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选读》课堂教学实录

2006-05-20孔德旭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3期
关键词:陋巷舞雩曲阜

学生:山东省曲阜市第二中学高一(3)班

时间:2005年6月10日

师:大家看这张照片,知道是哪儿吗?(展示幻灯片:陋巷牌坊)

生:曲阜陋巷街北头的牌坊。

师:(展示幻灯片:舞雩坛)

生:沂河北岸的舞雩坛——古代鲁国求雨的土坛。

师:(展示幻灯片:万仞宫墙)

生:万仞宫墙——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门。

师: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展示幻灯片:陋巷牌坊)

生:《论语》中说“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大概说的就是它吧。

师:对!颜回箪食瓢饮,身居陋巷,却自得其乐,他直面人生的苦难,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如果说陋巷在物资上是简陋的,那么在精神上是富有的。因此后人立了这个牌坊以示景仰。

师:(展示幻灯片:舞雩坛)

生:《侍坐》中有一段好像是说“风乎舞雩”什么的?

师:对,(展示灯片:“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篇》)这是曾皙的天人和一、自然和谐的政治理想,孔子对此也深表赞同。(展示幻灯片:万仞宫墙)

生:(思考摇头)。

师:(展示幻灯片: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论语·子张篇》)一次,有一个叫叔孙武叔的人在朝廷上说,子贡的道德学问已经超出了孔子。子贡听说后说:如果把道德学问比作围墙,我家的墙只到肩膀这么高,里面房舍的美好一目了然;老师的墙高数丈,如果找不到围墙的入口,就根本看不到里面宗庙的美好和府第的富有。因此“万仞宫墙”比喻孔子的道德学问之高。曲阜的好些地名和《论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曲阜大街小巷到处都写有《论语》的句子。这是我在曲阜鼓楼大街上拍摄的。(展示幻灯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请你来读一下,并说说写的是哪一方面。

生:(读)为政。

师:很好!(展示幻灯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大家边读便欣赏其遒劲的书法。

师生:(读)

师:这句话表面上说松柏,实际上说什么?

生:人的道德修养。

师:因此孔庙里有许多松柏。尤其是柏树已成为我们曲阜的市树。陈毅元帅有一首诗:“大雪压青松……

生:(齐背)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师:(展示幻灯片:“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是我在曲阜师范学校的墙上拍的,因此《三字经》里面有一句什么来的?

生:“性相近,习相远”。学习方面。

师:(展示幻灯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同学们想想这一句放到哪儿最合适?

生:图书馆。因为人们应该广博地学习,图书馆书多,可谓博学;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沉醉其中,可谓“切问而近思”。

师:对!这就是曲师大图书馆前面草地上的一块石头上刻写的。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论语》,我建议你到这里去(展示幻灯片:论语碑苑)。那里有好些名人精美的书法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总之,《论语》在我们曲阜可以说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我们可谓耳濡目染。除了这些,你还会背哪些?并归纳一下属于哪些方面。

生:“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面。

生:“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道德方面。

生:“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谈为政。

师:请同学们对《论语》做一个整体概括。

生:《论语》是每个人应遵守的准则。

生:《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弟子言行的书,是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录而成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教育、道德修养、为政治国三个方面。

师:大家说的很好,我总结了几句,请看大屏幕。(《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全书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分上、下两部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其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对中国历史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无以复加的影响,故朱熹说:“天不生孔子,万古长如夜”。)因此1988年有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展示幻灯片:巴黎宣言)今天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么一群伟大的先人,手捧的就是这么一部不朽的作品。《论语》分上下两部,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形象地说明了《论语》的重大作用。(展示幻灯片:“同学们,我们以首篇《学而》为例(如果你不喜欢,可以选取你所喜欢的一篇)从中选出你喜欢的句子加以研读,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讨论,好吗?10分钟时间,够吗?

提示: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哪些地方你觉得有异议?你认为如何?)我读过几遍《论语》,不过前两天又读,对于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异议。学习完之后整天复习,真是快乐!对吗?我问你如果叫你整天复习,你快乐吗?

生:(齐)不快乐。

师:可孔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月底没钱了,朋友给你打电话说,明天到你家去,是不是很悲惨?人家不了解我,对我发脾气,我表面不发火,心里恼怒一下也不行吗?这种君子不做也罢。台湾学者南怀瑾曾经把这几句戏改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难过乎?”这才是人之常情。我认为这里面有一个字应注意,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习”。这个字的最初写法是上面一个“羽”下面一个“白”,《说文解字》上说“习”指小鸟反复的振翅学飞。意思不仅仅是“学习,复习”,还引申为“演习、训练”,因此我认为“学而时习之”主要指从老师那里学习了知识和道理之后,我们来实践一下,看看对不对,对了,乐!这句话指少年时代应立志刻苦学习,学了之后再去实践。人到中年,历经磨难,知交零落,这时才发现友情弥足珍贵,在一个风雨之夜,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推门而入,这时你会多么快乐。人到老年,历尽苦难,这时晚辈即使误解自己也是笑而不答,正所谓“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因此,我认为这三句话写了人生的三个时代:少年时代立志学习并学以致用;中年时代明白了友情的弥足珍贵;人到老年能够包容世间的一切苦难。这是我研读的心得,请大家研读。

