俗与故作时髦,三种颜色把她那孤傲、自高自大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例(2)中李梅亭因“爱惜新买的雨衣,舍不得在旅途中穿”,借了孙小姐本为遮阳的绿绸伞来挡雨,结果得不偿失,虽挡了雨,白衬衫上却染了一摊绿迹,加上他那又黄又绿的脸色,丑态百出,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他那迂腐、精打细算的性格。

二、色彩与喻体的巧妙组合,传达作家的爱恶之情

色彩词与喻体结合,往往是通过创造意境,隐喻那些模糊开放、不易言传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表达作家对所写事物的喜怒哀乐之情。

(3)(法国警察)本来苍白的脸色现在红得像生牛肉,两眼里新织满红丝,肚子肥凸得像青蛙在鼓气,法国人在国际上的绰号是“虾蟆”,真正名副其实,可惊的是添了一团凶横的兽相。

(4)鲍小姐的回答毫不合逻辑:“也许你喜欢苏小姐死鱼肚那样的白,你自己就是扫烟囱的小黑炭,不照照镜子!”说着胜利地笑。

例(3)用“生牛肉”来形容法国警察暗红的脸色,嫌恶之情溢于言表,异曲同工的是用“外国肉庄里陈列的小牛肉”来形容“(范小姐)脸上没涂胭脂的地方都作”的“粉红色”,厌恶之情自不需多言。例(4)借鲍小姐之口,把苏文纨的肤色说成是“死鱼肚那样的白”,这样的“白”,也着实“不顶新鲜,带些干滞”了,委婉地道出作家对这种“白”的不敢恭维。

三、独特的色彩修饰语,凸现人物心理

心理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没有色彩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最内在、最隐蔽,也是最微妙、最广阔的领域。但情动于中而形于外,面部表情(即色彩)常常会泄露人内心的秘密。丰子恺说:“感情的复杂深刻部分,往往为理义的言语所不能表示,而在‘造形的脸上历历地披露着。”“凡是词典里所有的一切感情形容词,在颜色上可以表演。” 钱钟书也就经常利用人物的面部色彩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5)没说完,汪太太出来了。骨肉停匀,并不算瘦,就是脸上没有血色,也没有擦胭脂,只敷了粉,嘴唇却涂泽鲜红,旗袍是浅紫色,显得那张脸残酷地白。

(6)汪太太还嫌她擦得不够红,说应当添点喜色,拉她到房里替她擦胭脂。结果,范小姐今天赴宴的颜色,就跟美洲印第安人上战场的颜色同样胜利地红。

例(5)用“残酷”来修饰“白”,把汪太太的脸色描绘得可怕而恐怖,远非“没有血色”可比,这把尽管生活优越,但与汪处厚年龄悬殊的汪太太落寞的心境巧妙得暗示出来,从而也为后来所谓的“汪赵恋”埋下伏笔。例(6)用“胜利”修饰“红”,把范小姐赴宴前内心激动而热切的感情淋漓尽致得揭示出来,因为这时的她也在上战场——能否顺利走向婚姻的战场,她也同样渴望胜利,凸现出她急于嫁人的心态。

四、色彩词的创造性使用与凸现主体意识

作家在全书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词,譬如:微绿、暗黄、苍白、昏黑、海蓝、墨绿、酡红、浅紫、灰暗、绯霞色、旧象牙色等等。但作家笔下的色彩词,有时不仅是直陈自然环境的颜色,而是通过色彩的选择展示其主观心灵的色彩世界。在文学作品中,色彩词有时会烙上作家的主观印记,正如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所言:“色彩即思想。”具有某种特殊语义内涵的超常搭配的色彩词在小说《围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钱钟书善长创造性地使用色彩词来凸现主体意识。就拿作家偏爱的“红”色来说。仅此色全书共使用106次,各处有各处的精妙。《围城》中“红色”不仅体现着汉民族文化的一般的象征意义或事物原色的物理意义,更体现了具体语境下的临时变义。

(7)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色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满全脸,腼腆得迷人。

(8)鸿渐已经羞愤得脸红了,到小舅子把报拿来,接过一看,夹耳根、连脖子,经脊背红下去直到脚跟。

例(7)的“红”,是苏小姐腼腆害羞的“红”,在这里苏小姐的那种白里透红的美丽跃然纸上。其言外之意是“美”。“红色”类色彩词在这里象征着青春与活力,例(8)的“红”,则是方鸿渐羞愤惭愧的“红”,这里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方鸿渐的狼狈样,其言外之意则是“丑”了。“红色”类色彩词在这里象征着尴尬和虚伪。

钱钟书是文学大师,也是语言大师。他以其独特的审美感受,通过新颖独特的色彩描写和丰富多彩的语词运用,展现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为作品添色不少。

德拉克罗瓦曾说过:“ 每个文学家归根结底竭力追求的是什么?他希望他的作品读过之后,产生一幅画立刻产生的那种印象。”可以说,钱钟书对此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 人·兽·鬼【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2]郭廉夫 张征华.色彩美学【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

[3]德拉克罗瓦论美术和美术家【M】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87.311页.

[4]吴进.文学语言中的色彩词 【J】 修辞学习1999.3.

[5]殷相印 莫言小说色彩词超常运用谈片【J】 修辞学习,2000.2.

(杨国华 康 健,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描写围城运用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社交电商的“围城”
金仁顺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少点叙述,多点描写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围城之外
打破无形的围城
尤袤诗作遴选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