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大“反美”女生在美国

2006-05-23

中外文摘 2006年16期
关键词:白龙克林顿

北大94级中文系的女生马楠在克林顿访问北大时,曾当面痛斥美国人权状况恶劣;因为这次反驳,马楠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北大“反美”姑娘。有意思的是,两年后本科毕业,她却嫁给了美国人Byron Cole(中文名字:寇白龙),并有了两个孩子,而且还当起全职太太。

我的提问不属于任务范畴

马楠说的帖子,是指《北大反美姑娘马楠的近况》,发在2005年8月13日的“大家论坛”上:

北大中文系的女生马楠在克林顿访问北大时,曾当面痛斥美国人权状况恶劣,有意思的是,两年后本科毕业,她却选择到“人权状况恶劣”的美国去留学,后来还嫁给了一个美国人。近来据说她的美国丈夫性功能已近丧失,但她依然深爱着自己的丈夫,这种精神是何等的高尚……马楠明明知道美国的人权状况恶劣,为什么偏向虎山行?……

马楠至今清晰记得,1998年6月29日上午,她坐在距离讲台较近的第7排的位置上。当天,克林顿首次来到刚刚结束百年校庆的北大。在北大办公楼礼堂里,面对400多名师生,做即席演讲。演讲完毕,北大7名学子提问,其中包括94级中文系女生马楠。

克林顿:……贵校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胡适教授在50多年前说过:“有些人对我说,为了国家的自由你必须牺牲自己的个人自由。”但我回答,为了个人自由而奋斗就是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为了个性而奋斗就是为了国民性而奋斗。我们美国人认为胡适是对的。……

于是马楠举起手。作家余杰曾在《“勇敢者”的游戏——与克林顿对话的北大学生》中写道:……紧接着,另一位女发言人发言了。这是中文系学生马楠。她反驳克林顿说:“本校前任校长蔡元培曾经说,当伟大的道德精神实际运用时,它们不会相互抵触。而且,我也不认为个人的自由会与集体自由抵触。以中国为例,它的蓬勃发展实际上确是我国人民自由选择与集体努力下的成果。因此,我认为。所谓真正的自由,应该是人民有权自行选择他们想要的生活和发展方式。只有那些真正尊重他人自由的人,才能了解自由的真谛。”余杰认为,马楠说的是“中国政治书本上的教条”。

当年那个“短发的、清秀的”女生马楠,那个“明显背负着条条框框的、爱读书的”女生马楠。现在正坐在自己家的客厅里,等着吹干她的长发,即将与Byron Cole赶赴PARTY。Byron Cole是马楠的先生,美国人,中文名字叫:寇白龙。他们快一岁的女儿在电话旁哑哑学语。马楠一面回顾她并不爱提及的往事,一面交待阿姨照看好两岁多的儿子。

“嗳!原话是这样的么?我有点记不全了。”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她,上海式的“嗳”一再蹦出,“怎么也改不掉。”

马楠说,后面的话是她说的,但“第一句没这么深奥”。在“好好想想”中,她模糊记起自己引用了蔡元培先生的一句原话:道相融而不相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那年学校庆祝“五一”节,话剧剧场横幅上就写着这句话,马楠颇为羞赧地回忆道。

对还原自己提问时的原话没太大信心的马楠,现在依然认为,克林顿的说法“太偏激了”,“如果太强调个人自由,国家是会乱套的”,“他的观点可能有他的理由,但到现在我还是保留自己的这个看法”。

谈到“自由”,至今让马楠忿忿然的是,在克林顿访问北大前,学校组织学生干部、党团员开会,“难道我们大学生,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吗?”

