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搞好新课程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

2006-05-20王银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3期
关键词:三峡品味文言文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但在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两种背离新课标的倾向。一种倾向是重“言”而轻“文”。这里的“言”指词句的含义,“文”指文章的立意,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忽视文言文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种倾向是在学生对课文还没有熟读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品味语言,这样,学生囫囵吞枣,不解其味,对教师提出的附在文本表皮的问题作些“对”、“好”的简单回答。遇到稍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只有越俎代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笔者认为,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当“文”、“言”并重,因为文言文中的词句是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载体。那么,如何搞好文言文教学呢?笔者从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与同行交流。

一、注重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较之现代文,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更大。因此,初学时,他们往往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也因此不感兴趣,所以使他们打消畏难情绪,有信心地并有兴趣地进入文言文的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习初的导入。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写作特色,作者的思想等方面精心设计导入内容。如《三峡》一文的教学这样导入:“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过一首《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用凝练的笔墨,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谱写了一曲峡江飞舟的欢歌。今天,我们共同看看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是怎样描写三峡的,让我们跟着他走近三峡,领略三峡的壮美风光。”好的导入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了兴趣,才会形成学好文言文的内驱力,增强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一定要设计好导入内容。

二、注重诵读,培养语感。诵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文章词句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对于诵读,古人留下许多名言,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等。尤其是教学文言文,诵读更有其重要作用。学生只有对文言文熟读,才能有效地进行词语的学习和记忆,才能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指导诵读时,要求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读,要让学生用普通话读准字音。一些多音字要按课文注释中的音去读,没有标明的要查有关工具书去确定读音。随着对文章的诵读,理解的加深,更容易读出抑扬顿挫的感情。

三、翻译竞赛,注重能力训练。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能力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翻译的能力。对故事性、趣味性强、文字浅显的文言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翻译竞赛。竞赛前,指导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同桌互相讨论,进行翻译。在组织全班竞赛时,每两人一组,一人读课文一句,另一人翻译,每组完成课文中的一段,各组翻译完,大家根据准确、流利的要求,评出优胜小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浓厚兴趣,又在轻松自在中提高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四、加强背诵,提高理解能力。背诵是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文言文背熟了,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都自然会记住,背诵应是经过多遍诵读,边体会,边记忆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在学生熟读背诵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背诵要求,作细致指导。首先,让学生扫除文字上的障碍,然后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这样,学生背诵起来就会又快记得又牢。如我在《三峡》这篇游记散文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朗读成诵,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梳理背诵的思路:三峡的山(高、连、险)——水(夏、春、冬、秋)。学生在读背时感觉思路清晰,背得又快,记忆得又牢。

五、注意迁移,拓宽知识层面。迁移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能使学生由此知识回忆到过去已学知识,对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梳理,以使知识系统化,从而拓宽文言文知识层面。如我在讲解“之”字的几种意义和用法时,启发学生回忆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学过“之”字的其他意义和用法,让学生起来回答,交换自己的回忆所得。这不但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了桥梁,巩固了新知识,而且对旧有知识进行了整合。我在进行《三峡》一文的教学时,让学生背诵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并回答文中哪些句子与诗中哪些句子在意思上能够对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知识面。

六、加强语言的品味,提高鉴赏能力。初中教材所选的都是文言精品,时代久远,体裁多样,风格各异。在学习中,加强语言的品味,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陶冶情操,提高鉴赏能力。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对文言文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品味其语言的精妙,深入作品的意境,获得美的享受。再以《三峡》为例,作者选用精炼、表现力强、充满生气的语言,在描写了三峡的壮美风光。如“飞漱其间”,“漱”写出了悬泉瀑布的冲刷之势。描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色时,“素湍”给人以动感,“绿潭”给人以静感,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些精妙语言时,要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他们进入散文所描写的意境,让他们把想像中的三峡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表达能力。

七、指导改写,提高写作水平。改写是把文言文学习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文言文用语简练,为学生的再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联想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写作材料,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指导学生对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作再处理创作,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的能力,让他们进入作品意境同作者同喜同悲,以便更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如我在进行《石壕吏》一文的教学时,指导学生把这首叙事诗改写成散文,许多学生改写非常成功,对内容和人物把握得很好,差吏的凶蛮、老妇人的哭诉、作者杜甫的同情跃然纸上。

文言文教学不同于现代文教学,如能注意到以上几个方面,就能有效地训练初中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外,文言文的教学还要体现阶段性,初一时,教师不能只“放”不“从”,要扶着他们脚踏实地走路,指导他们打好文言文的语法、句法基础,初二、初三时要“放”,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仗他们在学习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王银申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贾庄中学)

猜你喜欢

三峡品味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品味桂峰
春到三峡
品味四季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