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06-05-20徐新丽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3期
关键词:玛蒂尔创造性作文

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创新意识已深深融进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如何培养创造性的学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的关注,为此,笔者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采取各种措施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充分开发和释放出来,力求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倡跳跃式思维,激发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跳跃式思维即大步骤思维,是和线性思维相对而言的,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线性思维与跳跃式思维的巨大差异:比如有人问“冬雪化了是什么?”线性思维的回答是“水”,而跳跃式思维的回答却是“春”。

作文训练以引导思路发展为主,不必过分强调思维内容的完善,只要把它上升到促发灵感、训练思维的高度即可。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可能积累了一些写作素材,也有一定的见解,但它们都是以自然状态分散存在着,并未自动聚集在一起,形成写作的冲动。所以,作文训练用任务来促使学生思维,只要题目出得合适,就可以使已积累的材料隐者显,散者聚,紊乱者条理化,最后凝聚成一篇文章的内容,这样,在学完一个单元后,不妨多设计几个题目,把题目出到学生心里去,让他们有话可说,如在学完第一单元的记叙文之后,可 出如下几个题目:《秋夜静悄悄》、《一次真正的考试》、《成长的脚印》、《多梦时节》、《网事悠悠》、《节日纪事》等,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进行跳跃式思维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二、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培养学生善于把不同事物与所探索的问题联系起来。

敢于把人们容易忽略的、习惯上认为不相干的事、表面上看来微不足道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进行巧妙移植,有助于灵感的迸发。如:看到牵牛花,一般同学往往看到它的娇弱和美丽,却不会联想到其实有一种人生也象牵牛花,攀附到别人身上,依靠别人来炫耀自己,经我这一点拨,同学们在《由牵牛花想到的》作文中纷纷写到当今社会凭借别人的权势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现象,

三、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引导学生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善于打破固有的思路。

我经常给学生讲,日常生活中“推推不成拉拉看”的例子,这对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思考启示很大。如巴黎有一家旅馆,顾客乘电梯上下,抱怨速度太慢,老板想重新设计,但要花费好大一笔钱。这时,一位心理学家给他出了个主意:在电梯室里装上几面镜子。如此这般,果然奏效。原来,顾客走到电梯室都要整装、梳理一番,这样不但不嫌速度慢,反而觉得电梯快了。由此我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不满足现有的定论和答案,要敢于否定现存的观点,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言之有理,经常开展这种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不迷信,不盲从,善于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有利于作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每次都从同一思路去思索,容易陷入思维的死胡同,因此为有效转换思路,有利于冷静地回味以往的得失和被忽略的线索,有利于思维从不同角度出击。如在写作文时,不少同学写到母亲时往往是每天早起晚睡,辛辛苦苦供自己上学,导致作文的“千人一面”现象,由此我鼓励学生不妨换一个角度来写,避免再落入俗套,

如有的同学写到因家庭贫困,妈妈每次在他们姐妹吃饭的时候,都悄悄走开,后来终于发现妈妈是躲在厨房里吃一些剩菜剩饭,这时赶忙劝妈妈说:“吃了这些要生病的”,而妈妈却说:“妈妈的身板硬着呢,只要你们姐妹成材,妈妈吃糠咽菜也高兴”,从而引导学生独辟蹊径,打破了固有的思路,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四、创造让学生大胆探索与猜测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教师不要总给予学生清晰、明确的答案,而应经常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程度的模糊度,给学生以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猜测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养成勤于猜测,大胆思索的习惯,而且可使他们享受到自己劳动成果的乐趣,从而更促进他们大胆探索与猜测。

如学完《项链》一课后,我布置让学生写续,大胆设想一下玛蒂尔德在得知自己辛辛苦苦还债十年竟是为了一条假项链时,会怎么样?由于没有任何的限制,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和探索,尽管情节离奇,但都合乎情理,如有的在作文中写到玛蒂尔德重获新生,由此明白了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尽管付出了十年的青春为代价,但毕竟学会了吃苦耐劳,变得成熟、务实了,再也不会象原来一样整天沉醉在幻想中了;有的联想到玛蒂尔德受不了如此重大的打击,从此变得疯疯癫癫,露宿街头;有的同学想得更离奇,写玛蒂尔德因为诚实和吃苦耐劳的态度感动了佛来思节夫人,佛来思节夫人主动送给了她六万法郎,又让她过上了好日子。

学生的思维之丰富,令人吃惊。通过一系列训练,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丰富想了象力,使头脑中的表象更为鲜明完整。

五、培养学生构建整体观念的能力。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具体的知识,而应教会学生从宏观上、整体上、本质上来观察并理解问题,掌握记忆内容的框架与结构,而不是记住细节。一旦学生学习了一些相关知识后,就应设法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在脑中储存,并以一种简化的方式在头脑中表征它的显著特点。布鲁纳说:"结构的理解能使学生从中提高他直觉地处理问题的效果。"为此,我经常让学生关注校园热点、焦点,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学校的学生消费、早恋、上网等问题作一番调查:分别从“学生现状”、“原因分析”、“造成的危害”、“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等几个方面,学写关于学生消费、早恋、上网等方面的调查报告,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锻炼了学生构建整体观念的能力。

六、训练学生善于抓住“一闪之念”。

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有意识地制造和预测捉摸不定的灵感;但我们可以对其加以警觉,作好准备,一旦灵感出现,就能抓住它、及时地让思维闪现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创作灵感更是转瞬即逝,所以帮助学生激发灵感,捕捉灵感,发挥想象至关紧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肆意想象,感受多姿多彩的心灵世界,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是一件非常痛快的事。为此我让学生随身装着一个小笔记本,将灵感随时捕捉住,以激励创造性思维。

总之,只要善于引导,善于启发,他们丰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会令你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震。作文贵在创新,贵在启发,贵在诱导,果真如此,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徐新丽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语文组)

猜你喜欢

玛蒂尔创造性作文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十年蜕变:重读《项链》的思考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如果佛来思节退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