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成语的备考策略

2006-05-20亓金凤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3期
关键词:别字动宾语素

亓金凤 高 斌

近十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共考查成语630多个,加强对已考成语的研究,目的在于探求规律,寻找方法,以便更有效的备考。

一、规律分析

1.纵观十年高考中的成语,通常分布在语音考查、字形考查和语义考查三个题目之中,三个题目中考察成语的的数量以字形考查为最多,300余个,其次是语音考查,约227个,最少的是成语的意义考查,约计108个。语音考查往往从多音误读、形似误读、形声字误读、音调不准误读等四个方面设置题目。字形考查多是别字,多从同音字和音近字、音同义近字、音形接近字、形体相近字等几个角度来设置题目。语义考查多从句子的语境、感情色彩、适合的对象、句子表达的事理等方面设置题目。

2.从成语考查的难易程度来看,十年来,偏僻古怪的成语不考,只考那些习见习闻的成语,这就启发我们在备考时,要坚决舍弃那种专挑生僻成语让学生练习的做法。

3.从十年的成语考查来看,考过的成语并非不再考查,比如“差强人意”、“事倍功半”、“功亏一篑”等成语就反复出现过多次。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即使已经考过的成语也不能轻易放过,也得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理解。

4.从所考成语的来源分析,95%以上的成语取材于教材,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二、备考对策

(一)弄清规律,掌握方法。

1.多音字要据义定音。如“一叶扁舟”中的“扁”是“小”的意思,就读piān ,而不读biǎn 。“未雨绸缪”中的“缪”、“纤尘不染”中的“纤”、“另辟蹊径”的“蹊”、“方兴未艾”的“艾”都属于这种情况。备考时,就要让学生做细致的辨析,教师在讲析的基础上要给学生一部分常用的成语作训练,借此巩固。

2.形似字要据义定形。成语的字形考查一般是以别字为主,近十年的高考题全部是考查的别字。成语是约定俗成的,要想真正的掌握成语的字形,首先,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去把握成语中那些重点语素的意义,也就是那些容易写错的字的含义。如“不刊之论”的“刊”好多人误写成“堪”,就是因为这些人没有掌握“刊”是“更改、删改”之义。其次,也可以从成语的结构上去把握,因为有时候借助成语的语法结构也可以帮助解决疑难,如“仗义执言”是由动宾结构加动宾结构组成的并列短语,有人不理解这一特点,就把“执言”误写成“直言”,这样成语的意义就改变了。

3.理解成语意义。(1)把握感情色彩。也就是要分清褒贬,如“无微不至” 与“无所不至” 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好好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2)明确成语适用的对象。成语是有固定的适用对象的,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举案齐眉”、“比翼双飞”等通常适用于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文不加点”、“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落窠臼”等成语一般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方面。“美轮美奂”用于建筑,“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备考的时候,就得有意识的让学生把握这些东西。(3)明确成语适用的语境和范围。成语的运用要受被陈述对象的制约,要受具体语言环境的限制,要做到彼此勾连,首尾连贯。在运用过程中,可从成分的搭配与语义的前后照应两个方面去把握。如1996年高考题第6题中的两个句子“故宫博物院的珍宝室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这两个句子的空缺处通过从结构上不难选出“迎接不暇”和“目不暇接” ,从而排除掉“琳琅面目”和“美不胜收” ,然后再分析两个成语的意义,“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后指人事纷繁,应付不过来。” “目不暇接”是指东西很多。通过分析便能准确地选出第一句是“应接不暇”,第二句为“目不暇接”。(4)明确成语结构上固定的特点,不能随便更换、增删、颠倒其中的某些成分。同时,也要弄清成语的语法结构,如“毛遂自荐”是主谓结构,“请君入瓮”是兼语关系,“不见经传”是动宾关系等等,弄清了成语的语法关系,便于掌握成语的意义。(5)掌握关键语素的意义。高考试卷中的成语题经常把成语中的那些关键语素作为考查点来设置题目,因而,对那些关键语素要从根本上掌握,不然,就很容易犯曲解成语的毛病。如“不刊之论”的“刊”是“删改”之意,非“刊登”之意。(6)克服望文生义的毛病。有些成语如果不真正理解其意义,就很容易犯望文生义的毛病,因此,高考命题者就利用考生学习不扎实的这一弱点设置语言障碍来迷惑考生。如1993年和2002年的“差强人意”、1997年的“万人空巷”、2003年的“涣然冰释”、“未雨绸缪”、细大不捐”、2004年的“火中取栗”和“马首是瞻”等都是这种题型。类似的成语很多,考生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这些成语就要狠下功夫,真正理解。

(二)选准典型,强化训练。

1.给下列成语中加点字注音:

大模大样 度德量力 徇情枉法 心广体胖 刚愎自用

苦心孤诣 讷言敏行 便宜行事 鞭辟入里 绮丽多彩

相机行事 好逸恶劳 疾风劲草 强人所难 殒身不恤

沸反盈天 屏气凝神 摇曳多姿 引吭高歌 不着边际

瞠目结舌 并行不悖 按捺不住 处之泰然 相形见绌

亘古未有 不可胜数 甘之如饴 一气呵成 垂涎三尺

2.纠正下列成语中的别字。

偷机取巧 浮想连翩 鬼计多端 飞扬拔扈 谈笑风声

变本加利 事得其反 一口同声 按步就班 迫不急待

人才倍出 名不负实 惹事生非 流恋忘返 分廷抗礼

乌烟障气 为富不人 力行节约 百废具兴 专心至志

过尤不及 因势利导 自报自弃 殉私舞弊 相辅相承

合衷共济 要言不凡 明查秋毫 直接了当 计日成功

3.解释下列成语。

不可理喻 日薄西山 风靡一时 反躬自省 功亏一篑

平分秋色 众望所归 求全责备 鱼龙混杂 革故鼎新

轻歌曼舞 家徒四壁 失之交臂 讳莫如深 耳提面命

每况愈下 作奸犯科 旷日持久 敝帚自珍 登峰造极

栉风沐雨 曾经沧海 繁文缛节 越俎代庖 微言大义

如坐春风 如日中天 附庸风雅 语焉不详 寥若晨星

(亓金凤 高斌山东省潍坊市寒亭一中)

猜你喜欢

别字动宾语素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兰亭集序》中的“错别字”
《兰亭集序》里别字多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救火”带标记动宾对象式结构语用认知分析
动宾结构中动词虚化的认知阐释
现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