马楠说自己的提问,“不属于任务范畴”。虽然不属于任务范畴,但马楠的提问方向显然受了此次会议的影响。据说,当时400多张学生入场券,分别以三种形式下发:一种是直接进入班级,由学生民主抽签:第二种是流入学生团体;第三种是由各系分配,主要照顾“口才好”、“才思敏捷”的“优秀学生”。作为中文系学习委员的马楠,手里捏着7张分给中文系的入场券,在分给有需要的系友后,马楠也给自己留了1张。

克林顿走后,学校开了场庆祝会。会上,一位校领导走到马楠面前,夸奖她一番后,询问她以后有何打算。马楠说自己是个素食主义者,“吃斋信佛”,结果,校领导的脸“唰”地一下变白了。“可能我令他失望了,他转身走了。”她呵呵笑道。

因为与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同为素食主义者,马楠真正想问克林顿的,是素食问题。至于成为素食主义者的原因,是由于初恋男友从北大毕业后,通过托福,远赴美国留学,导致两人分手。曾一度“非卿不嫁”、因英语底子薄而自卑的马楠极为伤心,伤心之余,她寄托于素食和宗教,希望自己能快乐起来、平静下来。

“我一直认为美国有众多精英,拥有大量类似我前任男友那样过五关斩六将,考入了美国高等学府的人才。但我决不会因此而全然接受克林顿的观点,虽然美国强大,但中国也有自己的理想,美国不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中国人头上。”当然,马楠采用的绝不是责问式的语气。

对于阅历浅薄的指责,马楠毫不讳言表示接受,但她不愿接受别人在网上指责她是“政治投机者”。大学本科毕业后,她在北大直接读研,并没有“一年后去美国留学”。克林顿走后,英国BBC记者截住了拿着饭盒正赶往食堂的马楠,“我说对不起,我饿了,我要打饭去了。”伴随“七名北大学子提问克林顿”的一系列报道、大量来信令老师们深受其扰,也让保送研究生的她,再也不愿提及此事。

不小心上了那个美国人的当——我的生活我来说

马楠的人生历程,因为美国帅哥的出现,忽然转了个大大的弯。

2001年2月5日,我和同事到机场迎接一批来中国教书的美国人。飞机到达后却发现少了两人,于是所有的人都在候机厅等待,很快,人群中开始有怨言了。一个身高约1.80米的小伙子走到我跟前,他穿着蓝色冲锋衣,像运动员一般健壮,可言谈举止却文质彬彬。

他说:“马小姐,大家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飞机都很累了,能否先安排他们到宾馆休息。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我可以留下来帮忙。”同事带走其他人后,我在他的帮助下,搞清了那两名外教原来根本没有登上机。这个蓝衣青年一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七天里,我们对这批外教进行汉语培训。进教室的第一天,我就发现那个蓝衣青年坐在第一排。那时他还没有中文名,在自我介绍时,他说他叫Byron Cole,我记住了这个与诗人拜伦同名的学生。

和Byron Cole由于認识在前,我和他常聊天,得知了Byron Cole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国际金融系,父亲在美国一家跨国公司做高级管理者。当他知道我吃素时,刺激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去当尼姑啊?”无论我怎么解释,他都重复他的“建议”。简直是“强盗逻辑”!我自然不甘示弱,要知道我当年可是

北大新生杯辩论赛的最佳辩手。我们一时都说服不了对方,于是约好下次再战。

多个回合后,直到那天在校外酒吧,Byron Cole用幽蓝深邃的目光盯得我心慌意乱时,我才发现自己上他当了。由于争强好胜,我居然忘记了自己不与异性学生约会的原则,为了反驳Byron Cole的狡辩,放学后,我们两人一路走到酒吧,坐下后又继续再战。那天晚上,我给闺中密友打电话,告诉她:“我认识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同他说话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

我喜欢上他了。发现这一点,我开始惊惶失措。有着良好家境的Byron Cole到过许多国家旅行,中国只是他旅行的一个驿站,我以为他对我这种萍水相逢的好感是一瞬即逝的。随后的日子,害怕再次被伤害的我开始有意躲避Byron Cole。