师生:(讨论,十分钟学生发言)

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认为应译为“我教你知或不知的态度吧!”因为子路的性格鲁莽直率,孔子为此教育子路,要他养成实事求是的好习惯。

师:我觉得这个同学有两点非常的可贵:一理由充分;二他从子路的性格态度入手,做到知人论世,这就是历史地看问题。

生:“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认为这种说法现在应赋予新的意义,首先作为子女应该在父母生前好好地侍奉,而不仅仅是“慎终”;其次,在对待父母的丧事上不应该在形式上大操大办。至于“追远”,我认为主要在某些时候,例如清明节对先人追思一下就可以了,我们应该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先。

师:他能用发展的眼光看《论语》。上个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大陆访问时写了四个字——“慎终追远”。他做了两件事,一是在故乡湖南湘潭“慎终”,他和他的母亲一起奠扫祖坟;二是在黄帝陵“追远”,拜谒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那三个已分崩离析了,只有中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我们先人提倡的“慎终追远”的传统,这种民族的传统文化维系着我们。我们这个国家历经沧桑,50多个民族在历史上历经多少苦难,海峡两岸60年的隔阂没有隔断我们血浓于水的感情,靠的不就是“慎终追远”吗?正如同学们所谈到的,看待《论语》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展示幻灯片:“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

一女生:我觉得论语中也有不对的地方,例如“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这句话歧视妇女,古代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给妇女套上了重重枷锁,这种男尊女卑的观念是戕害了多少妇女,孔子难辞其咎!看如今,奥运会上阴盛阳衰,妇女已经是社会的半边天。

一男生:这句话不能说全错,孔子把小人与女子放在一起类比,是想说小人不得人心,女子受到了无辜牵连!再说在感情的表达方式上,中国古代女子甚至是现在也往往是口是心非。

一女生:凭什么让女子受到无辜牵连?那不叫口是心非,那叫含蓄!懂吗?

师:关于这个问题的是非曲直我们今天先不下结论,一是消极的一面,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应从两方面看待《论语》,一是积极的一面。著名学者匡亚明说过(展示幻灯片: “孔子思想中既有消极因素,也有积极因素,这两种不同因素导致了两种不同后果,前者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后者则形成了中华民族某些优良传统和特点。这种矛盾现象是孔子思想内在二重性(矛盾性)的毫不奇怪的必然产物。”《孔子评传》)我想用他的话来平息我们刚才男女生之间的争执。我们应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论语》,包容它积极的一面,也包容它消极的一面。(展示幻灯片:1.中国文化基于孔子之学说。孔子学说建立一个中华大帝国。中国切不可盲目采用欧洲文化,时移世易,但将中国旧文明之不适于今日者,略加改易可已。欧洲人皆言中国如无孔教,中国道德必破产,此语余极赞同。中国最切要者不在西方文化之吸收,反在东方旧有文明之复兴。中国学术远在两千年前已灿然大备,若加以整理使之复兴,则影响世界,极为大,对于世界,必有特别贡献,最后中国或将为世界文化之中心。

——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

2.以中国教化最著之邦,历数千年而存在,余认为孔子之功。余虽隶耶教,于孔子之道莫不乐闻之。——李提摩太英国传教士)罗素为我们中华民族作了一个长远规划,最让我感动的是李提摩太说的,他虽然信奉耶稣,但并不排斥孔子。人家外国人都用这种包容的心态看待《论语》,我们更应如此(展示幻灯片: “包容的心态”)。《论语》本身也具备这三个特点。首先它如实地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历史性。孔子有些保守,但他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者”;他又虚心好学,关于这点,《师说》上曾有论述。《腾王阁序》中说:“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当时孔子对他的儿子孔鲤说:“学礼乎?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在《论语》上有记载,可据《左传·昭公七年》记载,这句话最早是孟僖子说的,当时孔子才十七八岁,还没有儿子,因此孔子经常学习人家合理的语言。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还记载了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子产说:“其所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者,我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何毁之?”此时孔子至多11岁,后来孔子评价说:“由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孔子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并赞美子产的民主作风,这种心态也体现在《论语》中。最后我们用一幅对联概括我们今天研读的内容吧(展示幻灯片:“三种角度读论语,一颗童心谱新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展示幻灯片:“同学们,让我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为践行自己的理想,请从《论语》中找寻依据,好吗?并为刚才的那幅对联加个横批,作为我们下一步研读《论语》的目的,好吗?我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网址和资料。)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孔德旭山东曲阜二中)

猜你喜欢

陋巷舞雩曲阜
曲阜之旅
等你回来的我
高中毕业四十周年同学会二首
曲阜:“居家医康养”新模式
风乎舞雩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读“侍坐”有感
山东·曲阜·孔子故居