他就是上帝为我找来的人

培训结束后,Byron Cole去了石家庄教书。一个月过去了,我突然收到他发来的电子邮件说4月份到北京来看我。再次见到他时,他已经有了一个中国名字——寇白龙,他说他已经爱上中国了,打算今后到北京学习中文,让我再当他的中文老师。

从这以后,白龙周末常不辞劳累。从石家庄坐火车赶到北京跟我学习汉语。随着话题的深入,白龙说,我是他见到的第一个中国女孩,在机场第一眼看到我时,就知道他为什么要来中国了。我想逃离这个如闲云野鹤般的美国人,我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去多结交其他人呢?”

白龙听出了我的疑惑,他的回答令我感动:“我对你的爱是在成长中慢慢建立起来的。我将留在中国和你一起生活。”接着他说为我准备了一份礼物和一封信。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开始相信发生在我身边的奇迹。

那天。在“星巴克”咖啡店里,我们临窗而坐。我慢慢打开白龙给我的礼物,上面有他写的短信:“我很喜欢一本书,愿意把书中的话与你分享,这本书的名字叫‘(Conversation With God《与上帝对话》)……”我惊呆了,两年前我也读过这本书的中译本。书中的哲理解开了我心中的许多困惑,让我爱不释手。我曾对上苍默默祈祷:请让我遇到一个也读过这本书的人,我愿和他一起以书中的精神来生活。

抚摩白龙送我的《与上帝对话》,我仿佛听见上帝在我耳边打了个响指说:“喏,你要找的人我给你带来了。”顿时我心中多年的堤坝溃决了,眼泪挂满脸颊……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白龍完成了石家庄的工作。开始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接受系统的汉语培训。而我完成硕士学业后也留在了北大办公室工作。2001年9月7日,我和白龙在北京领到了结婚证。可是没多久,我俩发生了婚后的第一次争吵。那天,我要白龙帮我发电邮时,他看到了我的邮箱中还保存着从前的男友发给我的信。白龙责怪我旧情不断,我却认为这是我记忆的一部分,我是清白的,白龙不该多疑。我抗议他侵犯了我的隐私权。

这场争论一直持续到晚上,后来还是白龙先安静下来,我明白了他的感受,他不但希望有一个忠诚的妻子,更希望以后我们的孩子有个端庄的母亲。我向他坦白自己的虚荣心:“既然嫁了你,我绝对会一心一意。只是我觉得他们主动给我写信,让我感觉特好,好像赢了一场战争。”白龙握住我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傻丫头,你为什么总想从别人那里证明自己的价值呢?”

我愣在那里,往事一幕幕地涌上心头:第一个男友批评我准备出国又不用功学英语,于是我退出大学的舞蹈队、摄影组,日日逃课攻托福;第二个男友说我不会玩。于是我又学热舞又扮韩妆;第三个男友说我太聪明,于是我放弃了去美国教书的机会,收起锋芒,不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哭了,白龙的话击中了我的要害,其实我一直活在别人的视线中而丧失了自我。白龙搂紧我,说:“你心里藏着个不安分的小女孩,以为只有得到别人认可才是生活。其实你不需向外求证,相信自己,爱自己,这就是生活的全部。”

从来没有人如此了解我。我破涕而笑,删掉了从前的邮件,删掉了惶惑的过去。我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开始注视自己的生活。目前的工作并不是我的最爱,但做一个大学行政管理者是多么让人羡慕的职业,放弃它,我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吗?白龙说,能否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当时白龙正在看一本介绍中国西部风光的书。他对我说:“我学汉语学费那么贵,不如你辞职来教我,咱们边学习边旅行,出去走走也许可以让你找到灵感。”我一向热衷于旅游,这个提议正对我心思。于是,我们拿出原准备办结婚酒宴的钱加上白龙的学费,上路了。

这次旅行,对我来说是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白龙半开玩笑地对我说:“跟着我,让我们一起长大。”和白龙这一路,我真的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无拘无束,回归本性——20多年条条框框束缚下的生活让我缩手缩脚:害怕让父母失望,害怕身边所有的人不满意。我努力工作、学习,是为了什么?不都是要证明什么嘛!这趟旅行,使我对生命有了新的领悟。

我们的孩子在水中诞生

旅行结束后,我们决定去上海发展。刚在上海安居,白龙就和我商量,说想要个孩子,对此我的心中却有莫名的恐惧。因为妈妈曾告诉过我她当年生我时的“惨烈”:“一辈子忘不了那钻心的疼”,这是她的原话。潜意识里,这种恐惧曾很长时间影响着我对婚姻的向往。

白龙没有放弃,他买来很多书籍让我看,开导我——只要方法正确,是可以减轻痛苦的。他郑重地对我说:“相信我,相信你自己,我们可以战胜恐惧的阴影。”白龙永远是“最佳辩手”,我被他说服了。

有没有减轻分娩痛苦的方法呢?一怀上孕,我就直奔书城,选购了两本介绍分娩的译著《怀孕日记》和《安心安产》。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书中有一组介绍国外水中分娩的照片,看着图片中丈夫抱着妻子一起浸在水中分娩的温馨气氛,我意识到水在分娩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减痛效果。

于是我们开始寻找能够提供水中分娩条件的医院。白龙的朋友向我们介绍上海的长宁妇幼保健医院设备很先进。于是我们慕名前往,如约见到朋友推荐的金医生后,我不抱希望地问:“您这儿有水中分娩吗?”“有!”这个答案让我们喜出望外。不过金医生说,他们虽有设备,但没人试过,劝我们慎重考虑。父母得知后也极力反对,说这是用两条生命去冒险。可是对常规的卧式分娩的恐惧让我一想起来就几乎要窒息。白龙查阅了国外大量有关水中分娩的科学资料,最后论证了水中分娩是安全的。白龙对我说:“就让我们的宝宝做中国第一个水中分娩的孩子吧!”我的整个分娩过程安静得不同寻常,而且没有产妇通常因肌肉抽搐产生的痛苦以及呻吟声。

我的新职业——水中分娩指导

水中分娩确实给我带来了难以列举的好处。由于是自然分娩,创伤极小,对我的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我的体力恢复得特别快,分娩后两个小时,我就谈笑风生地接受上海电视台的采访。

水中分娩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科学的人性化分娩方式之一,我和白龙无意中带动了一种全新的生育观念,中国首例水中分娩成功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宁妇幼保健医院每天都接到各地孕妇的咨询电话。

在我们的指导下,主动选择水中分娩的人越来越多。继我之后,已经有50多对中外夫妇在水中迎来了小宝宝,很多人形容说:“孩子真的就像一条小鱼一样游了出来,没有太大的痛苦!”看着一个个新生命快乐自然地诞生,我很开心。没想到我居然在生育的过程中,找到了喜爱的事业。当然,如果没有我亲爱的丈夫白龙,这一切是不可能的。

勇于尝试水中分娩的全职太太马楠,现在每天做运动、学画画、学京剧、学日语。“自由应该是心无挂碍,走得再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心。”她想到了15年后,自己的生活阅历丰富了,“我要做一名人大代表,去为老百姓说话,能为老百姓说话真是太痛快了。”据马楠说,她以这个理由拒绝领取绿卡时,移民官面容惊讶。马楠希望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别人提到自己的婚姻时说。这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幸福婚姻,至于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这有什么重要的呢!”

(摘自《读报参考》2006年第5期)

猜你喜欢

白龙克林顿
克林顿城市授权区项目论析
奥巴马、克林顿收到可疑炸弹包裹
变色龙
克林顿夫妇的政治罗曼史
黑龙江的传说
克林顿基金会被指“瞒报千笔外国捐款”
千与千寻
南通市白龙庙举行白龙娘娘升座圣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